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不推荐你在网上随便测心理

丁香医生2021-06-19 15:10

心理测试又火了,昨天的朋友圈简直五彩斑斓,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色彩。

相信大家也不是第一天上网的 GGMM 了,冲浪多了,难免有过一种玄学体验:网上的心理测试真的有点准!

点进去前也觉得不靠谱,结果几道题目选一选,纠结已久的问题被解答了,模糊不清的人格被定义了,崭新的自我又焕发了。

就有种,算命的感觉。

■ DEPTH

很多网络测试

其实是个夸夸群

如果你留意去分析一下各种心理测试的结果,会发现一个现象:

从哲学家到艺术家,从阳光元气到极光璀璨,从冷静沉稳到温柔小意……总之,大部分的词语都是美好的。

这类测试的玄学背后,其实是设计者在想尽办法地安慰你。测试题设计者才是心理大师,直击痛点,用一些模糊的正面词语顺从人类爱听表扬的天性。

有研究验证了这一点。研究者组织一批学生做人格测试,结束之后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模一样的测试结果,当调查他们多大程度认同这个结果的时候,打分居然高达 4.3 分(总分 5 分)。

高分背后的奥秘就是——模糊其词。

由于我们平常的行为总是多种多样,因此模糊的说法总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证据支持。

就像是很多测试结果里写得那样,朦胧又温柔。

不要害怕孤独——在中国,每 2 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喜欢你。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不要担心平庸——你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独一无二的存在,非常非常少见。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不要焦虑单身——善良又温柔的你真的很难让人不喜欢。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你可以说网络心理测试模糊不清,扰人视听。但真的,我们这些从小平凡到大的人,实在是太少听到这种吹上天的赞赏啦。人生不易,开心就好,谁在意彩虹屁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好不容易有人夸出了不一样的自己,那一定要展示出去让别人看看,顺道找找同类,再 PK 一把魅力。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更何况,多听彩虹屁还有益身心健康呢!

有个研究就发现,在医疗护理中,更加积极的语言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心情更加愉悦。

还有心理学家发现,及时的夸奖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所以可别再说我们玩测试是在摸鱼啦,磨刀不误砍柴工!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 DEPTH

泛滥的心理测试

娱乐化的心理疾病

说回正经的,心理测试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并非为了人类的自恋,而是为了甄别精神类疾病。

1920 年,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编制和应用的人格问卷,伍德沃思个人资料表诞生,用途是为了检查一战中的美国士兵是否有神经症。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心理测试开始涌现,一部分被用以进行性格分类,但多数还是为了疾病甄别,比如常见的强迫症测试,抑郁症测试等等。

做个测试快乐一下这件事挺好的,但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盯上了心理疾病类的测试,随意简化内容、四处传播,甚至几块钱就能测试知道自己有没有病。

在各个内容平台,我们很容易就会看到这样的内容。

测一测你的抑郁程度有多高?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了解一下你有强迫症么?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为了标榜准确,这些测试往往还会标注参考文献,在括号里大大写上「专业版」的标签,以期更多人相信测试结果。

心理疾病类测试在网络泛滥的后果其实非常严重:一方面,可能造成大众对心理精神类疾病的错误理解和娱乐化;同时,网络的特殊性也会让结果很容易出现偏差,带来受试者对病情的误会。

为了说明危害,我们先来看看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长成什么样子。

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往往需要科学家在两个维度上反复检验:信度和效度。

什么是信度呢?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稳定性。比如昨天刷屏的性格色彩测试,很多网友都发现,如果用一样的答案再做一回测试,结果居然是不同的。这就基本认证了该测试就是一台彩虹屁发射机,随机放送,完全没有科学性可言。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效度,就是有效性。举个例子,一份无效的心理测试就像是拿尺子测体温,工具不对,肯定没用。

要看一份心理测试靠不靠谱,关键就是看这两个金标准过不过关。

为了达成这两个指标,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从题目设计、做题过程、积分原则、结果等每个可能的阶段都需要做足准备,任何流程的纰漏都可能导致问题。

而一份网络心理测试实在不具备达成这两条指标的条件。

首先是题目的完整性。

目前大多互联网上的心理疾病自测题都是原测试极度简化后的产物,例如经典的精神障碍自评量表 SCL-90 包含 90 道题目,但网络上搜到的大多都是简化版,压缩成了十几道题目,结果很可能不可靠。

其次是缺少答题情景的限定。

在专业的心理测试中,施测人员会提醒你答题依据的是最近一年还是一个月的情况,答题时间要控制在多久等一系列问题,保证测试的准确性。而一份网络自测嘛……可能随随便便就做完了。

再者测试的环境对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专业的测试往往会选取安静、无打扰的环境,而网络心理测试嘛,真的很难预料!同样是一份抑郁测评,听《大悲咒》做和听《快乐星球》做,结果很难不出错!

当然,还有最后的结果解读。无论是哪一种测试,都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不是某种病都需要医生的综合评定,测试结果也仅仅只是参考。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在如此多可能的偏差因素下,在网络上随意做的心理测试,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焦虑,就像某度看病一样,本来没事儿,一搜就成了癌;也可能会导致对病情的轻视,误以为自己没事儿,挺一挺就过去了。

还有些真正被心理疾病困扰的人,可能会因为疾病的泛化娱乐化,被忽视掉了真实的痛苦,更加不被理解。

以强迫症为例,在很多类似《十张图测你是几级强迫症》的简单测试里,强迫症成为了一种奇特的自我标榜,测试出的「强迫症」甚至成为了「完美主义」的代名词。

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患者们往往深陷在疾病的羞耻感里,深受疾病的困扰。他们不敢在生活中提及自己有这个病,不是害怕被歧视,而是害怕对方只会付之一笑,「我测过,我也有强迫症,看到未读消息就浑身难受」。

讲真啦,网络测试用来夸夸自己是挺好!

魅力超凡的艺术家,充满哲学的艺术家,漫步银河的梦想家……测试结果说得多好,我们都该理直气壮地被夸赞一回,感受一下彩虹屁的快乐。

只是,当你感到难受、苦闷、痛苦的时候,网上的测试永远不是寻找疾病答案的办法,请一定记得寻求专业的帮助,千万不要误会了自己的身体。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 戴海琦. (2015). 心理测量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Park, C. L., Zlateva, I., & Blank, T. O. (2009). Self-identity after cancer: " survivor", " victim", " patient", and " person with cancer".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4(2), S430-S435.

策划制作

策划:jiu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自己做的

(作者:丁香医生 )

丁香医生

自媒体

有温度、有知识、有态度。丁香医生,新一代大众健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