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信用预警周报丨美克家居“股价操纵”爆料持续发酵、上海电气重大风险涉最大83亿元损失、监管严控经营贷违规入楼市

预警内参崔海花,实习生/鲁玉梅,阳子 2021-06-04 22:13

21信用预警周报丨美克家居“股价操纵”爆料持续发酵、上海电气重大风险涉最大83亿元损失、监管严控经营贷违规入楼市

1.美克家居丨“股价操纵”爆料持续发酵,杨震称已前往证监会面谈、愿为举报内容负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5月31日,美克家居(600337.SH)股价大跌5.11%。此前,一位自称原中国证监会稽查局协调处副处长、名叫杨震的爆料人,实名举报“许亚飞”团队涉嫌操纵美克家居股价,并对社保基金及保险机构行贿,邀请后者参与锁仓。5月31日美克家居火速回应称,“网上文章内容纯属主观臆造,我司从未参与过股票操纵,从未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支付保证金、提供内幕信息。相关人员别有用心捏造的内容,严重侵犯了公司和股东的名誉。”

杨震对21世纪报道记者独家表示,其个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与许亚飞产生债权债务关系,许亚飞欠其数千万元。许亚飞方为了显示其还款能力,于是自爆曾参与多只上市公司股价操纵实践,美克家居便做为证明其“能力”的重点案例,被披露了不少细节。另外为了提供操纵“效率”,许亚飞的合伙人等还千方百计将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和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个别基金经理拉下水,支付了好处费数千万元,相关基金已按约定进场锁仓。

21记者尚未获知相关言论的切实录音录像、文字材料等,因此前述相关信息尚缺乏进一步证据,上述关于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的行为还有待相关方具体调查。不过据前述接近杨震人士透露,5月31日下午,杨震已前往证监会进行面谈,其表示愿意为所有实名举报内容负责。

【简评】21记者注意到,从当前美克家居公布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美克家居前十大股东名单中确实出现了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和华夏人寿等资金的身影。21记者梳理发现,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曾在2014年四度踩雷,其重仓的中捷股份、慈星股份、朗姿股份、蓉胜超微均在其重仓后业绩变脸;2017年三季度起,重仓的首航高科从2015年以来一直下滑,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在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重仓期间,首航高科股价累计下跌了57.29%。

而华夏人寿从以往在A股的二级市场投资来看,同样是“踩雷专业户”。早前,华夏人寿在华业资本短融券,同洲电子、力源信息、延安必康等多只股票的投资上遭遇重挫。而此次投资美克家居的账户是华夏人寿自营账户,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还持有另外28只上市公司股票,其中包括了面临退市风险的*ST勤上,其2018、2019、2020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2.03亿元、-1.16亿元。华夏人寿自营账户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重仓*ST勤上,截至202年一季度,持仓市值缩水62%。

美克家居基本面来看:

(1)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都面临着业绩下滑、偿债压力增大的局面。2020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近2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3成。

(2)现金周转情况也不乐观,近三年的流动资产以及现金期末余额连续下降。截至2021年一季报,短期借款达7.26亿元,一年内即将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62亿元。而期末美克家居货币资金仅为8.79亿元。

(3)控股股东美克集团质押率较高。今年以来,美克集团已经先后三次通过股票质押进行融资,质押总股数达到1.23亿股。截至4月27日(最新公告日),美克集团及其关联方已质押美克家居股票数量合计约3.45亿股,占其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数量的比例高达75.70%

 

2.上海电气丨主动“引爆”子公司重大风险,涉及最大83亿元损失

上海电气(601727.SH)5月30日发布公司“遭遇重大风险”公告称,合并报表范围内持有40%股权的控股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通讯公司”)应收账款普遍逾期,存在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截至公告日,通讯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86.72亿元,账面存货余额为22.30亿元,通讯公司在商业银行的借款余额为12.52亿元,公司向通讯公司提供的股东借款金额合计为77.66亿元,均存在重大损失风险。

公告同时公布具体的风险敞口: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电气对通讯公司的股东权益账面值为5.26亿元,若通讯公司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存货无法变现等重大损失,将导致母公司权益投资全额损失,从而减少公司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另加上因通讯公司可能无法偿还公司向其提供的股东借款77.66亿元,在上述极端情况影响下,最终可能对上海电气的归母净利润造成83亿元的损失。对于这场重大风险的自曝,上海电气很快收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要求该公司尽快核实通讯公司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整改。

