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光速中国韩彦:从梦想到百亿美金估值, 光速抓住了满帮最核心的“正向能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许梦旖 广州报道
2021-06-23 09:59

美国时间6月22日,满帮集团(NYSE:YMM)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2020年平台总交易额(GTV)计算,满帮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数字货运平台。

光速是运满满(满帮前身企业之一)最早的机构投资方,2014年作为运满满唯一的资方,完成了对公司A轮的投资。从那时起,光速中国、光速美国和光速全球基金在后续的融资中持续追投,在公司成长的8年时间里完成了7轮的加注,包括今年年初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曾透露,这是自己目前投资回报倍数最高的一家企业之一。日前他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回忆和分享了光速与满帮结缘的全过程,干线物流市场的空间和壁垒,以及他作为一个入行13年的投资人所秉持的认知与精神。 

 

图:受访者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与满帮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晖  

从零开始全程陪伴

《21世纪》:光速作为满帮最早的投资机构,当初是怎样投进满帮的?光速前瞻性的决策依据是什么?看中了满帮的哪种特质?

韩彦:故事要追溯到2014年,这是我和运满满(满帮的前身公司之一)天使投资人王刚的一段缘分。2013年我和王刚曾在杭州的一个茶馆里,从早上八点聊到了中午十二点。我们当时就在聊,中国还有什么机会是值得探索的?我如今还记得,当时有五个主意,运满满就是其中一个。中国的干线物流当时很落后,行业信息不对称、空驶率高、运力利用率低。将合适的货主和卡车司机联系起来,高效地完成货运匹配是行业的痛点。我们判断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全国的货运卡车连接起来,推动物流行业的升级变革,这会是件有巨大势能的事情。

之后王刚找到了他原来在阿里非常熟悉的老同事张晖(现满帮集团董事长兼CEO),王刚作为运满满的天使轮投资人,我们光速作为第一家投资机构在同一时期投资了运满满。

《21世纪》:投资满帮后,光速后续为它提供了哪些帮助?满帮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韩彦:我们是看着满帮从零开始发展起来,从只有一人到如今拥有上千名员工,做到中国干线物流的第一名。我们给公司提供的帮助,不止是资金,还有战略和团队方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与CEO张晖在过去七年里的交谈,主要围绕在突破自己的同时如何去帮助公司突破它的边界。其中,我记忆犹新的是运满满发展到2017年,要与货车帮合并的阶段,那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不光是公司层面的挑战,心理上也同样面临挑战。最终的合并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最终成就了满帮。

满帮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数字货运平台。我认为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伴随着中国物流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干线物流发展起来的一个平台型工具。直到今天,它的业务线还是比较专注的,伴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它的平台价值成就了这个行业的进步。

《21世纪》:可以理解成光速对满帮是有一个全程陪伴式的帮助,从它最开始创立到最终合并和后续的所有过程,光速都一直在参与是吗?

韩彦:是的,我们2014年作为运满满唯一的资方,完成了对公司A轮的投资。从那时起,就一直是全程陪伴,整个光速平台在公司成长的8年时间里完成了7轮的加注,包括今年年初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满帮的上市也成为了光速过去两年来继小鹏汽车(NYSE:XPEV)后收获的又一家百亿美金级平台型公司。

 

“撬动”双边市场 重塑供需关系

《21世纪》:您认为现阶段公路货运物流最大的痛点是什么?行业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的格局?

韩彦:公路货运在过去几年一个最大的发展就是数字化。最初公路货运的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都在线下,在中国上百个交通节点城市郊区的物流园,入场需要收取年费,然后在写满各种货物信息的小黑板里找到你的货主或者你的司机。满帮推动了干线物流信息化,提升了行业效率。换句话来说,它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包括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实现了线上化,这是未来十年都能够看到的一个明显变化。

《21世纪》:就像您说的,2014年物流行业还是一个完全没有被数字化的市场,但这几年整个公路货运的物流发展还是很快的,满帮是伴随着行业每一个发展节点成长起来的吗?

韩彦:对,或者说是它成就了这个行业。我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14年我们投的时候,行业当时有一个最大的痛点,我听到后非常震撼。如果一个北京的司机运一车货到另外一个城市,比如说到上海,他会收到一笔费用。但当他回程时,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他拿到的货运价格普遍是低于市场价的。

《21世纪》:这相当于地域垄断了?

