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底特律”五年变迁:汽车产业全面转型,重庆加速驶向新能源

21深度杜巧梅 2021-06-14 10:44

从影响力上来看,与上海的特斯拉、合肥的蔚来、广州的小鹏、深圳的比亚迪相比,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缺少一张能够打的出手的“王牌”。

6月12日,端午节假期首日,第23届重庆国际车展在清晨的雨中拉开帷幕。

不过,大雨并未浇灭参展商和消费者的热情。

上午9点,骤雨初歇,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外的悦来大道上车辆已经开始拥堵,展馆门外,逛展的消费者也早已排起长队陆续进馆。

展馆内,身穿带有品牌标识、或举着指引牌或发传单的工作人员在场馆内外穿梭;各个品牌的销售在自家展台旁招揽有购车意向的观众;形形色色的促销广告随处可见,此起彼伏的口号烘托着重庆车展的展销气氛。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汽车展会之一,重庆车展已成为汽车厂商在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品牌推广及销售促进的营销事件,各大厂商纷纷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展期特惠政策带到重庆。

资料显示,2018年重庆车展总成交2.7万台车,成交额达到40亿元;2019年,重庆车展吸引来99个汽车品牌参展,成交车辆超过2.7万台;2020年,作为疫情后国内首个如期开幕的车展,成交车辆超过2万台。

而本届重庆车展再次扩大规模,展览面积达15万平米,展出汽车品牌达到110个,展出车型1000余款。

值得关注的是,与往届车展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能源汽车成为本届车展的重要“名片”。

除了宝马、大众、比亚迪、广汽埃安、欧拉、东风风光等传统企业带来新能源产品外,蔚来、小鹏、零跑、哪吒、威马、赛力斯,高合、上汽R、岚图、天际、ARCFOX极狐等新兴新能源品牌集中展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新技术和新趋势。

屏幕快照 2021-06-13 10.56.58.png

与此同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本届重庆车展正式启动,长安、比亚迪、长城、吉利、上汽通用五菱、东风等14家车企带来奔奔E-star、欧尚A600EV、枫叶30X、帝豪EV500等59款新能源汽车,并以现金减免、礼包赠送、金融普惠等方式提供购车优惠。

此外,长安奥动、吉利易易、国网南瑞、特来电,玖行能源、星星充电等6家充(换)电企业也参与到本轮汽车下乡活动中。

而这背后,是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下,作为中国西南汽车产业重镇-——重庆——寻求转型的一个缩影。

“这两年来,重庆市正在大力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使用环节均有相应的政策和补贴,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利好政策。”重庆车展期间,有汽车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没有办法,这两年来,上海、合肥‘冒头’,重庆在汽车行业的热度下降,总要想办法保住‘东方底特律’的称号。”

“东方底特律”寻求转型

诞生百年来的汽车,一直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全球工业的风向标。

而今,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作为全球汽车工业重镇的底特律早已开始在没落中寻求转型;与此同时,中国赢来了“换道超车”机遇,政策走在产业前面,产业走在市场前面。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镇、有着“东方底特律”之称的重庆,也正在阵痛中寻求转型。

一直以来,重庆以工业立市,是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其中,汽车产业则是重庆工业的重中之重,是重庆经济的支柱之一。重庆拥有着全国最多的汽车厂商,包括长安、长安福特、东风小康、力帆等20余家整车生产企业,遍布在渝北、江津、涪陵、万州、合川等十几个区县。而汽车企业也带来了供应链的落地,重庆有着上千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配件配套厂商。

从2009年开始,乘着中国汽车产业飞跃式增长的势头,重庆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汽车的产销规模从2009年的118.65万辆,到2015年已经增长至260.93万辆,成为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

