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资管30人丨 兴银理财顾卫平:权益投资能力是未来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大关键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方海平 上海报道
2021-06-04 15:52

理财子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经营发展上出现哪些新的挑战?投资运作效果如何?对备受关注的权益投资、渠道布局问题,理财子公司究竟是如何设想和规划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大资管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启动了“对话资管30人”系列访谈,对话理财子公司等资管机构掌门人,为上述市场关心的问题寻求更深入的答案。

兴银理财是股份行中首批成立和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开业已有一年多时间。截至2020年底,兴业银行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1.47万亿,规模位居股份行前列,归属理财子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为6859亿。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6278 亿,混合类及权益类产品余额 581亿。

作为一家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一定体量的资管机构,兴银理财对未来的定位是向全能型、综合化的资管机构发展。按照这一目标,兴银理财在产品、投研和渠道方面如何布局?对于行业未来的竞合关系、发展趋势和格局如何理解?兴银理财总裁顾卫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21世纪》:兴银理财是股份行中首批开业的理财子公司,独立运作以来的总体情况如何?主要挑战在哪里?有哪些新的变化?

 顾卫平:成立理财子公司是为贯彻和落实资管新规,促进银行理财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一是积极有序地对老产品进行压降和整改。二是根据洁净起步的原则,按照净值化的要求发行新产品。三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投研体系、风控体系、运营体系逐步搭建完成,并在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总体上,我认为还是比较平稳的。

主要挑战包括:一是投研体系和风控体系的重新搭建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我们仍按计划在推进。二是在产品体系方面,银行理财客户已经习惯和适应预期收益型产品,积极引导客户认识净值化管理、接受净值型产品还需要一个过程。要按照客户的风险偏好,从现金管理类产品开始,再到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等产品,有节奏循序推进。三是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也具有挑战性。

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出现几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对非标资产的依赖明显降低;二是对标准化资产的配置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对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明显提高。银行理财通过投资标准化债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

《21世纪》:兴银理财开业一年多以来,产品线布局如何,产品表现如何? 

顾卫平:兴银理财布局“八大体系、三大特色”的产品体系。第一类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由于申赎便利,成为银行理财转型初期客户比较容易接受的产品类型。由于现金管理类产品组合久期比较短,流动性管理要求比较高,所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类是固定收益类产品。这类产品在理财产品体系中占比较高,包括纯债策略、打新增强策略、权益增强策略、项目融资驱动策略等。第三类是含权益类产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生态不断向好,银行理财越来越关注权益资产配置,兴银理财开始布局权益投资。由于权益类资产波动较大,根据客户的不同偏好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发行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的权益类产品,让理财客户能够分享我国资本市场成长的红利。

在特色产品方面,第一,研发养老理财产品体系,积极布局养老金融领域。作为从商业银行脱胎的理财子公司,具有客户资源和账户基础,发展养老理财有天然优势。第二,研发绿色理财产品。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的重要主题,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逐步落实,需要更多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绿色金融领域,支持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因此,兴银理财积极布局绿色理财产品体系,发行“ESG美丽中国”产品,成为首批推出ESG主题产品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之一。第三,兴业银行根植于福建,服务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兴银理财还创设海峡系列特色产品,资产投向主要是福建企业、闽商企业、台资企业等。

在产品表现方面,通过组合管理降低净值波动,产品收益总体符合预期,尤其是一些含权益类产品较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市场口碑和品牌逐步建立起来。总体上,作为规模较大的理财子公司,以投研能力建设为驱动,多资产、多策略、全谱系,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大类资产配置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1世纪》:权益投资目前具体是如何展开的,未来对二级市场直投是如何考虑的,权益投研团队和投研能力情况如何?

顾卫平:当前我国居民家庭财富配置进入“再平衡”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居民财富配置投资性房地产需求将趋势性减少,对股票等金融资产的配置意愿明显提升。目前,权益投资主要是通过打造投资生态圈,遴选优秀的机构和投资经理,以FOF/MOM的形式开展的。主动管理是获取权益投资alpha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行业研究和投资团队,建立二级市场投资的股票池。另一方面,围绕二级市场投资,搭建交易系统和风控合规系统。我们还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开发“中证兴银均衡300指数”,对指数表现进行长期跟踪,为组合管理确立业绩基准。此外,为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股权融资需求,兴银理财发挥私行客户资源优势,发行私募股权理财产品,为推动资本、科技、实体经济的融合做出尝试。

权益投研能力对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资管机构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这未来将是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大关键因素。 

《21世纪》:理财子公司独立运作以来在渠道方面有何变化,未来对渠道布局是如何规划的? 

顾卫平:渠道建设是拓展客户、丰富理财资金来源的重要工作。一方面,作为银行系的资管机构,理财子公司要充分发挥母行的主渠道作用,也是母行向大财富转型的重要枢纽。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部渠道的拓展。我们已经与一些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理财产品跨行代销业务。兴业银行还通过银银平台的财富云,与中小金融机构建立销售渠道,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兴银理财的普惠金融服务。《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发布实施,我们将与代销机构一道规范销售管理,履行反洗钱职责、做好消费者保护等工作。此外,尽管银行理财子公司拥有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但线上渠道提供更好地客户感受。在数字化时代,要做好线下线上双向互动。随着银行APP活跃用户数量显著增加,要运用数字化技术做好客户画像,满足客户体验,增加获客能力。

《21世纪》:资管行业越来越多机构加入,运作也越来越成熟,未来大资管行业格局中,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将是怎样的?

顾卫平:一方面,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但应该是有序的竞争。有序的竞争会让资管机构在竞争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让投资者更好地享受资管行业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合作还是大于竞争的。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资管机构,比如公募基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较好地权益投资能力,值得理财子公司学习与合作。此外,券商资管、保险资管、期货资管等在特色领域里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策略,理财子公司需要借鉴和合作,用以丰富策略组合和资产配置。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提速,国外资管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外资机构在成熟市场形成的投资理念、工具和方法值得中资机构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中资机构可以与外资机构在海外资产配置和投资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作者:方海平 编辑:马春园)

方海平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关注银行/信托资管,房地产/政信融资,以及个人投资理财领域;欢迎交流~邮箱:hp3125@126.com;微信:haiping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