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医政解读|公立医院如何高质量发展?智慧化信息化提速 升级医疗服务体系

21新健康陈红霞,实习生,姚煜岚 2021-06-09 16:50

国办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成为疫情后公立医院建设发展的指南。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仍旧是未来医改的重中之重。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了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并进一步提出了公立医院注重医疗质量、精益化管理和注重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其意在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让患者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6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继续大力推行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延续护理等。另外,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在线支付等惠民举措。同时,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通过医院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在会上透露,力争到2025年能够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防治结合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提高医院发展质量,第一要有资金投入,其次是明确重点科室,然后是明确发展路径,是引进技术还是做自我研发,再或者是两者结合。”6月9日,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各医院优势专科模式的建设发展、专业人才和创新医学技术培养研究以及公立医院建设信息化将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医疗信息化提速

意见提出,要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和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与互联网医疗,推动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研发应用,探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

对此,东方证券分析师浦俊懿分析称,电子病历建设有助提升诊疗效率与安全性,而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分别是提升面向患者的服务以及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水平,都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未来主管部门大概率会出台细则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电子病历评级要求,并对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分级评价作出强制要求,这些政策将给医院信息化需求带来较强推动力。

事实上,这一智慧医院的建设图景从政策端来看也有迹可循。2018年国家卫健委出台政策对二级以上医院电子病历建设提出具体目标与要求,并在2019、2021年分别出台医院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分级评估体系。此次政策提出推动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也是恰逢其时。

同样是在2018年,国务院出台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此后,互联网医院数量激增,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医院互联网化再次提速,患者用户习惯也得以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次政策的出台将使得互联网医疗自此走上康庄大道。

浦俊懿认为,由于处方流转、网售处方药、互联网医疗服务定价等细则并未完全推出,医院在互联网医院运营方面仍在探索,内部激励方面还有待理顺,导致互联网医院服务的闭环和商业化还有待推进。“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和线上线下服务打通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一旦政策细则明确、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服务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史立臣则分析称:“疫情之前,公立医院没动力参与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中来,因为往往线下就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分配到线上。此前更多是外部企业在参与,但外部企业没有公立医院的医药医生资源,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信息化建设也被业内人士视为创新医疗机构合作模式的基础。根据意见精神,“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积极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都离不开信息化作为必要的配套与支撑,或将进一步推动医疗信息化需求的加速释放。

在史立臣看来,目前并不是建立细则的良机,更应该去搭建协作诊疗的大框架。“以大数据框架为例,对某个三甲医院进行试点,把其下边的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甚至基层的乡镇医院都纳入进来。例如三甲医院建立一个远程的AI系统做疾病诊断,借此机会将各个医院相关的软件硬件进行配置。”

这也就是说,从疾病诊疗入手,通过打通从国家到省市级,甚至县域的诊断数据收集渠道,健全系统建设,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准备率也会相应提升。此后再往疾病治疗,包括手术、用药、康复等方面开展更为细致的规划。“它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没有现成的成功案例拿过来复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可能还需要纠偏纠错。”史立臣说。

医疗服务体系再升级

此次出台的意见意在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即通过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兴业证券分析师徐佳熹分析称,这也再次强调了公立医院资源在各级诊疗中的强势带头作用,形成以龙头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区域化医联体”模式。在此模式下,加强集团内各医院间的协作,推动提升各医院核心专科的能力建设,包括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的服务模式。

“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都是大专科,也是现在中国死亡率最高的几个科室,尤其是肿瘤科、心脑血管。对这一块中国医院整体的医疗技术的研发能力和科室建设都比较薄弱。医疗技术和药品是一个性质,不投入研发费用,不强化科室建设,水平就提不上来。”史立臣认为,聚焦专科建设与当前全国强调科研创新的思路一脉相承。

史立臣进一步解释称,专科实力的提升代表着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而全科医生的参与更多是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区域内的共享,以此提升整体的治疗服务水平。

徐佳熹则认为,“这一政策奠定了公立医院未来在中国的医疗体系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且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但不妨碍优质专科民营医院仍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看好未来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近一两年来,国家更加强调分级分层分流的建设思路,如果所有重症患者都往三甲医院跑,三甲医院的成本压力非常大。一些没有那么严重的疾病在信息化建设提速后,如能够实现本地就医解决,将能很大程度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也可以提升基层医疗的治疗水平。”史立臣总结道。

区域医疗中心则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模式。根据规划,2021年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范围,将12个中西部优质医疗资源比较紧缺的省份纳入试点;到2022年底,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覆盖全部省份。

孙志诚表示,第一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选择了河北、辽宁、山西、福建、安徽、云南等8个省份,促成了10个项目,已先后投入使用。从监测数据来看,目前试点项目对留住当地甚至周边的患者都起到了明显作用。

 

(作者:陈红霞,实习生,姚煜岚 编辑:徐旭)

陈红霞

华中区域记者

关注华中省份产业、区域经济、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动态。邮箱:chenhx@21jingji.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