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丨南沙区珠江街道嘉安花园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21综合
2021-06-07

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关于印发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经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同意,自2021年6月7日起,我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嘉安花园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

2021年6月6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新增境内确诊病例3例、由原已公布的境内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新增出院病例2例。

截至2021年6月6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46例、境内确诊病例(含境外输入关联病例)461例。累计出院1200例,累计死亡1例。尚在院治疗106例。

2021年6月6日0时至24时,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7例。

新增3例境内确诊病例和1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新增3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从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主动排查发现,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上述病例和感染者涉及重点活动场所:西朗市场、坑口综合市场、其贤酒家、培真小学(平西校区)

截至目前,初步甄别上述病例和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7名,并已按有关规定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所涉及的相关居住场所和活动场所均已进行终末消毒。

原已公布的1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情况

原已公布的1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疗期间,CT检查显示肺部有炎症,经进一步检查及专家会诊,6月6日,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7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7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入境后,即按全程闭环管理程序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国家已经批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年龄范围扩大#到3岁以上。我国新冠疫苗使用人群已覆盖18岁以上,接种者年龄最大超过了100岁。目前专家已经对3岁至17岁人群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论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也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这一人群中使用,由高年龄组向低年龄组梯次推动接种。

6月7日,海珠区共设立临时核酸检测采样地点24处,现公布如下。

全区广大居民:6月7日,海珠区共设立临时核酸检测采样地点24处,现公布如下。海珠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2021年6月7日

昨日,广州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

会议强调,一要狠抓患者医疗救治。加强危重患者救治,做好医院床位储备,严格落实定点医院医务人员闭环管理措施,规范发热门诊建设,严防发生院感事件。

二要狠抓流调溯源工作。坚持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统筹卫生、公安、工信、政数等部门和社区力量,采取“围追堵截”策略,指导家庭医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加强健康监测,更加精准指导疫情防控。

三要狠抓全员核酸检测。加快推进全市免费核酸大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一人,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反馈速度,尽快排除潜在风险。

四要狠抓重点人员转运。加强分类转运规范运作,严格落实专人专车转运、隔离酒店管理、医务及防控人员闭环管理和健康监测等措施,坚决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五要狠抓疫情外溢防控。强化离穗通道管理和中高风险地区交通管制,减少人员流动,严防疫情输出。

六要狠抓重点区域管控。强化“三人小组”力量配置和台账管理,提高服务保障效率质量,一视同仁做好区域内外国人服务,加强交通运输、公共事业运行保障,做好健康监测、心理疏导等工作,确保封闭、封控管理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七要狠抓生活物资保障。进一步完善管控区域保供模式,坚持精细规范要求,全力解决群众生活、就医、买药等问题,严格规范做好医疗垃圾清运、处理工作。

八要狠抓高考服务保障。因时因势完善高考防控措施,重点做好涉疫受控地区考生高考服务保障,确保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暖心高考。

九要狠抓疫苗有序接种。按照“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有序接种”的原则,有序推进第二针受种者预约接种。

十要狠抓舆情引导。坚持每日例会、新闻发布会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正面典型宣传、防疫知识普及,做细做实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6月7日凌晨5时许,广州市番禺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落实广州市疫情分级分类防控有关通告精神进一步加强大石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0号)”,即时起,大石街部分区域进行封闭、封控管理。

全文如下:

根据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13、15、16号通告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社会面精准防控工作,快速有效阻断疫情扩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有关疫情防控工作通告如下:

一、在大石街大兴村西兴街6号房屋、沿江中路和兴农庄、北联村新南大街四巷3号房屋执行封闭管理(管理措施详见附件1)。严格居家,足不出户。

二、在大石街大兴村1队和3队住宅区域(即狮子涌以东,大石水道以南,文化广场及岗西路以西,海堤路以北),以及大石街文化广场及岗东路以东,大石水道以南,桔芳园、荔芳园以西,朝阳西路以北区域执行封控管理(管理措施详见附件2)。人员只进不出,严禁聚集。

