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球观察丨G7的尴尬与通胀问题的部分答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特约作者,王应贵 加拿大蒙特利尔
2021-06-17 15:46

通胀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更是如今令美国无比头痛的问题。然而,应对通胀的部分答案却在中国手里。

周日,西方七国(G7)峰会在伦敦卡比斯湾结束,会议发表了七国集团声明。由于声明内容缺乏新意,大都为空洞之谈,因此,对周一全球资本市场没有丝毫影响。

这次峰会应是美国拜登总统的表演时间,也是他展示美国重返多边主义外交政策、建立联合对华阵线的舞台。因此,除了七国首脑外,这次峰会还邀请了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和南非领导人出席。然而,会议既没有弥合英国与欧盟的分歧,也未能缓和日本和韩国的紧张关系,同时更没有就美国对华政策形成广泛共识。幕后的争吵和拔网线显示了欧洲大陆盟友对拜登联合遏制中国政策的不满。虽然会议发表了声明,维持了表面和谐,但声明的内容更多反映了美国此前的主张,而且在盟友表达不满下用词也温和多了。欧洲主要盟友“被”绑上了美国战车,其诚意有多少不言自明。

峰会声明洋洋洒洒共70段,涉及中国的主要内容包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冠肺炎病毒溯源进行第二阶段调查;“深切关注东海和南海局势,坚决反对单边改变现状、使局势升级的行为”;“集体应对违背国际经济中公正和透明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呼吁中国尊重新疆的人权和基本权利,以及《中英联合申明》和《基本法》所明文规定的香港所享受的这些权利、自由和高度自治”。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的人权状况如此不堪,有何资格与他国讨论种族平等和基本人权?当然,全球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对这些陈词滥调不会感兴趣,对峰会描绘的经济发展蓝图更无兴趣。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下G7影响力下降

美国政客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组“用实力说话”,最能说明七国峰会的尴尬境况。

表面上看,G7峰会不被重视的原因是:特朗普任总统期间不尊重出席会议的其他国家领导人,行事乖张破坏会议气氛;去年流产的峰会更让世人觉得会议成为鸡肋。但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看,G7峰会影响力下降的原因便一目了然。

过去四十年,见证世界经济的潮起潮落、彼涨此消的新局面,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经济体量最大的七国集团已出现严重分化,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强势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数据,1980年,G7经济规模占全球总量的54%,2000年达到了峰值,之后便开始了20年的衰落期,2020年占比下降至新低41.19%。在过去这40里,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10%、3.82%、3.81%、3.83%、3.33%和3.47%,均低于全球平均增速的5.18%。同时,1980、1990、2000和2020年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占比分别为6.44%、5.48%、8.10%、18.05%和24.42%,其中,中国的占比分别为2.7%、1.68%、3.55%、9.11%和17.42%。过去40年里,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2%、6.88%、5.88%和3.28%;2000-2020年,俄罗斯经济复合增长率达8.69%。

世界经济格局变了,七国集团的经济地位下降了,不可能再拥有此前那么大的话语权,新兴市场国家理应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西方某些发达国家视中国为威胁,处处反对中国,利用媒体散布各种谎言,煽动仇华情绪。以前,七国峰会讨论世界经济大事,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政策声明被全球金融市场反复咀嚼;而如今,七国峰会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其政策声明变得无足轻重,因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心知肚明,不会在意这些政治宣传。

欧洲中国商会、日本中国商会、美国中国商会等外资在华商会先后表示,本国企业没有撤离中国的计划,企业盈利水平很好。这就是所谓的“政冷经热”的现象。

中国的经济走势对全球金融市场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华尔街依然欢迎中国企业去美国交易上市,也非常关注中国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尽管中国没有成为西方七国峰会的常客,但中国却拥有全球许多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拜登政府把中国排除在峰会大门之外只会使峰会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其多边主义政策就是政治噱头。

表1 1980-2020年西方七国和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变化    (单位:10亿美元)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世界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国助力

当今世界,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国际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努力。中国在现行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框架下建立起来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疫情期间和疫情后的经济恢复过程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数据,2020年,中国是世界32大经济体进口贸易的重要来源地,也是它们的重要出口市场。国际贸易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由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国逐渐转向高价值和技术密集型生产大国,并因其庞大的生产和制造基地成为全球的工厂,降低了全世界的制造成本,使得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长期处于低位水平。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球的90%以上,中国经济增长必然会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表2 202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规模前32位的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地位

(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因素转换时期,正大力利用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寻找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必然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繁荣与稳定。

全球产业、贸易与物流链是全球稀缺资源通过市场配置的最优结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同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国际贸易和物流上的地位无可替代,多边应本着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平等、共赢的精神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才是正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使更多的贫穷国家受益,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必然使其经济增长驶向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轨道。

通胀的部分答案在中国手中

通胀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更是如今令美国无比头痛的问题。然而,应对通胀的部分答案却在中国手里。

6月17日凌晨2:00,美联储公布了公开市场委员会政策声明,涉及到市场普遍关注的通胀问题。市场已预料到美国央行最早于2023年才会加息,但令市场未曾料到的是政策声明只字未提何时讨论改变政策取向。美联储最重要的判断是“通胀上升主要是暂时因素所致”。

美联储17日的声明几乎是2021年4月28日的政策声明的翻版,只是在两处字句上做了修改:将4月声明中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对美国和全世界正造成重大的人员和经济困难”改为“疫苗接种进展降低了美国新冠肺炎的传播速度”,把“目前膨胀率一直低于长期目标值”改为“通胀率始终低于长期目标值”。既然通胀压力是暂时的,美联储就没必要改变既定政策。

美联储的判断也许是正确的,也许是误判,决定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港口运作情况。

据有关统计,自今年初以来,中美运输航线集装箱运费上涨超过500%,而且集装箱奇缺到了一柜难求的状况。美国通货膨胀问题的部分答案在中国,中美之间物流畅通自然会降低家庭和企业消费的成本,并缓解通胀压力。

疫情控制、国际物流恢复、降低关税、国际贸易复苏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努力,任何互相拆台的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想法、政策和行为只能使世界经济的航船再度搁浅。西方七国峰会不可能考虑这些具体问题,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在妨碍世界经济复苏,对中国的造谣和污蔑丝毫不能解决燃眉之急。

(王应贵 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

(作者:特约作者,王应贵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