上海电气5月31日股价跌停,其另一家于2021年5月19日IPO科创板上市的子公司电气风电(688660.SH),自从上市后股价“跌跌不休”,11个交易日(截止2021年6月2日收盘)股价较上市首日高价跌去近29%。

【简评】财报显示,上海电气2020年有37.5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通讯公司的“引爆”可能对上海电气的归母净利润造成83亿元的损失,相当于上海电气2年多的利润总额

从通讯公司基本面看,2020年营收29.84亿元,净利润0.90亿元,盈利能力尚佳。公司总资产高达101.04亿元,其净资产仅13.15亿元。另外,作为国内头部的风电企业,与其他头部风电企业的财务状况相比,电气风电整体资产负债率偏高。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6.13%。而同期,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83%、68.81%。

 

3.中信国安丨连续7年利润造假超10亿!董事长等人被罚,投资者索赔启动

6月2日晚,中信国安(000839.SZ)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针对中信国安子公司在2009年至2015年期间存在虚增利润、虚假信披等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中信国安时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孙亚雷,时任中信国安副总经理李宏灿等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信披违规,虚增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违法情节特别严重。”长期代理投资者索赔的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厉健表示,证监会依据2005年《证券法》对其罚款60万元,已属顶格罚款。

自中信国安上市以来,公司一直由同一家审计机构负责审计。作为服务中信国安超20年的老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前身一直为中信国安年度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甚至同一签字注册会计师就出现了多次。按照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为某一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前身即“踩着红线”工作,中信国安签字会计师多次出现连续工作超过五年的情况。

 

4.英科医疗丨实控人及四高管拟减持套现31亿元,股价大跌20%

6月2日,因实控人及四高管拟减持套现31亿的影响,“手套茅”英科医疗(300677.SZ)大跌20%。26家机构的46只基金踩雷,其中包括“医药女神”葛兰、明星基金经理曲扬等人管理的基金。

6月1日,英科医疗公告,英科医疗实控人、董事长刘方毅、总经理陈琼、副总经理于海生、董秘李斌、财务总监冯杰分别计划在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共拟减持2201.05万股。英科医疗实控人及四高管,合计持有上市公司1.42亿股,占比39.1870%,本次拟减持2201.05万股,占比6.0703%。按照6月1日收盘价142.65元/股推算,英科医疗实控人及四位高管合计拟减持约31.40亿元。

【简评】21信用预警周报(2021.3.20)”中分析到,英科医疗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绩爆发,股价大涨。2020年全年,英科医疗股价累计上涨1428.06%,位居A股涨幅之最。恰恰基于此,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成为悬在英科医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Wind数据发现,截至2020年基金四季报,4426只权益基金中,除了55只垂直类基金外,大多数公募基金并没有将英科医疗加入重仓股之列。公司未来业绩高增长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自21信用预警周报3月底提示英科医疗的风险以来,公司股价处于持续下跌趋势。

 

5.城投债“寒冬”:5月净融资额创历史新低

城投融资已进入“寒冬”。21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5月城投债发行规模为1580亿,创2014年10月以来的新低。当月净融资规模为-835亿,创出历史新低。这主要源于城投债发行政策的收紧。今年以来城投债发行参照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红橙黄绿”等级划分,对债务风险大的地方城投发债加以约束。4月下旬,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指引,对不同资质企业发债分类管理,限制募集资金使用用途,再度传递出明确的城投发债政策收紧的信号。

“这一轮城投政策的收紧与之前不一样的点在于,更加重视对于城投发债的管控。”广发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刘郁表示,“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强城投融资总量控制。另一方面,交易所和交易商协会对高债务区域、弱资质城投限制发债规模和募集资金用途。二者综合作用下,城投债发行规模放缓,从而结束近两年净融资额高增长的态势。”Wind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城投债到期规模约1.6万亿。如债券市场融资持续收紧,城投债兑付将面临巨大压力。

另外,刘郁认为,当前城投债发行总量受控,新增债质量提高,意味着这一轮政策收紧对城投债长期偏利好。对于存量债估值风险防范方面,主要规避两类区域:一是非标融资占比过高的区域;二是AAA平台信用利差较高的区域,投资者对该区域整体偿债能力有担忧。

 

