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还可以跟吗?清华五道口报告:选股越强择时越弱
近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对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业绩表现进行系统性梳理,研究成果《2021年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于日前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以股票型公募基金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万得全A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深入分析了基金的业绩、选股择时能力、业绩持续性等内容。
公募基金行业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规范化发展后,已经成为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主体。2020年,得益于股票市场的上涨,投资者借“基”入市热情高涨,公募基金特别是权益类公募基金受到人们追捧,全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数量达到2275只,继续运营的基金数量超过1.1万只。同时,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再创新高,至2020年底已超过20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6.5%。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一只优秀的基金是他们投资成功的关键,而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报告以股票型公募基金产品的数据为主线展开研究。分析发现,近五年(2016~2020年)有32%的基金产品具有选股能力,有11%的基金产品具有择时能力。相较选股能力,具备择时能力的基金产品数量更少。
基金运作过程中,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管理的核心人物,在各个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通过将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不同基金产品的业绩进行拼接,以分析基金经理层面的选股与择时能力。研究发现,分别有49%和21%的在职和离职的基金经理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分别有12%和11%的在职和离职的基金经理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发现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越强,其择时能力越弱;而择时能力越强的基金经理,选股能力越弱。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公募基金的业绩是否可以持续。以三年为排序期,检验结果显示,过去收益率较高的基金在未来一年有较大概率继续获得较好的收益,过去收益偏低的基金在未来一年有一定概率仍然收益不佳。同时,过去三年夏普比率排名靠前或靠后的基金在未来一年有较大概率仍然排名靠前或靠后。因此,公募基金风险调整后的长期业绩能够作为投资者选择基金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作者:边万莉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