三、番禺区所有区域,一旦发现确诊阳性感染者,立即参照第一点执行。请居民减少外出和聚集。

以上措施,我区将依据核酸检测情况以及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封闭管理及封控管理期间,对广大市民出行和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希望大家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如遇有紧急情况,请向所属的村(社区)请求帮助。大兴村联系电话:39932318,北联村联系电话:34784342,大石社区联系电话:84783450。

本通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广州市南沙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调整我区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通告

(第7号)

根据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17号通告精神,结合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际情况,为保障广大市民健康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需求,现将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调整情况通告如下:

一、关于交通管制措施调整

(一)在南沙港区作业的货车,由广州港集团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对进入港区车辆司机防疫管理。

(二)南沙区(除南沙港区外)的货车,由货车运营管理单位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司乘人员防疫管理后方可通行。

(三)客车司乘人员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管理的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后方可通行。

(四)全区城市公交、地铁、高铁、出租车、网约车、长途客运、高快速路、码头,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管理的要求,落实防护措施,恢复运营。运营单位负责做好司机、乘客体温测量及绿色健康码的检查。

二、经疫情风险评估,将南沙街越秀滨海新城20栋由封控管理调整为严格的健康管理。

以上防控措施,依据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

本通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广东铁路和交通部门6日发布信息表示,根据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广铁集团进一步严格做好省内各站健康码绿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工作。

6月7日12时起,旅客进站乘车,广州、佛山市旅客须出示健康码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广东省其他地区旅客乘车出省须出示健康码绿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省内出行只需查验健康码绿码)。

旅客在6月6日18时前,已购买始发站或终到站为广东省内车站的各次列车有效车票,退票均不收取退票手续费。办理团体票退票不受开车前48小时限制。办理退票时,购买铁路乘意险的一同办理。相关联程票可在车站窗口办理退票,不收退票手续费。其中乘车日期为6月5日14点后,票面发站为庆盛站的车票,可在30日内(含当日)办理退票,不收退票手续费。

6月6日上午,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7号通告,对离穗、出省的防疫要求进行了调整,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由之前的72小时内有效调整为48小时内有效,该调整措施自6月7日12时起实施。

6日下午,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就第17号通告市民普遍关注问题进行了解读。

问题1:第一条里的“确需离穗、出省的,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指离穗就需要还是出省才需要?

回答:这句话里的“离穗、出省”,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广州辖区内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等站场离穗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转旅客),须凭“健康码”绿码,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二是离穗出省的小型汽车司乘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备查验。与14号通告的政策是一致的。

问题2:48小时内阴性证明要求自6月7日12时起实施,那在7日12时前离穗出省,是否需要出具核酸检测证明?

回答:需要。在6月7日12时前离穗出省的,按照14号通告要求,需凭绿码和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6月7日12时起,按照17号通告新要求,离穗出省的,均需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问题3:自驾车离开广州,到周边城市,但不出省,是否需要核酸检测证明?(如广州到深圳、清远、佛山、湛江、潮州等)

回答:不需要。17号通告延续了14号通告的要求,6月7日12时起,自驾车离穗出省的,才需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要及时注意关注目的地当地的落地政策,以免耽误行程。为快速有效阻断疫情扩散蔓延,建议广大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穗、不出省。

问题4:货车在省内各市送货,是否也需要48小时核酸报告?

回答:不需要。17号通告延续了14号通告的要求,6月7日12时起,货车离穗出省的,才需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问题5:坐跨市楼巴、通勤大巴车、旅游包车、校园定制巴士车辆离开广州,如从天河东坐包车到肇庆,是否需要核酸检测证明?在哪里会检查?

回答:需要。上述交通方式均属于包车客运,是公路客运的一种,所以均需要核酸检测证明。乘坐客运包车需在上车前出具核酸检测证明供查验,主管部门会以科技手段结合人工查验等方式开展检查。

问题6:乘坐城际是否需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回答:需要,但参照地铁模式公交化运行的城际(广清和广州东环)暂不需要。

问题7:中转换乘不出站,需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吗?白云机场有什么规定?

