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步伐坚实,中国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

南财快评胡星 2021-06-17 15:50

6月17日,中国空间站喜迎首批“主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中国航天员在经典可靠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帮助下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赴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此次任务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是跨度3个月的巡天之旅,也是载人航天自2017年后时隔五年的首次任务。

船箭在预定轨道分离,使用了国产芯片和北斗导航技术的神舟飞船,在太空飞行6.5小时后,将与已经和天舟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3名航天员依次进入空间站组合体。聂海胜等3人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首批入驻的航天员。他们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同时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

天和核心舱于4月29日发射升空,是空间站组合体的“中枢系统”。核心舱能提供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配备有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等日常锻炼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航天员完成本次飞行任务后,将乘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的东风着陆场。在本次发射之前,另一枚长二F火箭和神舟十三号飞船也在发射场待命。一旦航天员在天上遇到危险又无法乘飞船返回地球,神舟十三号将作为应急救援船前往救援。

空间站工程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今年是世界载人航天事业60周年。本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74次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动,规划了“三步走”战略,如今已进入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2021-2022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天舟二号)以及4次载人飞船(神州十二号)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空间站是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大中型载人航天器,能够让人长久在太空生活,靠货运飞船实现推进剂和消耗品的补充,可以通过航天员进行设备维修与更换而延长寿命或改变、扩充功能,堪称太空定居点。2022年空间站建好后,将随即投入正常运营,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极大地促进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此外,空间站也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满足最新最好的空间探索及空间资源利用等科研需要,更好地探索科学前沿、开发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社会。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的各主线任务均完成的非常好:长征5号火箭稳定运行;探月工程采样返回成功;火星探测器顺利着陆开展工作;空间站进入正式载人运行阶段。我国的航天发展一直都追求实用化路线,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我国不主要追求在某细分领域超越其它竞争对手,而是更加实事求是的根据国内制造业和社会经济的真实需求来制定航天技术的发展进度。 在新的空天时代,空间站拓展了我国在太空实验和探索上的空间,更好的利用空天技术促进人民生活福祉,有助于我国在世界各国中拥有最为坚实的太空平台设施,有望催生“十四五”期间高水平新型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中取得较为明显的优势。 

(作者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工学博士,资深科技投资人)

(作者:胡星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