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交集团举办扶贫责任报告发布会暨“中交助梦”责任品牌启动仪式。
中交集团党委副书记刘翔在会上表示,2018-2020年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期间,中交集团累计投入援助资金6.37亿元,派出扶贫挂职干部16人,实施精准帮扶项目200余个,助力怒江州和英吉沙县5县(市)39.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发布会现场图 主办方供图
刘翔表示,在定点扶贫脱贫过程中,中交充分发挥主业优势,将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统筹,“造血”与“输血”相结合,重点在交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党建扶贫六大领域开展扶贫工作。
以交通扶贫为例,中交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在扶贫过程中,中交发挥自身优势,在贫困地区开展交通项目规划咨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援建中交怒江渡口大桥、中交福贡木尼玛大桥,总造价2.49亿余元,建成可解决3万多易地搬迁安置人员的出行问题,促进怒江经济社会发展。
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查长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中交集团计划投入2.92亿元,用于幼儿园和其他学校建设、扶贫项目支持等。
查长苗说:“凡是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一定有产业。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挖掘、发现每个村庄、乡镇、县城的优势产业。将企业所长和当地所需相结合,匹配当地资源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并利用中交的央企优势,整合全球资源,共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最终发展必须靠产业,只有产业兴旺才可持续。”查长苗说。
云南省怒江州委常委、副州长,中交扶贫干部潘卫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交结合怒江自然环境特点和中交自身优势,在怒江重点发展旅游业、香料产业和建筑产业园。三大产业联动,扩大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会上发布的《中交集团扶贫责任报告(2018-2020)》显示,中交在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党建扶贫方面也有诸多行动。
比如,在教育方面援建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资助贫困学生等;在就业扶贫方面整合企业劳务用工需求,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劳务输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开展贫困群众技能培训等;在消费扶贫方面鼓励中交各部门、各单位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到贫困地区旅游,协助贫困户搭建销售渠道等;在党建方面扩建村委会等村级阵地,开展结对共建,驻派扶贫干部帮扶等。
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司定点帮扶处处长周晓云在会上表示,中交在内的中央单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央单位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周晓云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央单位要转变帮扶思路,从原来主要帮助贫困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转向助力定点县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指导政策落实,帮助实施项目,培育特色产业上”,“重点是帮助定点县发展起来”。
周晓云指出,除了开展产业、就业、教育、交通帮扶外,中央单位还要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乡村治理等工作,“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式指导和带动帮扶地区全面振兴”。
刘翔明确,下一步,中交将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契机,将多年来在国内外开展的社会履责实践,统一纳入到“中交助梦”品牌旗下,培育打造“中交助梦”责任品牌,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中交智慧,贡献中交力量。
(作者:见习记者,李莎 编辑: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