回答:不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到广州不出站直接中转换乘的,不需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站之后再进站的,则需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白云国际机场有规定中转时间的,从其规定,可关注“白云机场发布”获取最新信息。

问题8:申请免费退改签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回答:对通告发布之前已购票的乘客,在搭乘飞机、列车或公路客车时因无法及时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旅客,凭相关凭证(例如app购买记录或相关纸质小票),按照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退改签指引,申请办理免费退改签业务。

问题9:如何界定符合“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时间要求?

回答:飞机机票、列车或公路客车车票的出发时间48小时内,需开展过一次核酸检测(时间为电子健康码或相关纸质凭证的核酸“检测时间”)。例如“检测时间”为2021年6月1日10时,则可以购买在2021年6月1日10时之后至6月3日10时之前出行的车票。

问题10: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上,显示三个时间:采样时间、接收时间、报告出来日期。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以哪个时间截点为准?纸质版报告没有“检测时间”这四个字,应以哪个时间为准?

回答:优先认可检测时间。若无检测时间,采样时间也认可。如纸质版报告没有“检测时间”这四个字,请咨询检测机构明确检测时间。

问题11: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否有规定必须由广州市的检测机构开具,异地报告是否承认?

回答:可以,只要是本人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报告均可以。

问题12:因故需必要出行,却又没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该怎么办?

回答:为保障必要出行需求,医疗机构会对出具了已购机票、车票(纸质或电子票据)的需核酸检测的人员进行备注,并给予优先安排。具体可向卫生健康部门咨询。

问题13:到高铁站坐高铁是不是一定要纸质的核酸检测报告?

回答:健康码里显示的电子版和医疗机构出具的纸质版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均可。

据疫情防控有关安排,深圳市福田区紧急启动全域人员核酸检测筛查,并恢复“每日调度+“战区运作”机制。全区除24小时有疫苗接种史或72小时内采过核酸者不纳入采样检测范围外,约176.9万人将在6日至8日,三天内完成核酸检测。采样方式将按10:1方式混合采样。 

6月6日,@深圳地铁 发布运营公告称,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根据上级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即日起,深圳地铁罗湖站、布吉站、深圳北站、福田站、机场站、竹子林站、蛇口港站将施行验码(粤康码)进站,请进站的乘客提前准备好粤康码以备安检处工作人员查验。同时,深圳地铁8号线沙头角站、海山站、盐田港西站、深外高中站、盐田路站也将继续施行验码进站。

如何获取粤康码:

1、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搜索选择“粤省事公众号”,点击“粤康码”,授权验证手机信息获取您的粤康码。

2、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扫描车站安检机处张贴的“粤康码”二维码,授权验证手机信息获取粤康码。

对于老年人、儿童或其他不能熟练使用手机的乘客,可由他人按规定代为线上申报和生成“粤康码”,由同行人代为出示,也可以打印成纸质件携带备用(彩色打印的“粤康码”显示绿码,且打印时间在7天之内)。另外,持有居委会盖章证明健康码为绿码的证明文件,也可进站乘车。

6月6日,深圳市龙岗区新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系“5.21”疫情个案1的密切接触者,5月21日已纳入集中隔离健康观察,6月2日解除隔离转7天居家健康监测,属于境外输入关联病例。至此,“5.21”疫情全市累计排查出1例确诊病例(普通型)和15例无症状感染者。

详情如下:

个案16:罗某,男,45岁,居住在龙岗区西坑吓坝村,为盐田港工人,与个案1在同一场所工作。5月21日至6月1日隔离观察期间,11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6月5日核酸检测初筛阳性,6月6日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目前已转送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治疗,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情况稳定。

初步核查,罗某报告阳性前,未离开过西坑社区,且在14天集中隔离观察后,一直处于居家健康监测中。西坑社区目前仍实施全员管控,截至6月6日已开展五轮核酸检测,尚未发现其他阳性病例。

从深圳机场获悉,根据广东省防疫指挥部和深圳市最新防疫要求,因疫情防控需要,自6月7日12时起,所有从深圳机场乘机出港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转旅客),须出具“健康码”绿码及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中持广州、佛山身份证或14天内有广州、佛山行程经历的出港旅客,须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因未能及时出具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按时出发的旅客,可向航空公司申请依相关政策办理退改签。

(编辑:梁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