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更多外资将配置人民币资产,看好中长期人民币升值

我的私人银行胡天姣 2021-07-07 15:42

中美利差收紧之际,却正值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持续青睐。

北京时间7月6日,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在“2021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不平衡复苏影响政策的正常化”中预计,中国2021年GDP增长将达至8.8%,而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将不断加大中美利差的缩减,将对前者升值压力有所抑制。

美联储加息讨论仍在持续,伴随对“热钱”撤出与通胀的担忧,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纷纷加息。至于中国货币政策方面,刘利刚认为,中国央行下半年不会有大幅货币政策的收紧,支持经济的信贷数量可能会继续下降,但不会再次引发对国内利率上升的担忧。

人民币中长期仍升值,通胀将通往何处?

对驱动因素有所调整之上,花旗对 中国2021 年的GDP增长预测为8.8%。

“我们预计,二季度中国GDP增速为8.2%,三季度同比增速将降至6%,四季度将同比下降至5.1%”,花旗研究表示,“这一轨迹既反映了基数上升,也反映了放缓的势头。部分反映了目前情况的变化,尽管下半年的增长势头将减弱,我们仍然提高了对出口、工业生产和房地产投资的全年预期。在我们看来,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将是消费的追赶、服务业的复苏和制造业投资。”

然而,鉴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仍挥之不去,以及收入不平等等结构性因素,花旗研究对消费反弹的规模更加谨慎,尤其在消费服务方面。“通胀方面,根据我们的分析,PPI通胀正在见顶,但下半年可能仍会继续走高,猪肉进入深度下行周期,只能通过消费逐步复苏,才能使CPI通胀保持温和。PPI-CPI的背离可能会持续下去,我们认为,与央行的政策转变相比,发改委的针对性措施将更有效。”

不过,花旗研究同时指出,新冠病毒变异降低疫苗的有效性、消费低于调整后的预测,以及过于仓促的货币政策退出将可能影响上述预测。

目前的国内市场,充斥着流动性,或将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升值。

根据外汇局数据,截至5月末,中国各商业银行业外汇存贷款达1.38万亿美元,其中存款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00多亿美元,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5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8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236亿美元,升至五年高点。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实现连续9个季度的增长,人民币外汇储备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进一步提升,续创2016年第四季度有该项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

“我们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不断加大,人民币将会振荡升值到6.3”, 刘利刚表示,“当然要与外部环境结合看,若美联储政策正常化速度过快,人民币与美元收益率收窄,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受抑。但总的来看,因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加入了全球的资本市场指数,海外机构投资人严重低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现状,以及人民币资产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并没有很高的相关性,均促使我们中长期仍看好人民币逐渐升值。”

与此同时,刘利刚指出,我们的物价和增长预测表明,在下半年不会出现大幅货币政策的收紧。 “政策退出本身会因金融脆弱性增加而带来新的风险。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美国货币政策退出前景的不确定性,也都要求当局谨慎并耐心应对。因此我们认为,鉴于增长势头和金融稳定所面临的风险,中国央行不会在下半年上调政策利率,也不希望国内利率上升过多。尽管如此,支持经济的信贷数量可能会继续下降,但不会再次引发对国内利率上升的担忧。”

外资仍青睐中国国内市场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虽目前已收紧至,海外投资者却对前者的兴趣日益浓厚。

7月5日,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登)发布最新数据显示, 6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近3.3万亿元,较5月增加365.73亿元,为自2018年12月份以来连续第31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依旧是交投最为活跃的债券品种,分别占月度交易量的50%和35%。截至6月末,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量合计为80.8045万亿元,环比增加超1万亿元。

此外,全球投资者购买了7.3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虽不比主权债券规模,却也创下历史新高。购入地方政府债券的激增与购入主权债券步伐的趋缓也意味着,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国内资产配置的积极调整。

在此趋势下,市场普遍认为,外资前仍处于对中国债券的增配建仓期,包括境外央行类投资者在内的外资机构未来几年会继续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力度。

刘利刚指出,朝前看,更多外资会配置人民币资产。“海外机构投资人所持有中国国债等其他债券的比重大约为10%,与韩国、日本的(15%),及东南亚一些国家(20%)相比仍较低。若海外机构投资人将人民币资产配置在其资产组合中提升至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如中国GDP占全球总量,那么今后的资本流入仍大,而这也是为什么花旗研究看好中长期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担忧一直存在。即便美联储仍旧以1200亿美元的正常步调购买债券,稍显“鹰调”的6月FOMC政策会议还是不免加剧了对美联储削减的讨论。

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数据显示,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新增约144亿美元的债券,占所有新兴市场债券总规模的一半以上。由此,美联储的加息或引发新兴市场中的热钱外撤,资本外流,从而或将引发通胀风险,迫使政策收紧。此担忧下,墨西哥、巴西于匈牙利央行纷纷于6月加息。

“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此次与2013年之后的影响不太一样”,刘利刚解释称,“至于美联储何时缩减刺激,花旗观点认为,今年9月开始,美联储每月大概会减少100亿美元债券购买量,到12月或将加码,每月减少约1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过程将会持续10-12个月。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所做的的前瞻预期(forward guidance)会非常谨慎,可能会吸取上一次伯南克时期的经验。此外,如今各个新兴市场外储相对较多,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因经济的复苏也开启加息进程,由此,花旗观点认为这次来自美联储的削减刺激将于上一次不同,不会造成当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尼和印度)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胡天姣 编辑:李伊琳)

胡天姣

记者

探索全球资本市场,债市,汇市;也关注银行、老派与新兴金融、绿色金融,还着手人文金融。欢迎交流探讨!联系方式:邮箱 hutj@21jingji.com (无事不要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