千呼万唤始出来,6月2日晚,华为HarmonyOS 2(鸿蒙操作系统2.0版本)终于揭开面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朋友圈内已有不少用户升级了鸿蒙系统。一位用户在6月3日清晨升级后表示,“直观体验是,操作如丝般顺滑,系统占用内存变小。”
6月3日早盘,鸿蒙概念表现强势,游族网络涨停,蓝盾股份、科蓝软件、九联科技、中科创达、数字认证等纷纷上涨。
市场人士认为,鸿蒙OS成为众多设备的统一语言,协同连接不同设备,意味着鸿蒙新生态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本土软件服务行业的发展。
开启万物互联
2020年12月,华为推出了Harmony OS(鸿蒙OS)2.0手机开发者Beta版。今年以来,华为开启了鸿蒙OS2.0开发者Beta公测,华为自家多款手机陆续支持鸿蒙操作系统。
6月2日晚,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在HarmonyOS 2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HarmonyOS 2,并宣布面向手机规模推送。
鸿蒙系统的快速发布,是华为应对美国技术“制裁”危机下的产物,同时也承载了华为万物互联的“野心”:在移动端的重心转向软件和生态。
鸿蒙之于华为的意义,方正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则认为,华为鸿蒙是华为跻身生态巨头的入场券;是华为手机+IoT的非硬件延续;是华为智能汽车的战略支点。
鸿蒙的关键词是“万物互联”,东吴证券分析师郝彪表示,鸿蒙操作系统的重要商业价值在于,提供了更多的“连接”,从而提升了华为硬件生态的附加值和内涵,将会实现华为系列硬件产品的互联乃至智慧城市的万物互联,并带动华为软硬件生态持续繁荣。
据悉,鸿蒙作为划时代的万物互联操作系统,是全球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以分布式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分布式多端智慧化操作系统,能够将硬件能力与终端解耦,通过分布式软总线连接不同终端,让应用轻松调用其他终端的硬件外设能力,为消费者带来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满足了全场景智慧时代对操作系统提出的新要求。
“分布式”是鸿蒙系统的主要特点,同一个操作系统将会在不同类型的终端上运行。在传统的单设备系统能力的基础上,鸿蒙提出了基于同一套系统能力、适配多种终端形态的分布式理念,能够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其通过分布式技术,将多个物理上相互分离的设备融合成一个“超级虚拟终端”,可以实现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能力互助、资源共享,匹配合适的设备、提供流畅的全场景体验。
在IoT硬件领域,鸿蒙的分布式技术,还能帮助硬件厂商实现“产品即服务”的产业升级。一方面,用软件重新定义硬件,让硬件设备带来差异化的智慧体验;另一方面,生态中设备的硬件能力可以互助共享,提升产品二次服务的触达率,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手机与智能家居之间底层系统的互联,用户仅需用手机“碰一碰”即可快速连接设备。家电的工作状态不仅通过手机的屏幕变得可视化,还能主动提醒用户设备的运行和耗材情况,让居家生活更便利。
目前,已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等20多家硬件厂商加入鸿蒙硬件生态建设,并推出了多款搭载鸿蒙系统的家电产品。
根据华为的计划,在2021年底,实现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超过三亿,其中华为自有设备占2亿,生态合作伙伴的设备数量为1亿。
鸿蒙生态下的产业链
鸿蒙的意义不止于华为。未来,华为计划将进一步通过助力人才培养、提供开发环境支持、构建开发社区的方式,吸引更多开发者、供应链硬件厂商加入,共同打造鸿蒙生态。鸿蒙生态的繁荣也将反哺国产软硬件厂商,助力国产软硬件生态整体的繁荣。
据悉,鸿蒙操作系统生态已经发展了1000多个智能硬件合作伙伴,50多个模组和芯片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目前正在与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厂商沟通合作,共同开发跨终端设备的应用。