韩彦:对,说是地域垄断也好,是信息不透明也好,但卡车司机原本可以挣更多的钱,因为信息渠道的不透明,损失了这部分的劳动报酬。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卡车司机大都是个体户,整个中国干线物流的从业者是一批那么辛劳的人,他们没有时间上厕所,甚至一家人都吃住在同一辆车上。当满帮推出第一个App时,我们发现使用率非常高,后来才意识到,如今的司机很少是老师傅了,70后、80后成为了主力,他们都是用App的高频人群,这也是行业的曙光和机会。

《21世纪》:面对各类移动出行平台,您认为目前货运物流最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韩彦:第一,我认为中国干线货运物流的体量是非常大的;第二,它是全国区域性的物流,干线物流涉及到中国上百个城市;第三,它是极其分散的,分散体现在两端,一个是货主端,一个是司机端。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它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是一个有机会被互联网变革的大行业。

《21世纪》:满帮作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公路物流平台,它的壁垒和护城河在哪些方面?

韩彦:我认为它最大的壁垒是在双边市场,一边是货主,另一边是运力。双边市场是很难撬动的,满帮在过去几年,成功地撬动了这个双边市场。

《21世纪》:它其实已经重塑了这个双边市场的供需关系,对吧?

韩彦:对,它逐渐把原来的黄牛、中介等中间层都去掉,让司机赚更多的钱,让上游的货主能更好地了解司机的服务质量和状态。另外,满帮建立了一套货车司机及货主的信用体系,一旦信用好,曝光率就高,能获得平台的支持就越大。

 

赋能传统行业变革

《21世纪》:您是如何来理解“互联网+”这个行业未来3至5年的发展趋势?平台和技术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韩彦:“互联网+”是指用互联网手段变革传统的大行业,比如物流、教育、医疗等,从而提升行业效率。其实,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中国在二十年前,传统行业就开始发生变革,光速也在“互联网+”领域投资了许多优秀的公司。总的来说,用互联网手段赋能传统行业,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去年疫情后,中国也在经历一波极速的数字化发展,不光是物流行业,许多行业也正在经历数字化,例如金融、医疗、生物科技等行业,都将全面迎接数字化。但最终的目的都很简单,就是让这个行业的效率得到提升。

《21世纪》:光速今后有什么更偏向的或者持续关注的赛道?

韩彦:产业互联网的变革是一件永远停不下的事情,只是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它的载体和技术有所不同。我们会持续关注,并继续加码物流、金融、教育和医疗等行业,赋能行业的互联网变革。我举个例子,就像光速在汽车行业投资了小鹏汽车,它其实也是一种变革,是用技术变革了传统汽车行业。

 

“去繁化简” 回归本真

《21世纪》:您欣赏的创业者有哪些共性吗?

韩彦:在我看来,第一看中的是这个“人”,其次看中的是这个“事”。我欣赏的创业者他有一股“偏执”劲,他对所看好的领域有自己的执着。他一定是有vision(远见、愿景)的,他能够引领未来,能看见这个领域一旦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契机。他会是第一个去把这种契机在脑海里描绘出来且对此坚信不疑的。同时,他又有落地的执行力,是一个可以掌握未来的人。

满帮就是这样,你从张晖的外表可能很难强烈感受出他是一个有强大力量的人。但我记得有一次光速的年会邀请他来演讲,他在台上还没讲几句,国内外的投资人就感受到了他的力量以及他所描述的中国物流行业的未来前景。有的人就是敢于挑战大家都不敢相信的未来,他也坚信不疑。

《21世纪》:在过往的投资经历中,您始终坚持的原则是什么?或者说投资的逻辑是什么?

韩彦:我最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坚持的最大的原则是“在不确定性中跳舞,不在确定性中求生”。不会在确定性里去求所谓的安稳和生存,而是要找一个让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不确定的事,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坚持的事。

《21世纪》:这样说来,您个人的性格和您所欣赏的创业者是很相似的吗?

韩彦:我觉得我是偏谨慎的,但我身边又有很多敢于冒险的人,包括我太太。所以我是一个总体偏谨慎但又想跳出自己的谨慎去做些挑战的人,因为自己心里明白,只有在挑战中你才能获得突破的机会,而在确定性中是没有突破机会的。

《21世纪》:光速作为VC,面对如今行业不断被提及的“内卷”、“一九分化”等局面,会主动去寻找一些新的机遇吗?

韩彦:我入行13年,这个行业在过去的13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整个行业很多人都在说“焦虑”、“内卷”、“躺平”,我也焦虑,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需要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做减法”和“清零”。“做减法”就是说,要想从这个行业中脱颖而出,不是做“多”而是做“少”,不是都赢而是赢“核心”,不是都帮而是帮“核心”,这也是我的投资和管理逻辑。所谓“清零”,就是有了成功不被经验和面子所局限,保持空杯开放心态,用力学习、不断进化。其实投资人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力,同时有幸陪伴创业者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变革。成功后“清零”,你才有机会看到下一个机遇。

(作者:许梦旖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