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钟挽救球星生命!闪耀欧洲杯赛场的AED正在中国加速推广

21深度尤方明 2021-06-17 11:56

急救知识、急救意识的推广普及才能让硬件投入转换为拯救生命的力量。

13分36秒,这是使丹麦足球运动员埃里克森起死回生的时间。

北京时间6月13日凌晨,在欧洲杯丹麦对阵芬兰的比赛进行至42分11秒时,埃里克森在非对抗状态下突然倒地。当值主裁安东尼-泰勒在事故发生5秒后吹停比赛,同时呼叫队医进场,医务人员在25秒内抵达事发地并迅速展开心肺复苏(CPR)救援。

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时间点,则是在事发后52秒钟,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便被送进场地。历经火速急救,在13分36秒这一时点,埃里克森被担架抬离球场,彼时他已可以使用呼吸机自主呼吸。

目前,埃里克森的生命体征平稳,当地时间6月15日,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球迷朋友表达了感谢。“感谢来自全世界的温暖与关怀,这对于我和家人而言意义重大。接下来我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与治疗,但我目前的感觉不错。”

埃里克森向球迷致以感谢 图源:球员个人社交媒体

体育赛场一向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发地,此番教科书般经典的抢救案例让AED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作为操作简易的高级“傻瓜机”,AED在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北京大学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刘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患者在突发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为急救的黄金时间,若能在这段时间内进行高效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患者生存率可高达60%-75%,因此普及非专业人士实施高质量CPR及使用AED至关重要。

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AED等要求已被列入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计划(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计划》)。

自2020年起,我国各地相继加码AED配置,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走在前列,而机场、高铁站、地铁站成为布防重点。杭州更是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的城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春林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公共场所配备AED,有利于强化院前急救能力,促进城市公共急救体系建设,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胡春林同时表示,急救知识、急救意识的推广普及才能让硬件投入转换为拯救生命的力量。

体育赛场,AED屡建奇功

心脏性猝死距离体育赛场并不遥远。据药企默沙东2020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每10万名年轻运动员中,有1至3人会在运动过程中突发心律异常并猝死,而足球运动员是风险最高人群之一。

在2003年进行的国际足联联合会杯半决赛上,时年28岁的喀麦隆国脚维维安-福在无接触状态下倒地,最终不幸离世。事后调查结果显示,维维安-福死于肥厚型心肌病,而未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除颤则是抢救不力的重要原因。

当时间来到2012年,在博尔顿迎战热刺的英国足总杯比赛中,突如其来的危险降临至博尔顿球员姆安巴的身上。热刺队医立即响应应急程序,使用CPR、人工呼吸以及AED等方式对姆安巴施以急救。最终,心脏一度停止跳动78分钟的姆安巴成功拒绝了鬼门关。

姆安巴事件发生之后,在2013年5月,国际足联向209个会员协会派发了医疗急救包,核心元素便是AED。在此后进行的所有国际足联赛事中,赛事举办场地必须配备AED;参赛运动员与裁判员将进行体检,以识别潜在的心脏风险;国际足联医疗评估和研究中心(F-MARC)还将为赛事医务人员制定详尽的急救培训方案。

当听闻埃里克森安然无恙之时,姆安巴在社交媒体上对急救人员表达了敬意:“必须要向在场的医务人员致敬,他们在容不得思考的时间内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挽救了埃里克森的生命。哪怕迟疑一步,事态就将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

马拉松赛场,同样是心脏性猝死的重灾区。据运动医学期刊《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刊发的研究显示,每10万名马拉松跑者中,将会出现0.6~1.9名心脏性猝死患者。

即便是难度相对较小的半程马拉松赛事,也屡见跑者猝死的悲剧。在2016年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有两位跑者先后心脏骤停,最终抢救无效离世;在2019年10月20日,同一天举办的湖北荆州马拉松与山东烟台龙口马拉松赛事也先后传来跑者猝死的噩耗。严峻形势之下,马拉松赛事的AED配置及急救预案的部署显得颇为关键。