2016年,重庆创造了一个巅峰时刻,汽车产量达到316万辆,位列全国第一。就在同年,重庆市全年GDP以10.7%的增幅领跑。

也正是因为这组亮眼的成绩单,重庆被塑造成中国的“底特律”。

然而,好景不长,此后的几年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庆汽车产业遭遇断崖式下滑。

自2018年以来,长安汽车产销大幅下滑,长安福特销量腰斩,长安铃木退出中国,北汽银翔因资金链紧张而被迫停产、力帆集团通过出售造车“资质”来缓解资金压力后,先后进入破产重整的程序。

在2019年,重庆汽车产量一度跌至138.3万辆的低谷。

重庆经信委副主任居琰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重庆汽车产业再不谋求转型,未来面临的不仅是支柱产业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背后还有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在重庆传统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被认为是转型升级的两大关键。

2018年12月,重庆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水平,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壮大共享汽车等应用市场,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

按照规划,到2022年,全市汽车行业研发投入达到18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新车型投放量达到20款,其中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10款以上。与此同时,重庆政府还将在平台、研发、降低成本、人才方面给予企业资金等支持。

政策与资金的加持下,转型效果立竿见影。自2018年以来,两江新区共实施了近170个汽车大数据智能化改造项目,财政补贴 2.6 亿元、撬动企业资金近 26亿,并建成数字化车间 29个、智能工厂7个。

2020年,重庆汽车产业顶住了疫情压力,产量逆势上扬。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年汽车产量158 万辆,同比增长13%。

“重庆汽车产业2020年触底反弹,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今年将继续加快提质增效。不过目前全市汽车产业仍然面临行业的整体下行和疫情影响的双重考验,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6月13日,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蒋学倩表示。

蒋学倩的担忧不无道理,从2016年中国汽车产量第一的“宝座”跌落,重庆汽车产业在阵痛中转型的五年时间里,武汉、上海、合肥早已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东风崛起,角逐“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在本届重庆车展和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开幕之日,距离重庆约1300公里外的合肥,第十三届汽车蓝皮书论坛已经接近尾声,因为这场聚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诸多领导者的大会,有“中国最牛风投机构”之称的合肥再次成为行业的焦点。

2020年,合肥汽车产业高歌猛进,蔚来中国总部项目落户、大众入股江淮混改、投资控股国轩高科……已建成整车产能35.8万辆,在建产能12万辆,合肥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布局。

大刀阔斧投资,合肥的目的只有一个——抢夺“新能源汽车之都”称号。

去年10月,合肥市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实施意见》,随后确立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不仅仅是合肥,上海在引进特斯拉后,又先后投资威马、出资成立智己汽车,这背后是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背后的巨大价值和对资金的吸引力,当然,还有财政、税收和就业。

而无论是打造“东方底特律”还是 “新能源汽车之都”,最终的目的都是以新能源汽车这个未来最具市场想象空间的产业为抓手,拉动就业和消费,带动城市GDP增长。

经历阵痛后的重庆,也向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大举进攻。

“重庆将抓住机遇,更加突出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主攻方向,继续加快推动我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期,进入全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头部阵营。”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年9月7日,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激励措施(2020年度)》(简称《措施》)。《措施》目的在于扩大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使用环境,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加快私人领域新能源乘用车推广应用方面,重庆市采取对市内销售并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按照指导价(扣除国补后)进行降价优惠的,市财政及整车企业所在区县财政分别按优惠价的25%给予整车企业奖励;同时,对网约出租车、巡游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用车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奖励。

此外,重庆市还将对市内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进行优化,新能源汽车在路内停车位以及收费停车场免收停车费,并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给予补贴。

一系列的政策下,2020年,市内车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64万辆;截至2020年,重庆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0万辆,建成公共充电站超2000座、公共充电桩1.7万个,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已实现全市区县全覆盖,处于西部地区领先水平。

进入2021年,重庆预计安排超10亿元资金,从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全过程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向充(换)电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倾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力争推广应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新建充电桩6000个。

“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方共同务力下,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6月12日,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招商投资局局长周青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重庆基本形成了包括氢燃料电池在内的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重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今年一季度,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5.25亿元,同比增长18.4%。