6.中国泛海丨以13亿美元将IDG出售给黑石集团

6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历经约5个月的筹划、沟通及谈判,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投资公司美国黑石集团签署了最终协议,以1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泛海旗下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IDG成立于1964年,是全球一流的市场情报和咨询公司。中国泛海于2017年3月完成了对IDG主要资产的收购,成为IDG运营业务的控股股东。本次交易的受让方黑石集团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也是世界知名的顶级投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管理 6490亿美元资产,专注于私募股权、房地产、公债、上市股权、生命科学、成长型股权、投机性非投资级信贷、和二级基金的投资工具。通过此次交易,黑石集团成为IDG的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方面,则有利于改善其财务结构。

 

7.多地猪价跌“破10”,养猪行业的寒冬已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1硬核投研”栏目报道,进入2021年后生猪价格已持续下行近5个月,下跌深度和速度超出预料。5月国内生猪均价跌破20元/公斤大关,甚至有多地猪价已经跌“破10”。5月28日,根据中国养猪网数据,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跌至18.07元/公斤,距离年初最高价36.94元/公斤,跌幅已达51%。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直接影响了相关企业的股价。即使是行业规模最大、养殖成本最低的牧原股份也已出现颓势,牧原股份本周跌幅高达8.66%,大幅跑输大盘,行业其他个股更是跌跌不休。

【简评】据“21世纪经济报道-21硬核投研”栏目分析,猪肉价格的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去年高猪价及猪瘟控制,刺激了企业大规模扩大生产,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繁殖后,生猪出栏量基本恢复疫前水平,并预期还会增长。近期又叠加肥猪集中出栏以及季节性的消费淡季等因素,猪价因此走进下跌周期。从供应端来看,2021年一季度猪肉进口量为147万吨,比2020年同期增长18.9%,一季度各月猪肉进口量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值。猪肉的进口量持续增长,猪肉供给增加。现阶段的猪肉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下落。中国社科院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2021)》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猪肉供给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价格整体呈现不断回落态势。

2021年一季度,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中,仅12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牧原股份营业收入虽然保持住了高速增长,同比增加149.72%至201.52亿元,但受猪肉价格下降影响,其净利润增幅只有68.54%;而新希望更是在一季度业绩爆雷,在实现营收增长42.15%的前提下,净利润却暴跌91.59%。

21硬核投研认为,受供需关系的影响,猪肉价格预计已经回落到低位,并且后续猪价可能长时间维持低位,伴随着饲料等养殖成本的上升等因素,养猪行业龙头牧原股份预计,明年和后年将是行业的冬天,企业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8.齐鲁银行丨三次发布提示风险公告,银行股面临整体破净行情

5月28日,齐鲁银行发布第三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提示公司首次发行估值偏高,上市后存在估值水平向行业平均市盈率回归,股价下跌风险。5 月14日、5月21日和5月28日,齐鲁银行因为首发询价被高估连续发布三次提示风险公告,并表示后续发行时间可能会安排递延。

21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因估值被高估而触发上市发行推迟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常态,当前二级市场上,银行股的市盈率普遍偏低,新上市银行股,如果发行市盈率高于同行业均值,就会触发延期三周发行的监管要求。从2019年以来,无论六大行之一的中国邮储银行,还是厦门银行、重庆银行、浙商银行等城商行,登陆A股市场无不面临这一尴尬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齐鲁银行是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成立的城商行,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全国第四家实现中外合作的城商银行。齐鲁银行股权较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不存在实际控制人。未来如果齐鲁银行股东的股权出现大量转让,公司的股权结构或将面临变更,可能会对后续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不过也有银行业人士指出,齐鲁银行这类早期中外合资银行普遍存在股权分散的情况。未来股权结构的趋势大概率是国资成为控股股东。

对比行业数据不难发现,上市城商行中,齐鲁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营收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截至今年一季度,齐鲁银行的总资产3834.74亿元,在已上市银行中排名第31位,仅高于西安银行、厦门银行、常熟银行、紫金银行等8家;实现净利润为7.53亿元,排名第30位

 

9.容百科技丨董事长“大嘴巴”泄漏业绩超预期,股价大涨收监管问询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5月28日、31日,容百科技(688005.SH)股价连续大涨,累计涨幅达43%。截至31日收盘,容百科技报109.78元,市值接近500亿元。消息面上,一份名为《210527-容百科技董事长交流会-调研》的文档近日在网上流传。该文档中,涉及了容百科技业绩预期、业务进展等内容。有市场人士认为,企业可能涉嫌泄露内幕信息、涉嫌信息披露违规。31日晚间,对于容百科技股价异动,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影响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容百科技在同时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中,对调研记录及媒体报道进行了澄清。

 

10.机构大幅削减大宗商品头寸,通胀交易退潮“大幕降临”

