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四年累计成交达2.5万亿元,港交所CEO称表现“超出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丽娜 香港报道
2021-07-02 15:41

目前国际投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已是开通时的三倍;参与者包括来自全球金融机构、银行、退休基金、主权基金等;涉及金融产品2650只,数量为2017年启动时的10倍;金融机构参与数为开通时的3倍。

债券通自2017年7月3日启动以来,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渠道。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7月2日在债券通论坛上表示,债券通推出以来,表现“超出预期”,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的管道。

欧冠升表示,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亦是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其独特优势帮助连接中国内地及国际市场的资金。为此,港交所将在“债券通”渠道中继续推出更多交易产品及服务,包括正与监管机构合作,将“债券通”扩展至南向,让中国投资者能接触国际的债市。

日均交易量达440亿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债券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漪在论坛上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银行间债市已吸引947间境外机构入市,经“债券通”达661间,同比增加21%,来自全球34个国家及地区。同时,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已达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5%。在“债券通”中,累积成交量已达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

同时,债券通的外汇交易安排已逐步完善,债券通投资者可在3家银行开展人民币外汇交易和对冲交易。而债券通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模式(CIBM Direct)渠道的资金汇兑机制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者可选择结算代理行以外的境内金融机构,开展外汇相关业务。 

张漪指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债券通“北向通”的各项服务,并将根据人民银行的部署,做好“南向通”的相关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保持活跃交投,5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8300亿元,日均交易量达到440亿元。

欧冠升透露,中国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债券通让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目前国际投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已是开通时的3倍;参与者包括来自全球金融机构、银行、退休基金、主权基金等;涉及金融产品2650只,数量为2017年启动时的10倍;金融机构参与数为开通时的3倍。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可期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在会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关乎银行系统,还代表了中国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承担相应职责,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提供动力。

她认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比如提供套期保值,风险对冲,控制外汇、利率风险,提升各类投资者持有相关资产的便利性。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全周期的参与者,未来争取成为更有力的枢纽,把优势拓宽到“一带一路”沿线和新兴市场。

7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四季度的2694.9亿美元升至2874.6亿美元,实现连续九个季度的增长;与此对应的是,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提升至2.45%,创下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对于人民币国家化的中长期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中国仍将维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我们预计在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朱海斌说。

他指出,目前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占比约为3%-4%,还有很大空间增持。“人民币作为高收益货币,可以提供风险分散多样性。同时,中国的经济周期、政策周期与欧美不同,这对人民币资产有更大推动,有望跳出新兴市场资产而成为独立标的。”

目前,海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主要标的为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而对国内企业债券(信用债)市场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朱海斌建议加强信用债主体评级和信披方面的规范和国际化水平,以吸引海外资金流入。

此外,朱海斌认为,新一轮的资本项开放主要以非对称开放带来的资本净流入为主,“中长期可能会带来很大问题,资金净流入的同时,国内的巨大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形成资本流入堰塞湖。这引发的担忧包括大量资金何时出去?以及海外投资者担心退出可能的制约。”他希望债券通尽快开放南下通道和资本的双向开放。

(作者:朱丽娜 编辑:李艳霞)

朱丽娜

记者

21海外版资深记者,关注香港财经、科创、大湾区所有好玩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