从产业链来看,鸿蒙生态的繁荣主要将带来两类受益标的,一种是鸿蒙系统开发合作伙伴,一种是鸿蒙系统生态应用厂商。
综合机构研报来看,前者的受益标的包括:中科创达(系统开发),中国软件国际(软件开发)、常山北明(ISV),润和软件(多芯片平台适配);其他受益公司包括,东方通(中间件)、诚迈科技(软件开发)、北信源(移动安全)、高伟达(金融云)。
后者的受益标的包括:金山办公(办公软件),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用友网络(企业服务)、中望软件(工业软件);其他受益公司包括,万兴科技(视频编辑)、网达软件(华为视频)、彩讯股份(邮件系统)、梦网集团(短信系统)、超图软件(GIS)、四维图新(地图)、科蓝软件(华为钱包)。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A股不少公司虽因拥有与鸿蒙相关业务受到资金追捧,但大部分公司的鸿蒙业务体量较小,缺乏业绩支撑,或相关产品与鸿蒙系统的适配开发仅处在研发阶段。
比如润和软件称公司是Open Harmony(开放鸿蒙)发起单位之一、华为Harmony OS(鸿蒙操作系统)生态共建者、海思芯片及IoT战略合作伙伴。但其实现的鸿蒙相关业务收入对当期业绩的影响非常小。2020年,公司鸿蒙相关销售收入为155.22万元,毛利约30.30万元,同期公司实现总营收24.8亿元,归属净利润为1亿元。
易联众是依托鸿蒙系统研发公司的软件和系统,其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尚未形成相应的研发成果,没有相应的产品落地,该事项对公司本年度业绩没有影响。
常山北明此前因称是华为鸿蒙合作伙伴而被监管火速下发问询函。后公司回复称,子公司北明软件未直接参与鸿蒙系统建设与核心技术的研发,也未进行共同研发。
此外,北信源、宝兰德、国华网安、亚太股份、航天信息等则披露称,开发了或正在研发相关产品与鸿蒙系统适配。
生态链建设任重道远
尽管鸿蒙被市场寄予厚望,但从实际业务层面来看,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手机操作层面,苹果iOS和谷歌安卓几乎已经形成“两分天下”的局面,鸿蒙OS的问世,能否打破当下的局面还存在未知之数。
此前,OPPO有公关人员表示OPPO不用鸿蒙,并对鸿蒙系统进行了诋毁,后续,该员工公开致歉并从OPPO离职。之后,OPPO表示支持国产创新,呼吁和拥护行业携手发展,“我们密切关注行业领先技术,致力于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某券商前高级副总裁兼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张孝荣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鸿蒙问世较晚,针对物联网而设计,要打破现有市场格局,需要得到国内外厂家的认可。从目前形势来看,鸿蒙国外市场空间不大,主要在国内发展,然而国内厂商基于安卓而起家,要转入鸿蒙阵营难度也不小。”
通信高级工程师、战略规划专家杨波也指出了华为生态建设的难点:鸿蒙决胜点在生态,在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愿意加入鸿蒙生态,中小开发者愿意为鸿蒙开发应用软件。鸿蒙支持对安卓的兼容,虽然可以避免初期软件生态问题,这种变通的解决方案并不是真正的鸿蒙生态。
杨波认为,短期鸿蒙无法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三足鼎立的趋势,但是在中国,鸿蒙完全可以挑战安卓的地位。“由于鸿蒙无法支持GMS,而且HMS目前的全球使用不算很完善,所以鸿蒙的使用范围基本限制在中国,最多包括其他一些无法使用GMS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鸿蒙打造自己的生态完全有可能。”
他继续表示,“这也给了国内其他潜在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挑战过国内小米、OV三强一个机遇,由于鸿蒙特殊的关注度,如果国内生态扶持得好,使用鸿蒙OS的智能手机完全可以再造一个赛道。”
(作者:张赛男 编辑: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