全球通胀交易热正悄然降温。彭博社统计发现,在彭博商品指数追踪的23种大宗商品里,本周对冲基金持有的20种大宗商品净多头头寸持仓出现去年1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在对冲基金MKS PAMP分析师Sam Laughlin看来,这背后,一方面是对冲基金认为中国遏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举措,正令全球大宗商品未来涨势受到极大限制,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触发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令各国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步伐,同样令大宗商品上涨变得难以维系。

 

11.国际油价大涨,布伦特原油盘中突破70美元创近两年新高

OPEC+ 6月1日表示,同意继续放松对石油生产的限制,继5、6月份原油日产量上调之后,将7月份原油日产量再增加84.1万桶。基于供给端OPEC+确定扩产对市场带来的信心,6月1日(当地时间),国际油价大涨,其中与国内原油期货走势相关性最高的布伦特原油盘中涨至71.34美元/桶,创近两年新高。从库存数据的变化上看,目前已经恢复到了疫情暴发前的常态。IEA(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至今年3月,OECD(经合组织)石油库存下降2500万桶至29.5亿桶,至五年中枢水平。

【简评】2020年疫情初期,油价跌至负值期间,全球油罐面临“爆库”风险时,OPEC+曾通过创纪录的产量削减计划进行应对。伴随着前期大规模减产的持续,国际油价逐步反弹。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整体上得到有效控制后,国际原油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消失,甚至不排除后续出现供小于求的可能,对此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下半年供给可能出现缺口的预判。

落实到国内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油价如果接下来出现过快上涨,则可能对国内炼化等中下游企业成本产生抬升作用,需要相关产业链企业提前作出防范和准备。历史数据也显示,在高油价期间,国内部分炼化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了明显冲击。若后续油价出现超预期式上涨,并考虑到其中下游行业数量众多,成本压力逐级传导,要密切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终端消费品价格跟随调整,进而引发新一轮的输入性通胀。

 

12.*ST康美证券集体诉讼庭前会议召开,法律人士呼吁投资者理性看待索赔金额

据21世纪经济报道,*ST康美特别代表人诉讼再进一步。2021年5月28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ST康美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原被告召开庭前会议,就各方证据材料、起诉和答辩意见、案件争议焦点等问题听取原被告的意见,为正式庭审安排做准备。

作为新《证券法》实施后我国首单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实践,*ST康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涉及的投资者众多,被告范围较广,包括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以及审计机构、签字会计师等,案件复杂,审理难度较大。“在复杂的、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中,庭前会议能够提升诉讼效率、确保诉讼程序连续进行,有利于合议庭充分了解各方诉求、证据。”广州市律师协会公司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济方律师事务所律师苏文卿受访时指出。在市场人士看来,证券集体诉讼能最大限度的将适格投资者纳入救济范围,具备程序简易、成本低等优点,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都是“最优解”。

【简评】本案需持续关注三个方面:

(1)虚假陈述揭露日的确定是计算投资者获赔金额的关键点,因为在虚假陈述行为被揭露之后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其投资损失与虚假陈述行为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不能得到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制度的救济。因此,关于*ST康美虚假陈述行为揭露日的确定关系到案件原告范围的最终确定。

(2)投资者关注能否足额获赔。21记者通过采访和查阅同类判决资料发现,基于当前*ST康美是否进入破产重整尚未确定,以及以往赔偿案例中董监高、中介机构难以100%承担连带责任等现实,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获赔金额。根据*ST康美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来看,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截至2021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是-77.81亿元。截至5月26日,*ST康美仍未能筹措18康美MTN001、18康美MTN002、18康美MTN003的足额偿付资金。在业内人士看来,*ST康美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支付能力不足,即使判决胜诉,投资者实际获赔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

(3)众多股东将希望寄托于须承担连带责任的上市公司实控人、董监高及中介机构等。苏文卿律师认为,不同案件事实方面的差异使得中介机构等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大相径庭,本案的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在*ST康美案中具体承担的责任大小,还有待法院根据审理查明的具体情况予以确定,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

1.银保监会: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花样翻新,将依法依规从严采取监管措施

6月1日,银保监会召开“近期监管重点工作新闻通报”发布会,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忠瑞表示,前期针对一些城市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的苗头,银保监会会同住建部、人民银行采取措施,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明确监管要求。通过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信贷需求审核、加强中介机构管理等,严防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二是组织专项排查。各地银保监局已会同当地住建部门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组织开展机构自查、非现场筛查、现场检查等工作,对经营贷规模总量大、增长快的机构重点进行核查,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三是开展专项推动落实工作。银保监会会同住建部、人民银行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赴热点城市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各地深挖违规线索、追查到底、查实查透、严肃问责,坚决遏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苗头。

