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答丨核酸检测多次才确诊:是变异病毒“太狡猾”还是“照妖镜”不够灵?

21新健康唐唯珂,实习生李科文 2021-06-08 19:43

“只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现有的核酸检测试剂都能检出。”

近日深圳一起经11次核酸检测才确诊的病例,引起广泛关注。

6月6日,据深圳市卫健委通报,深圳市龙岗区新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罗某,系“5.21”疫情个案1的密切接触者,5月21日已纳入集中隔离健康观察,6月2日解除隔离转7天居家健康监测,属于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根据通报,该病例,在5月21日至6月1日隔离观察期间,11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6月5日核酸检测初筛阳性,6月6日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

新冠疫情以来多次核酸检测才确诊的病例是越来越常见,但是这种11次检测才确诊的情况还是罕见。

6月7日,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介绍,经基因测序,此次深圳确诊病例感染病毒基因高度同源(99.99%以上),均属于新冠病毒α变异毒株,均属于在英国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这是深圳首次遭遇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袭击。此次深圳发现的B.1.1.7新冠病毒变种,比其他毒株传播得更快,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类为“值得警惕的变种”。

核酸检测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照妖镜”,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让看不见的病毒“显形”。罗某12天内经历了11次检测均为阴性,目前核酸检测能否成为变异病毒“照妖镜”?

变异毒株考验“照妖镜”?

华南某检测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1次检测后才确定阳性并不能确认目前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无法准确识别变异毒株,也可能与病毒的潜伏期更长有关系,具体还要根据案例的基因序列判断,而现市场上已有不少针对变异毒株的试剂盒。当然核酸检测本身采集标本不合格、呼吸道分泌物排毒量少、多个环节操作规范程度,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阴性,但是比例并不高。

一般而言,新冠病毒96小时内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被发现,可通过鼻咽拭子采集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但就目前部分患者的情况来看,新冠病毒的潜伏期长于1~2周,即使侵入人体后,攻击靶细胞并开始繁殖,期间感染者也不会出现感染症状。

从感染到病毒繁殖数量能够达到检测标准的窗口期有个体差异,少量患者的窗口期确实比较长,所以出现多次检测为阴性的结果。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均表示已成功研发新冠变异病毒检测试剂。

今年1月,圣湘生物公开表示,已成功研发出用于鉴别B.1.1.7新冠病毒株的核酸检测试剂,新试剂可以实现1小时内鉴别区分新突变毒株B.1.1.7和非突变毒株。

根据圣湘生物介绍,“之前的试剂盒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1ab基因及编码核衣壳蛋白N基因的特异性保守序列为靶区域,进行了双靶标基因的设计。对照突变毒株B.1.1.7包含的基因组突变列表,尚无突变落在试剂盒设计的靶标区域,通过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圣湘生物已经上市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可覆盖B.1.1.7突变毒株检测。”

凯普生物、东方生物等企业也均公开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测定试剂盒能对新突变毒株B.1.1.7和非突变毒株进行鉴别诊断。

东方生物表示,其检测试剂设计时除了S蛋白外,还采用了特殊的结构,抗原试剂可以检测英国出现的变异毒株,但不能做新冠病毒和变异新冠病毒的鉴别诊断;核酸试剂既可以检测新冠病毒,也可以做新冠病毒和变异新冠病毒的鉴别诊断。

其实就是针对,2020年12月14日英国政府公布出现变异新冠病毒的情况,这一变异病毒被命名为B.1.1.7突变株或“VOC-202012/01”。

2020年12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B.1.1.7突变株更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估计传染性增加40%~70%,传播指数将达到1.5~1.7之间,这比原来的新冠病毒1.1的传播指数高了0.4~0.6。传播指数的提高,意味着该病毒传播的人数将提高,防控难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6月1日,深圳盐田通报新增两例无症状感染者。两例患者在前两轮盐田区全域核酸检测中结果均呈阴性,在5月31日第三轮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经深圳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肺炎病例诊断的“金标准”,在感染者发病前1—2天即可检出,在发病后7—8天仍然可以检测出核酸阳性。作为比较成熟的诊断方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结果也比较可靠。而在我国,筛查和诊断新冠肺炎病例主要使用的是核酸检测试剂。

广东疾控首席科学家柯昌文表示,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核酸检测试剂的检测靶标都选择了新冠病毒不易发生变异的N蛋白基因和ORF1ab基因,“只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现有的核酸检测试剂都能检出。”。

研究表明疫苗对变异株仍有保护

多次检测阴性后才出现阳性的“假阴性”病例,一般出现在高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的人群中。而重点地区发现疫情时,重点人群就在第一时间被隔离观察了,所以大家不必过度担忧。

经过多轮大规模排查,近期深圳的新增零星个案均为管控范围内的人员。

此轮深圳16例阳性个案全部在主动开展的流调排查中发现,均属于重点人群范围内,均在盐田港国际货轮传播链上。

本次深圳疫情中,个案1-15新冠病毒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为99.99%,均属新冠病毒α变异毒株,为境外输入关联疫情。

绝大多数情况下,核酸检测周期一般为14天,最多至21天。如果核酸检测结果一直呈阴性,基本就可以停止检测。据深圳卫健委公布信息,个案16的罗某是隔离17天后才被确诊的,从时间上来看在21天的检测周期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原主任潘柏申教授表示,“该病例做了多次核酸,我觉得体现了一种科学严谨。对于密接病人非常怀疑,反复去做检测,没有把疑似病例放过,说明我们对疾病的管控还是非常科学、准确的,也是有经验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表示,“像高风险地区,估计核酸大排查要做三轮以上。发现一例感染者就保护了好多人,因此大排查也是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办法。”他预计,如果几轮核酸排查,持续14天无新增病例,高中风险区域则可以依据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降级、解除。

广东省疾控中心曾在今年1月先后发现最早在境外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并持续对入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变异株监测,并开展了变异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力研究。初步研究结果,变异株传播力有增强,但致病力未增强,疫苗免疫对各类变异株感染仍有保护。

要想尽可能减少变种病毒的传播,需要及时有效的疫苗分发接种,需要更高的疫苗接种率覆盖,才能实现阻止这个传播速度快的病毒。

盐田区常务副区长胡朝阳介绍,盐田区已完成了目标人群疫苗接种100%覆盖。盐田区仍未松懈,对重点场所从严分级分类管控,对重点区域实施硬隔离措施,居民只进不出,全员“7天7检”等措施。

截至6月6日24时,深圳全市已完成接种1635.09万剂,累计接种1202.30万人,占18-59岁常住人口的88.40%。日接种能力最高达到62万剂次。

而针对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人群,检测结果阴性但不能确定未感染新冠病毒者,疾控部门也会采取更多措施进行病毒的围追堵截。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多次采集患者样本或者结合血常规检测、肺部CT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新冠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筛查。

通过肺泡灌洗采样,由于病毒攻击的是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肺泡灌洗液内脱落细胞会较多,相对于上呼吸道的口咽拭子或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的标本阳性率显著高于上呼吸道咽拭子采样,所以对于上呼吸道提取不到样本的情况,可通过支气管镜下的肺泡灌洗采集标本。

动态多次采集检测也可有效避免因疾病发展窗口期较长、采样及检测不规范等造成 “假阴性”,这也是国家对重点人群进行多次采样的原因。

普通群众仍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做好个人防护,不必过度担忧。

(作者:唐唯珂,实习生李科文 编辑:徐旭)

唐唯珂

产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大健康、零售和文旅领域。从基因科技、生物制药、互联网药店到商超数字化,酒店业变革都欢迎来聊,邮箱:tangweike11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