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爆火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百略网2021-06-21 10:19

谁说“老实人”不能惊艳四方?

这句话对于今年爆火的河南来说,应该比其他地区更有体会。

一直以来,憨厚、老实这两个词是外界对于河南最主观的看法,农业大省、天下粮仓也是河南摘不掉的标签。河南似乎跟“土”已经脱不开关系。

但让人意外的是,从今年河南春晚到河南元宵晚会,再到清明奇妙游以及前两日的端午奇妙游,河南这两个字总能刷屏网络,并且网友的评价一致为“美”、“炸”、“惊艳”这样的称赞。

火一次可能是出奇取胜,火两次可以解释为群众惯性,但火三次四次就是不可否认的实力了。

我们都知道,在网红时代,流量就是最大的红利,无论是人还是一个地区,爆火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是想在“浪潮”下维持住火下去的能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河南爆火的背后蕴藏着哪些逻辑呢?爆火又能给河南带来什么呢?河南能否吃到这波时代红利呢?

地区“网红化”是红利

事实上,在河南爆火之前,已经有不少地区吃上了“网红时代”这波红利。

2018年,重庆轻轨穿楼、洪崖洞绝美夜景、潮人街拍圣地太古里等相关视频相继刷屏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2018年,“#重庆轻轨”、“#重庆洪崖洞”、“#成都太古里”等带有川渝城市名称的相关关键词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的总热度已超百亿。

乘上短视频东风再加上川渝文化圈本就有人口过亿的优势,使得成都、重庆等城市迅速走红。甚至很多没去过川渝地区的人都能对其说道一二。

而这为川渝地区带来了什么呢?

数据显示,2018“抖音之城”排行榜中,成都高居榜单第二,点赞量达到23.7亿次,仅次于北京,而重庆也以17亿次点赞排在榜单前列。

简单地点赞排行背后无疑是全国人民对川渝地区的喜爱和种草。

“只要是花钱的地方,都跟川渝有关系。”一位经常混迹在川渝片区的当地人士称。

从早期的大熊猫、旅游城市、美食天堂,到这两年兴起的时尚文化、说唱文化、医美文化,川渝地区给外界的印象在这些年在不断迭代出新,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突破。

据相关统计局数据,2018年成都实现旅游总收入3712.6亿元,2019年飙升至4650亿元;重庆2018年旅游总收入为4344.15亿元,2019年升至5734亿元。

旅游业超高的增长速率无疑是网红时代为川渝地区带来最直观的红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于吸引游客,如何吸引人才更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评判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常住人口净流入占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且2019年川渝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的常住人口净流入占比不足10%,重庆更是仅有0.73%。与其他同级别城市相比,这个比例并不乐观。

而且有意思的是,相比于川渝地区的俊男靓女,老龄人群显然更多。

据智库预测,到2030年川渝城市群将迈入超深度老龄化阶段,而据七普数据:四川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6.93%、重庆为17.08%,按七普数据,川渝超深度老龄化的到来只会提前。从城市群来看成渝老龄化程度遥遥领先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

事实上,川渝地区一直以来是靠着大量人口来支撑GDP的(四川省9000万左右,重庆市3000万左右),但整个四川省除了成都市以外其他城市并无太大吸引力,这就会造成如果成都经济不行,四川省大量人口只能去沿海省份打工,长久以往人口流失会越来越多,人口红利也可能不复存在。

最近两年川渝地区无论是通过“网红化宣传”还是各项政策扶持,最后的结果似乎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人口流入并没有太多,尤其是年轻群体,甚至出现占比减少的状况。

川渝地区是否赶上了网红时代的这波红利,旅游业的增长足以说明,但是川渝地区是否真正抓住了这波网红时代红利,我想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川渝地区在这个网红时代中所宣传的点以及所能被外人看到的点,其实与“网红流量小生”逻辑一致,诱人的外表注定无法成为留住人才的重要资本。

事实也是这样,在风光两年后,川渝地区也不再是那个网络上被人议论最多的地区了。

2020年开年,疫情黑天鹅袭来,河南率先做出榜样,“封省、封城、封村”,那时候各大视频、社交平台充斥着“向河南学习”的话语、字样,那段时间河南成了全网最红的“仔”。

但疫情之后,河南被外界讨论的声量越来越小,不过正当河南逐步退出“网红”行列的时候,河南春晚一出《唐宫夜宴》又彻底开启了河南的破圈之路。

“说实话,节目能出圈完全是意料之外。”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导演组在设计春晚的立意时,就强调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希望在春晚里面有很多能够彰显我们本身文化自信的文艺节目。”

这一出《唐宫夜宴》有多火呢?据不完全统计,在节目播出一周内,“唐宫夜宴”相关话题先后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超20亿次播放量,微博话题阅读数更是超过5亿次。而这还仅是一个平台上的成绩。

当然,在《唐宫夜宴》之后,河南持续发力向外进行文化输出,《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彻底让河南成了2021最大的“网红”。

与川渝地区的爆火不同,河南没有明星大腕,不靠网红话题,成功出圈更多是靠着一部部优秀的作品。

用陈雷的话来说就是,“这些作品唤醒了当代那些'享受未来'的人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更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深入社会公众的心中,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短视频横行的弱思考年代,每帧景观照、每段网红打卡视频都可以引起对目的地的向往,这必然会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但在冷静过后,还需回到地区发展的本质,如何留下年轻群体。