 

2.广深严控“类金融”违规流入楼市:融资担保、小贷公司过桥赎楼业务被禁

6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期下发通知,要求各小贷公司全面停止“过桥贷”、“赎楼贷”业务,不得直接或变相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如有存量业务及时报告,并要求小贷公司尽快压降、结清,上述业务清理情况将作为 2021年度小贷公司监管评级的重要内容。此外,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要求,各小贷公司强化风险防控工作,做好贷前管理环节、在贷款合同中、贷后管理全过程管理。6月2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消息,为防止经营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近期分别对富德、企联、金赢信、大信、亚联财等5家小贷公司进行了监管约谈。

 

3.河南:把债券违约作为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加强市场信用管理

21记者从河南省国资委了解到,5月28日上午,河南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证监局联合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债券风险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要求,要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守住防风险底线:一是开展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重点完善债务风险管控体系。三是重点管控隐性债务风险。

【简评】2020年11月,河南省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公司债券违约后,河南地区信用债受到重大影响。Wind数据显示,永煤债券违约后,河南省49天内没有一单国企债券发行。不过去年底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第二期短期公司债券后,河南信用债市场也有所恢复。“信用风险事件发生后,区域后续融资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用事件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当然整体融资还是倾向城投、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大型国企。”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称,“河南主要着力点还是在于保证债券兑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健全的企业偿债机制以及地方金融资源的支持。”

Wind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地方国企发债主体一共106家,存续债券规模合计4266.93亿。其中,郑州航空港投资公司存续债券规模最大,为410亿,豫能化及永煤分列第四、第八位。

4.证监会:强化市场风险监测,抑制大宗商品市场过度投机

针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5月28日表示,证监会高度关注,证监会不断强化市场风险监测,有效防范市场风险,抑制市场过度投机,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证监会也将加强与宏观经济部门的协作,做好大宗商品的宏观调控工作。

 

5.证监会明确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的情形

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李维友表示,证监会发布《系统离职人员入股行为监管指引》,6月1日实施。文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不当入股情形,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利用原职务影响,存在利益输送、不适格股东入股、违规资金入股的属于不当入股;二是核查责任,是否存在离职人员入股情形,属于不当入股的要予以清理,要进行专项说明;三是强化审核监督,建立独立复核制度,发现违法违纪,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6.深圳对数据条例征求意见: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元

南方财经6月3日电,《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本月底的“三审”做准备。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给予重罚,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另外,自然人对其个人数据享有人格权益,数据处理者应当提供撤回同意的途径,自然人有权随时拒绝对其进行的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深圳是重要的电子信息和数据产业基地,汇聚了超过300家大数据企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7.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将承接符合监管的小贷业务

6月3日,重庆银保监局网站发布消息称,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法定筹建期内,符合条件获批开业。银保监会非银部有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后将承接蚂蚁集团旗下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后,将按照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整改方案,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

 

8.小贷公司强监管持续:辽宁33家被取消经营资格,湖南7%评级为D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取消部分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资格的决定》,沈阳市铁西区金达小额贷款公司等33家小额贷款公司被取消经营资格。在该局组织的2019年度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现场检查工作中,上述33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存在监管部门和现场检查组无法与公司及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公司及相关工作人员不配合监管部门工作、拒绝接受检查等严重违规行为。3年内被取消公司的出资人不得再次申请成为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股东。

近日湖南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发布《关于全省小额贷款公司2020年度分类监管评级情况的通报》显示,全省符合参评条件的128小额贷款公司审定评级结果:评为D级9家,占比7%。评级为D级的小额贷款公司要限期整改,如拒不整改和逾期整改不到位将被取消发放小额贷款业务资质。

本周的外部评级下调共涉及6个主体,19个债项,共计27项评级负面事件:其中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A下调至AA-,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BBB-下调至BB+,大连德泰控股有限公司由BBB-下调至BB+,昆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BBB-下调至BB+,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由A下调至A-,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有3次调整。本周共有11泛海02、18泛海等19个债项评级下调。

 

整理点评/21研究员崔海花、鲁玉梅(实习生)、阳子(实习生)

栏目统筹/21高级研究员卢先兵

编辑/马春园

设计/阳子(实习生)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崔海花,实习生/鲁玉梅,阳子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