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门槛提高:CDE新政剑指研发同质化 力推“中国首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7-07

有利于淘汰许多同质化的me too产品,遴选出更多高质量的first in class药物。

7月6日,医药板块集体“跳水”领跌A股,复星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通策医疗等多只市值超千亿元的行业龙头股出现“闪崩”。

针对这一异常现象,业内认为诱因或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7月2日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稿》)。

《意见稿》明确指出: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

针对这一政策,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CDE这个《意见稿》将从另一个层面规范并真正提升药企的研发实力。这一政策出台之后,将有利于提高国内创新药的研发标准,使得创新药企提交的临床数据标准以市场上最好的肿瘤创新药为参照,有利于大大提高创新药的质量,让真正在做创新药企业的创新产品用于肿瘤患者,淘汰许多同质化的me too产品,遴选出更多高质量的first in class药物。”

换言之,当下CDE此举将有利于加强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改变创新产品同质化现象,而后续,提升企业研发实力也将成为下一阶段国家药监部门聚焦的重点。

CDE新政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抗肿瘤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及报批上市。视觉中国

“创新”扎堆亟待规范研发标准

不得不说,此次的《意见稿》出台早已有迹可循。早在2018年“CSCO CDE中国原创抗肿瘤药”专题论坛上,CDE化药临床一部部长杨志敏在报告中指出,从2011-2018年中国批准的抗肿瘤药品清单来看,近两年获批的抗肿瘤药品数量明显增多,审评提速与优先审评政策的落地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2017年和2018年(截至9月)获批药品中分别有67%和100%为优先审评。

“从整体上看,现阶段我国抗肿瘤药的研发情况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尽管我国抗肿瘤药的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但大多数仍然是在借鉴国外的靶点和模式;二是,扎堆现象突出,如近几年大量涌现的抗PD-1免疫治疗产品等;三是,基础数据(如流行病学等)严重不足,基础研究有待提升;四是科学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与应用有待增强,特别是模型模拟、创新方法的使用是我们的弱项。”杨志敏曾如此说道。

而此次,业内人士也一致认为,解决创新药物扎堆现状成为此次CDE《意见稿》的重点。

梳理国内企业布局PD-1免疫治疗企业的研发管线不难发现,国内创新产品研发进展迅速,但也扎堆严重,这也是硬币的另一面,高水平的重复研发投入以及滥用。目前,在PD-1免疫治疗市场,这种你追我赶的背后,使得赛道显得过于拥挤,直接导致了严重的同质化。

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18日,已有约72个PD-1相关品种在中国处于研发/获批阶段。再从临床试验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9月,全球有4400个PD-1/PD-L1单抗临床试验在研,与2017年9月相比,PD-1/PD-L1单抗临床试验总数增加了3倍。

此外,在靶点的研究上,国内的药企也有同样的问题。以最近较为火热的CAR-T细胞疗法产品为例,目前临床在研的CAR-T项目涉及靶点主要集中在CD19、CD20、CD22、GPC3、BCMA等热门靶点,其中,我国以CD19为靶点的CAR-T临床试验占比就超过了40%,以CD20、CD22和GPC3为靶点的临床试验较少,以BCMA靶点做临床试验的占比甚至仅有5%。

“近年来,中国获批的肿瘤药数量太多,导致许多药物扎堆出现,就PD-1药物,国内就出现了上百家药企在布局临床研发,而这背后其实是无序的竞争,是资本在助推,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金春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7月6日医药板块的集体“闪崩”中,复星医药和药明生物备受关注。就在不久前,复星凯特首款CAR-T细胞疗法正式获批,一时之间使得复星医药A股涨停,H股大涨近10%。而7月6日,复星医药率先跌停,不过尾盘开板,最终收跌9.64%(A股)。而药明康德(A股)在CRO概念股的大跌形势下,也难以幸免,盘中一度触及跌停。

对此,复星医药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临床价值以患者诊疗需求为导向是本轮医改的核心,CDE这个《意见稿》目的是去伪存真,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抗肿瘤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及报批上市,引导创新研发资源合理配置,同时也为新药进入医保谈判,服务于临床使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博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意见稿》中提及,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这实际上提高了创新药的门槛,避免PD-1等热门靶点药物在国内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对行业内真正从事创新研发的‘头部’企业是利好信息。”

研发进程或减缓first in class将成主攻方向

药品扎堆研发,也并没有影响国内创新药的获批进展。

仅2021年上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就批准了包括复星凯特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百济神州申报的1类创新药帕米帕利胶囊、荣昌生物制药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泽璟生物制药申报的1类创新药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等在内的多款创新疗法上市。截至2021年6月30日,国内获批国产1类新药有15款,而根据《2020年度药品评审报告》,去年同期获批国产1类新药仅4款。

2020年,CDE完成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审评审批共11582件,较2019年增长32.67%。其中,完成需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8606件,较2019年增长26.24%;完成直接行政审批的注册申请2972件。此外,药审中心实现了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按时限审评审批率达94.48%,创历史新高。

但在此过程中,也造成了许多me too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创新药研发进程加速是好事情,但是,这些创新药是否能满足不同患者真正的需求还待进一步去权衡。但可以确定的是,此次政策的颁发,将给创新药市场降温,放缓创新药获批进程,给更多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案利好的机会。”金春林说道。

在金春林看来,医药股全线下跌主要除了受到CDE这一政策影响,也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由于目前许多国内以仿制为主的传统药企受到专利相关的法规影响,无法继续进行相关药物的研发,而这些药品不仅仅涉及肿瘤药,还涉及许多其他疾病领域的治疗药物,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医药股全线下跌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进展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格局得到重整。政策为高质量仿制药带来结构性机会可期,从而更合理地保障药品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这远远不够,真正first in class的创新药才是行业发展的终极发现。换言之,在不久的将来,仿制药、me too药物将逐渐被淘汰,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 药物将成为国内主流。

上述复星医药和药明生物人士均透露,后续first in class将是公司聚焦的重点。复星医药方面表示,在研项目将紧盯全球前沿科技,引入最新的突破性技术与产品,填补尚无有效疗法的领域。同时致力于first in class的突破,针对最新靶点,研发best in class产品。

药明生物方面则认为,未来国内生物药行业可能会分化为两个生态圈,一个由注重“first-in-class”创新药物研发、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头部企业构成,另一类是创新能力不强的、以低价竞争的企业组成的基础生态圈,目前国内政策的导向会越来越有利于前者的发展。

面对此次股价震荡,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不是一时的,后续这一政策将会对医药行业造成长期波动。而对此,也有投资人给出了相反的看法。

华兴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目前,业内对CDE这一政策进行了过度解读。CDE出台这一政策核心在于解决市场上创新疗法扎堆研发的现状,希望进一步引导研发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另外,从医药投资、融资角度来看,市场对于医药市场一片看好,所以基本不会带来后续的大震荡。至于为何会出现此次股价波动,实际上还是由于包括集采、医保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