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关系低谷下:澳大利亚上半年对华出口额“五连升”,但非矿产品出口降1/4
澳大利亚对华商品出口总值已连续第五个月增长,反映了中国对铁矿石的持续强劲需求。
在中澳关系低谷之际,澳大利亚最近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依然是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近期公布的数据,澳对华商品出口总值5月份增加至165亿澳元,较4月份增长16%,金额是第二出口目的地日本的4倍。其中,澳对华铁矿石出口额增加21亿澳元,环比增长20%,创下连续第三个月的出口记录。
与此同时,中国还是澳第一大进口国,5月份进口总值达68亿澳元,其中汽车进口额增加2亿澳元,环比增长74%。值得注意的是,进口汽车中1.9亿为电动车,金额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主席沈文(David Olsson)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澳大利亚对华商品出口总值已连续第五个月增长,反映了中国对铁矿石的持续强劲需求。然而,铁矿石价格的强势掩盖了中澳紧张关系对非矿业商品出口的真正影响。”非矿业商品的出口额较去年下降了四分之一。”他说。
从去年2月开始,澳大利亚就中国的不锈钢水槽、铁道轮毂、风塔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则通过对澳大利亚大麦征加关税,对葡萄酒发起反倾销调查等方式还击。
沈文提到:“此前运往中国的葡萄酒超过10亿澳元,想在一夜之间为这些酒寻找到新的市场是不可能的,许多公司,包括由中国投资的公司,都在受到影响。”
从去年年末至今,中澳已分别向世贸组织(WTO)对对方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提出起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脱钩”既不符合两国利益,实际操作起来也很难。
替代市场难寻
澳大利亚前自由党领袖和反对派领导人、澳洲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John Hewson向记者表示,中澳之间的货物贸易毫无疑问对两国都很重要,但对澳大利亚更重要。“因为中国既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我们的进口来源。”他说,“中国与其他许多国家有着更为重要的贸易关系,其金额是中澳贸易的数倍。”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作为中国铁矿石等资源和商品的重要来源国,地位也较难撼动。沈文表示:“澳大利亚供应中国60%以上的铁矿石。在非洲开发替代性来源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承担较大的开发新市场的风险。”
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丹向记者表示,一方面,澳大利亚不应该低估中国对铁矿石来源多元化的决心,另一方面,铁矿石价格未来走势如何也仍有待观望。“中国市场固然需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但离开中国市场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也很难找到如此庞大的市场。”
尽管“脱钩”不符合两国利益,但受访专家认为适当的贸易转型和开发多样性市场符合市场逻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梅向记者指出,尽管对于一些国家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做法我们要采取警惕和适当的反制措施,但任何国家实现贸易和产业链多元化的努力都是一种很正常的市场行为。
胡丹表示,近几个月的贸易情况已充分说明,对于中国来说,肉类等其他农产品上澳大利亚是可替代的,而且也是美国等国农业企业所乐见的。“事实上,中美开始在贸易上发生争端时,澳大利亚农业企业最关心的也是哪些市场会空出来给他们,这是完全符合企业逻辑的。”
去年7月,国金证券的“全球供应链”专题报告显示,疫情以来,供应链过度集中,特别是主要集中在中国,这引发了部分国家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纷纷提出将供应链回迁本国和生产基地。今年4月,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正式启动了“供应链弹性计划(SCRI),以强化三方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互相取长补短。
沈文表示,对于澳洲企业来说,发展替代性市场是很有意义的,但不应该离开中国市场。“我们不应忘记,中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引人瞩目的消费市场,澳洲公司无法离开一个拥有14亿消费者的市场。”
张梅表示,中国有着大量劳动力,多元化和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巨大的市场,因此周边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取代中国,中国无需有这方面的担忧。
合作才能共赢
对中澳两国来说,想短时间降低对对方市场的依赖并不现实,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途径。胡丹表示:“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与人文交流历史悠久,经济结构上互补,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或重大历史纠葛,维持良好的双边关系本来是有基础的,对两国也都是有利的。”
Hewson也认为,认识到相互间贸易依存关系的重要性,并为发展这种关系而进行建设性的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很多好处。“澳大利亚特别受益于中国学生和游客以及双向投资,尽管这些关系对双方都有利。”他说。
沈文也指出,与中国发展战略相一致的领域,包括城市规划、节水系统、卫生与医疗科技、娱乐和体育、高端金融服务、气候变化等都是中澳双方可以展开合作的领域,对此澳方可以分享先进经验。
此外,东盟十国以及包括中澳在内的15国于去年11月正式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为两国保持沟通合作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新加坡、泰国和日本相继完成了国内核准程序,RCEP今年底投入实际运行的可能性大增。
张梅表示,相信中澳双方都能恪守多边协议中的贸易自由化承诺,这也是中澳能够继续保持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澳关系需“破冰”
今年4月,澳政府取消了澳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州与中国之间的“一带一路”协议。仅一个月后,澳国防部长透露,该部门已经开始重新审查中国岚桥集团租借澳达尔文港99年的协议,考虑是否要强制让中企放弃租赁权。
张梅表示,中澳关系前景虽存在不确定性,但考虑到澳洲国内政坛对与中国扩大经贸往来,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一直是有不同声音的,因此出现目前的情况并不算是“突然之举”。
“目前来看,双方无论是对话还是举措都还是有节制的,并没有达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双方都会很慎重地看待这种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至于中澳关系未来什么时候好转,甚至有哪些情况能够好转,张梅觉得还是很难判断,“只能说取决于澳国内的政治风向,甚至还取决于中美关系的走向。”
胡丹表示,澳大利亚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政府今年年底较大可能会提前大选,综合考虑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她认为中澳关系今年大概率不会改善。
“可悲的是,事情已经发展到我们的政府内阁部长们不能随便拿起电话与他们的中国同行交谈的地步,”Hewson表示。“而且这么多的争吵是通过媒体进行的,这种隔空喊话的‘麦克风外交’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Hewson补充到,中澳需要 "破冰",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并花更多的时间尝试了解对方。“有些领域我们永远不会达成一致,有些差异我们双方必须接受,但建立互惠关系的潜力仍然很大。”
胡丹表示,澳方从政府、企业到民众,对经济上依赖中国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事实上,近十年来讨论得更多的是“是否过于依赖中国”,这种焦虑心态一直贯穿了澳的对华政策,对中国产品、资本和企业的态度。在理解和应对澳方的表态时,也应该将此纳入考量。
(作者:王雪晴 编辑:陈庆梅)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