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智库共议:中欧投资如何继续?公平规则与共同利益缺一不可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婷菊 深圳报道
2021-06-30 23:02

来自欧洲和中国的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同样一个观点:公平、平等的贸易、竞争关系,是维系中欧合作的重要基石。

6月29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欧投资合作:机遇、挑战与前景”智库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虽然暂停,但关于中欧如何继续加强合作与投资、欧洲应如何看待中国、中欧投资合作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仍然是中欧学者热切关注的话题。

2020年疫情之下,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影响,但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班列去年增长达60%,今年仍然保持了60%-70%的增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中欧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虽面临困难和挑战,但合作的大趋势符合双方利益和需求。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数字经济、气候变化上的合作,都是未来各国将进一步关切的问题。

机遇:建立公平的贸易规则是关键

来自欧洲和中国的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同样一个观点:公平、平等的贸易、竞争关系,是维系中欧合作的重要基石。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费多丽表示,如何更好的连接起欧盟和中国,打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十分重要。这方面的公平体现在,双方的公司应在市场准入上得到公平的对待。因此关键在于如何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也指出,中欧之间虽然在贸易量上保持上升,在区域合作上也达成了非常多的安排,但双方仍有许多关切的问题。从中国一方出发,中国在战略产品上面临着比较困难的政治环境,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方面有很多的贸易壁垒。而从欧盟一方出发,欧盟对在中国的市场准入、技术转让,尤其是可持续方面的技术转让,以及劳动力标准、透明度,以及投资环境的法律可能性、可预计性等方面,都有很多担忧。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阿莱西亚·埃米赫尼认为,中国一直在强调技术安全性,而欧洲一直以来也都在谈技术安全,同时更强调反对技术霸权。

同时,丁纯也指出,中国在改善贸易投资环境上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2013年,中国在上海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希望能够减少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丁纯说:“可以看到,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排名一直在往前走,这可以证明中国在贸易便利化上的努力。”

丁纯补充到,中国现在正在进行制造业升级,加大海外投资,中国非常希望和欧洲达成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双边合作和投资,这是中欧之间双赢、共赢的事。

挑战:消除误解共谋利益

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按下“暂停”键的时刻,中欧合作如何继续向前?费多丽认为,中欧投资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

据她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传递了多元混杂的信号。费多丽认为,要改变一些人的认知确实很难,所以需要通过合作,打造良好的规则,让中欧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针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目前面临的停滞,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阿莱西亚·埃米赫尼分析了其中的误解。在她看来,欧洲国家是愿意进行沟通和对话的。她认为,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从内部来讲是不一样的。双方要促进进一步的互相理解和沟通。她认为,CAI的关注重点是贸易。除此之外,中欧还应该关注制造业、金融业等方面的合作。

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安德拉什·伊诺陶伊说:“许多欧盟国家在过去许多年,和中国之间都是贸易逆差的,怎样平缓这些逆差,十分重要。”

此外,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米格尔·伊格莱西亚研究发现,中欧贸易主要在货物贸易方面,在服务贸易方面并非如此。另外,在合作的领域上,欧洲在绿色技术、5G等高科技上机会不是特别多。但是,因为科技高地是由中国占领的,所以欧洲不可避免的未来会要跟中国打交道,在这方面进行合作。

前景:广泛的多边主义

虽然中欧投资与合作面临困难和挑战,但学者们对未来的前景仍保有乐观的期待。

费多丽认为,欧洲一直以来在保护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非常良好的传统和开展相应的项目。而中国具有经济规模大、技术先进,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欧盟应与中国合作,打造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讲,凭借中国的成熟技术,成本不会太高。

但同时,费多丽也指出:“在欧洲,我们不想看到把资金投到传统化石燃料项目上,这会让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复杂。”

同时,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安德拉什·伊诺陶伊也指出,德国占欧盟出口的45%,德国和中国相互的出口基本是均衡的,而且德国是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但在欧盟的大国之外,部分小的欧盟成员国,不仅包括中东欧的国家,还包括其他相对规模小的欧盟国家,可能会认为CAI并不能满足所有成员国的利益。“

安德拉什·伊诺陶伊还指出,疫情之后,欧洲和中国要建立新的金融合作体系,探讨欧元、人民币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建立全球货币秩序,十分重要。同时,中欧还应继续探讨在非洲以及在北极合作的问题。”

丹麦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阳介绍了一项由丹麦驻华大使馆和商业机构所做的共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丹麦公司认为,中国对其公司全球的运作来讲至关重要,主要的受访者也都希望能够扩大在华的运作。同时,他们也在十分关注CAI能否签署,认为协定能给丹麦公司带来更好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兼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认为,首先,中欧高层应避免双方在情绪化的陷阱中越陷越深,应就如何解除制裁问题进行磋商。其次,希望欧洲同行能真正理解中国的关切,不能搞排他性的、有限地域的多边主义,而应建立基于联合国的具有广泛性的多边主义。只有不搞排他,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作者:李婷菊 编辑:陈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