早在2014年,广州马拉松赛便将AED骑行队伍首次带入中国,为各地赛事急救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2015年3月,在无锡国际马拉松上,AED首次让一名跑者“起死回生”,在2020年进行的西安、成都以及盐城三大马拉松赛事上,AED更是连续挽救了三条生命。

去年12月底进行的广马,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最大规模的全马赛事。胡春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赛事组委会在赛道周围安排有36个医疗保障点,同时配备了50位携带AED的专业医师作为骑手,实时监测赛场动态。“每隔2公里安排2位AED骑手来回骑行,一旦发生意外,可确保在‘黄金4分钟’内抵达事发地进行施救。”

在急救培训及生命救援机构“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看来,AED的配置与急救服务的供给是衡量马拉松赛事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若能注重AED救援数据的统计,包括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步骤以及恢复状况,将能进一步提升赛事急救经验与水准。

硬件布局加码,更需急救意识普及

事实上,心脏性猝死不仅仅发生在运动场上,更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大约为54.4万,换言之,每分钟都可能有1人倒下。而80%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家中或是公共场所,在我国,心脏骤停的复苏率不到1%。

刘丹向记者表示,在心脏骤停4-6分钟后,脑细胞便会发生不可逆损害,若超过10分钟再施以救援,则患者生存希望渺茫。陆乐则说:“当发生心脏骤停,医生刚好在身边的概率几乎为零。来得及在四分钟内救您的人,只能是在身边的普通人。”

提升院前急救能力,是抓住“黄金4分钟”的关键。《健康中国计划》将AED配置工作列入政府职责,而我国各地也先后出台政策响应。作为我国最早引进AED的城市,北京自2020年10月27日起启动轨道交通车站AED配置工作,并表态要在2022年底实现站点全覆盖。

配置在北京大兴机场的AED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摄

在今年5月24日,在北京西站仅仅“上班”一个多月的AED就派上了用场。在10分17秒内,这台AED通过5次心律分析、2次放电除颤,成功使一位心脏骤停的中年乘客恢复了正常。

深圳是全国AED覆盖率最高的城市。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公共场所已经配置AED超过5500台。早在2020年初,深圳地铁所有车站的站厅层、站台层已实现AED全覆盖。按规划,未来5至10年,深圳将朝每10万人100台AED的国际标准迈进。

截至2020年1月,上海全市AED总量为2708台,其中主要分布在教育系统、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上海市卫健委在政协提案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完善AED设置规划,加强AED维护使用,同时营造良好急救氛围。

而广州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配备AED设备4500台。力争到2025年,全面覆盖全市标志性交通枢纽及景区、大型运动场所、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

在上述城市之外,南京已实现地铁站点AED全覆盖,全市安装总数超过2000台;杭州则出台《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的城市。未来三年内,杭州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增加3596台AED。

硬件配置已被提上案头,而急救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则更为关键。素有“中国好人法”之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为民众对心脏骤停患者施救扫除了后顾之忧。

而《健康中国计划》同时强调,应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公益培训。

刘丹向记者介绍,心肺复苏术共分为6步。首先要确认患者意识是否清醒;紧接着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呼叫他人协助,取来附近的AED;接下来则是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随后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通常使患者下颌角及耳垂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第5步将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最后则是使用AED除颤,遵循语音提示操作,直到患者恢复心搏和自主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心肺复苏术流程 受访者供图

陆乐说:“急救知识并不高深,每个人都学得会、做得到,不需要医学背景。如果社会大众意识到,掌握急救知识将有机会拯救身边亲朋的生命,那么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学习。”

《健康中国计划》提出,要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胡春林认为,只有当急救科普更多地走进学校,走进社区,才能让硬件投入转换为拯救生命的力量。

(作者:尤方明 编辑:周上祺)

尤方明

政经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