当传统文化不再是冷硬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用极具个性化和网络化的表达拥抱年轻人,这往往会释放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撬动隐藏在年青一代骨血里最深刻的文化家国情怀。

文化输出是会让人沸腾的,川渝地区是这样,河南更是这样。

2021年,河南旅游无疑会成为热词之一,但与川渝地区不同,河南人更希望看到的可能是“老家河南”、“回到河南”、“来到河南”这样的字眼。

河南必须着急

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会议要求,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一时间,西南方向夺走了所有人的目光。而无论是人口还是GDP都远胜成渝的中原城市群,却没有得到更多注意。

2016年12月,国务院将郑州设为国家中心城市,随后又正式批复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自此,中原城市群正式确立。

不过中原城市群虽然包括了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五大省份,总面积接近30万平方公里,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原城市群的支撑点主要还是在河南省。

因为按照面积分配,河南省占据中原城市群的55.98%,山西省13.75%,安徽省13.77%,河北省8.93%,山东省7.67%。

再看GDP,截至2019年,中原城市群5省30市GDP总量为79791.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8.1%。而这其中河南占据中原城市群经济总量的68.1%,山西占据5.7%,安徽为12.0%,河北7.0%,山东7.2%。

河南是整个中原城市群名副其实的老大哥。

纵观整个中原城市群,截至2019年常住人口总量为1.6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低于同期全国60.6%的水平。

且从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中原城市群整体上第一产业占比仅为9.3%(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第二产业为44.6%(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或指手工制作业),第三产业为46.1%(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比如现代服务业或商业)。同期全国水平分别为7.1%、39.0%和53.9%。很明显,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从2016年中原城市群被官宣以来,5年时间城市群虽然有所发展,但从一些城市基础数据来看,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阶段,所以作为“老大哥”的河南必须率先做出改变。

发展需要人才,人才需要产业支撑,但更需要人文支持,尤其是面对年轻群体。

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后,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最高的已经不再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而是武汉、郑州、成都这些新一线城市,这对河南来说无疑是一次吸引人才的契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河南已经出现过一次大规模人口回流现象。

2010年富士康确定落户郑州,那一年郑州常住人口为866.1万人,比2009年激增了一百多万人。

富士康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但作为一家密集型电子设备制造厂商,虽然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上为郑州乃至整个河南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这种厂区始终不具备吸引高等年轻人才的潜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过去十年整个河南靠的是郑州,整个郑州靠的是富士康,那么未来十年,河南一定不只靠郑州,郑州也一定不只靠富士康,河南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从“郑汴一体化”到“郑开同城化”,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就常说的区域一体化。郑州不再“单打独斗”,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与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是未来的新变化、新要求。

此外,河南还有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这更是河南除郑州外的另一“利剑”,无论是城市人口特性,还是交通出行,亦或是产业集群、城市知名度等等,洛阳都有赶超郑州之势。

一直以来洛阳都是河南主推的城市之一,今年以来更是频繁出圈,只要是与河南相关的大热点,几乎都能看到洛阳的身影。

而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蔡建明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为什么文化如此重要?因为文化能引导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它是社会规范的基础,它对创新有重要影响力;尤其对于中国来说,要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就需要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将文化要素有机融入城市空间营造中,共同发展,才能为城市带来持久创造力,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事实也是这样,年轻人会穿上汉服走上街头,会在街头上演中国风快闪,这或许就是新一代年轻人别样的生活方式。

有就业经济的城市能吸引年轻人,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会吸引年轻人。从十年前的富士康到如今的“文化内容破圈”,可以看出河南正想要做出改变,但河南能抓住这次机会吗?

爆火后的河南能否走好下一步?

一座城市的兴衰,总是不断上演留住人、吸引人、激励人、服务人的故事。而河南坚守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在这个时代成了最珍贵的存在。

以传统戏曲节目《梨园春》为例,当各大地方电视台都在追求流量时,《梨园春》自1994年开播到现在,已经坚守了27年之久,并且河南卫视陆续有汉字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汉语成语竞猜类节目《成语英雄》等这样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新节目推出。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节目的流量远不如当红小生录制的流量综艺,但这些节目无疑给那些需要文化的民众提供了窗口。

不过随着时代变化,年轻一代现在已经逐渐意识到流量和资本裹挟所产生的危机,转而寻求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高雅趣味和深厚内涵,恰恰能满足年轻人百变的个性追求。

不过回到问题本质,河南不缺文旅资源和规模,甚至不缺创新和企业大厂,但是河南却很难留住年轻人,主要原因或是因为河南缺少持续创新的能力带来稳定收益的朝阳产业,也就是说,现在的河南并不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也缺少较为高端的人才团队,这就会导致即便河南已经有吸引人才的窗口,却很难留住人才。

城市是人类的聚集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扬长避短,用优势吸引人才。

所以,一个城市想要吸引什么样的人,就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满足这些人的生活需求。想要吸引不同的人,就应当尽可能多、尽可能全的条件,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但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具备所有人才需要的所有的资源条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要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独特的城市定位。

从《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再到后来的《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一部部优秀作品象征的是河南对外的文化输出,也意味着河南已经迈出文化引人的第一步,但在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河南能否走好下一步还需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

(作者:百略网 )

百略网

自媒体

观百家而明韬略,商业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