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资管30人丨 兴银理财顾卫平:权益投资能力是未来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大关键因素
理财子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经营发展上出现哪些新的挑战?投资运作效果如何?对备受关注的权益投资、渠道布局问题,理财子公司究竟是如何设想和规划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大资管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启动了“对话资管30人”系列访谈,对话理财子公司等资管机构掌门人,为上述市场关心的问题寻求更深入的答案。
兴银理财是股份行中首批成立和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开业已有一年多时间。截至2020年底,兴业银行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1.47万亿,规模位居股份行前列,归属理财子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为6859亿。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6278 亿,混合类及权益类产品余额 581亿。
作为一家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一定体量的资管机构,兴银理财对未来的定位是向全能型、综合化的资管机构发展。按照这一目标,兴银理财在产品、投研和渠道方面如何布局?对于行业未来的竞合关系、发展趋势和格局如何理解?兴银理财总裁顾卫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21世纪》:兴银理财是股份行中首批开业的理财子公司,独立运作以来的总体情况如何?主要挑战在哪里?有哪些新的变化?
顾卫平:成立理财子公司是为贯彻和落实资管新规,促进银行理财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一是积极有序地对老产品进行压降和整改。二是根据洁净起步的原则,按照净值化的要求发行新产品。三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投研体系、风控体系、运营体系逐步搭建完成,并在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总体上,我认为还是比较平稳的。
主要挑战包括:一是投研体系和风控体系的重新搭建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我们仍按计划在推进。二是在产品体系方面,银行理财客户已经习惯和适应预期收益型产品,积极引导客户认识净值化管理、接受净值型产品还需要一个过程。要按照客户的风险偏好,从现金管理类产品开始,再到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等产品,有节奏循序推进。三是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也具有挑战性。
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出现几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对非标资产的依赖明显降低;二是对标准化资产的配置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对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明显提高。银行理财通过投资标准化债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
《21世纪》:兴银理财开业一年多以来,产品线布局如何,产品表现如何?
顾卫平:兴银理财布局“八大体系、三大特色”的产品体系。第一类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由于申赎便利,成为银行理财转型初期客户比较容易接受的产品类型。由于现金管理类产品组合久期比较短,流动性管理要求比较高,所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类是固定收益类产品。这类产品在理财产品体系中占比较高,包括纯债策略、打新增强策略、权益增强策略、项目融资驱动策略等。第三类是含权益类产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生态不断向好,银行理财越来越关注权益资产配置,兴银理财开始布局权益投资。由于权益类资产波动较大,根据客户的不同偏好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发行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的权益类产品,让理财客户能够分享我国资本市场成长的红利。
在特色产品方面,第一,研发养老理财产品体系,积极布局养老金融领域。作为从商业银行脱胎的理财子公司,具有客户资源和账户基础,发展养老理财有天然优势。第二,研发绿色理财产品。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的重要主题,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逐步落实,需要更多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绿色金融领域,支持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因此,兴银理财积极布局绿色理财产品体系,发行“ESG美丽中国”产品,成为首批推出ESG主题产品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之一。第三,兴业银行根植于福建,服务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兴银理财还创设海峡系列特色产品,资产投向主要是福建企业、闽商企业、台资企业等。
在产品表现方面,通过组合管理降低净值波动,产品收益总体符合预期,尤其是一些含权益类产品较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市场口碑和品牌逐步建立起来。总体上,作为规模较大的理财子公司,以投研能力建设为驱动,多资产、多策略、全谱系,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大类资产配置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1世纪》:权益投资目前具体是如何展开的,未来对二级市场直投是如何考虑的,权益投研团队和投研能力情况如何?
顾卫平:当前我国居民家庭财富配置进入“再平衡”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居民财富配置投资性房地产需求将趋势性减少,对股票等金融资产的配置意愿明显提升。目前,权益投资主要是通过打造投资生态圈,遴选优秀的机构和投资经理,以FOF/MOM的形式开展的。主动管理是获取权益投资alpha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行业研究和投资团队,建立二级市场投资的股票池。另一方面,围绕二级市场投资,搭建交易系统和风控合规系统。我们还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开发“中证兴银均衡300指数”,对指数表现进行长期跟踪,为组合管理确立业绩基准。此外,为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股权融资需求,兴银理财发挥私行客户资源优势,发行私募股权理财产品,为推动资本、科技、实体经济的融合做出尝试。
权益投研能力对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资管机构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这未来将是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大关键因素。
《21世纪》:理财子公司独立运作以来在渠道方面有何变化,未来对渠道布局是如何规划的?
顾卫平:渠道建设是拓展客户、丰富理财资金来源的重要工作。一方面,作为银行系的资管机构,理财子公司要充分发挥母行的主渠道作用,也是母行向大财富转型的重要枢纽。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部渠道的拓展。我们已经与一些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理财产品跨行代销业务。兴业银行还通过银银平台的财富云,与中小金融机构建立销售渠道,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兴银理财的普惠金融服务。《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发布实施,我们将与代销机构一道规范销售管理,履行反洗钱职责、做好消费者保护等工作。此外,尽管银行理财子公司拥有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但线上渠道提供更好地客户感受。在数字化时代,要做好线下线上双向互动。随着银行APP活跃用户数量显著增加,要运用数字化技术做好客户画像,满足客户体验,增加获客能力。
《21世纪》:资管行业越来越多机构加入,运作也越来越成熟,未来大资管行业格局中,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将是怎样的?
顾卫平:一方面,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但应该是有序的竞争。有序的竞争会让资管机构在竞争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让投资者更好地享受资管行业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合作还是大于竞争的。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资管机构,比如公募基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较好地权益投资能力,值得理财子公司学习与合作。此外,券商资管、保险资管、期货资管等在特色领域里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策略,理财子公司需要借鉴和合作,用以丰富策略组合和资产配置。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提速,国外资管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外资机构在成熟市场形成的投资理念、工具和方法值得中资机构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中资机构可以与外资机构在海外资产配置和投资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作者:方海平 编辑:马春园)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