“支柱产业恢复较快,汽摩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最大。” 4月20日,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项铁林在2021年第一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市汽摩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3%,增速比2020年全年提高47.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9.1个百分点,是全市增长的第一动力,其中,汽车产业同比增长60.9%,拉动全市增长7.8个百分点。

“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这两个共有的支柱产业,今年,川渝两地经信部门联合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并有战略计划在推动。所以在这方面的发展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希望大家来重庆试一试。” 周青在大会上喊话,“如果还不来重庆可能就会后悔,就像买房子、买股票一样,好股票会越涨越厉害,现在不买就会后悔。”

 换电,补齐新能源汽车产业“拼图”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转型和发展,重庆在新能源汽车的多个板块上均有布局。在纯电、混动领域,重庆有长安新能源、东风小康;在增程式方面有金康新能源;在商用纯电领域有上汽红岩、五洲龙;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则有庆铃。

然而,从影响力上来看,与上海的特斯拉、合肥的蔚来、广州的小鹏、深圳的比亚迪相比,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缺少一张能够打的出手的“王牌”。

不过,正如周青在大会上的发言,近两年来,重庆也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

除了引进吉利科技的投资完成对力帆汽车的破产重整、与北汽集团重整北汽银翔外,重庆还引进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研究总院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两江新区,吉利高端新能源项目加速推进;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华为与长安的合作也多次冲上热搜,成为业内焦点。

同时,重庆也希望拥抱新势力。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蔚小理”也首次受邀参会,蔚来汽车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沈亚楠、零跑汽车吴保军悉数到场,沈亚楠甚至将重庆称为“理想的第二故乡”。

此外,重庆也正在打造差异化的城市名片,将换电引入整体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了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后一块“拼图”。

5月18日,力帆科技首款换电车型力帆80V下线,换电车型营运配套设施同步落地。重庆也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根据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此次试点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创新应用;同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了汽车行业内在换电领域的首个基础通用国家标准——《电动车换电安全要求》,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业界认为,标准和鼓励政策同时出台,车电分离、换电模式进一步成熟,将迎来产业规模大爆发。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将会推高对换电模式的预期。

 “重庆今年要规划布局100座换电站,目前正在打造地方标准,这些工作都是未来要把重庆新能源的发展作为引领重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长安汽车、吉利等主机厂也加快在重庆的布局。

作为吉利科技集团部署的换电运营方,易易互联科技首次亮相重庆车展,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在重庆车展N2展馆中,吉利旗下换电车型枫叶80V展示了60秒极速换电场景。

屏幕快照 2021-06-13 08.52.02.png

“易易互联科技与重庆颇有渊源,今天,我们又在山城开启了新的‘第一次’。”易易互联科技重庆分公司总经理杨攀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易易互联科技正抓住重庆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打造行业运营典范。

据了解,去年9月,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模式率先落地重庆两江新区。11月,吉利科技集团与重庆高速公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整合重庆高速公路资源推进换电项目建设。目前,吉利科技已在重庆主城区建设完成50座换电站,预计今年年底将建设完成100座。除重庆主城区外,在静观、梨花山、围龙、珞璜、大路等10余个主要高速服务点建设了换电站。

按规划,2021年,吉利将在重庆建成100座换电站,2023年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将重庆打造成换电示范城市,并将在重庆实现包括5万辆运营车辆和5万辆私人车辆共10万辆换电车型的投入使用。

此外,长安新能源与换电联盟伙伴也计划未来5年内在重庆市累计建成换电站100座。

“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累计建成充电站2029座、充电桩1.7万台,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已实现全市覆盖,处于西部领先,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辐射范围西部第一。换电站建设迅速铺开,在主城区及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换电站近60座,将在2021年内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换电服务网络。”周青表示,不仅如此,未来,重庆还将推进包括加油站、加气站、充换电综合能源站的建设。

(作者:杜巧梅 编辑:张若思)

杜巧梅

汽车版记者

长期追踪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聚焦车企改革及未来出行领域。记者微信:naoxiaonao1654,欢迎爆料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