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电力“新基建”是数字化转型重要载体,将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成本

21低碳王晨 2021-07-09 17:43

报告称电力“新基建”将有助于提高发电厂和电网效率,减少意外断电和停机时间,降低电力系统成本,同时支撑传统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形成融合基础设施。

7月8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能源网在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上联合发布了《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电力“新基建”是支撑电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它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在国家顶层设计里被专门提出。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表示,电力“新基建”可以归类于融合型的基础设施。

报告认为,依托电力“新基建”开展电力数字化转型,能够加速数字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导能源电力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数字数据和分析可通过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发电厂和电网效率,减少意外断电和停机时间,降低电力系统成本。根据报告数据,2016年-2040年,这些措施有望每年节省约800亿美元,或者将每年总发电成本削减约5%。

支持该项目的施耐德电气公司事务与可持续发展总监夏学英表示,数字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将来会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中间起到关键作用。

而作为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工程,电力“新基建”需要围绕源网储荷全产业链进行顶层设计。报告指出,最终建设目标是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力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建成全国电力大数据中心和全国电力一张网,建设云平台、企业中台、物联平台等为核心的基础平台,实现电力及相关领域和部分的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高效决策,助力横向多能互补优化发展,纵向“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全面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绿色、高效运行水平,为构建互利共赢能源电力生态圈,双碳目标的实现和能源转型提供有效的手段。

“它不是电流的,而是数据流的系统,两个系统融合成一个新的系统,这可以作为我们电力新基建的体系框架考虑。”王晓明解释道。

该报告还从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及监管标准等方面提出保障和政策建议,为电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路径提出了电力“新基建”发展的九大政策措施,并围绕电力新基建,提出了五大战略,包括电力系统数字设施建设战略,两网体系融合战略,业务模式创新的战略以及数字能源生态战略,与基础设施保障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战略。

王晓明表示,这样一个体系框架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关键技术支撑,需要物理数字系统分层的体系构建,还需要非常重要的价值,包括商业模式的驱动,最后还需要国家的政策,包括从行业应用等等需求侧的牵引,给电力新基建构建提供保障。

6月12日,发改委、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明确,未来3-5年,围绕智能电厂、智能电网、智能煤矿、智能油气、综合能源、智能制造与建造等方面拓展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一批5G行业专网或虚拟专网,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研制一批满足能源领域5G应用特定需求的专用技术和配套产品,制定一批重点亟需技术标准,研究建设能源领域5G应用相关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全防护体系,显著提升能源领域5G应用产业基础支撑能力。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高昆仑曾在5G与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会前的座谈会上表示,5G与电力系统的结合将会带来更大价值,但5G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还面临服务成本、网络覆盖等局限性,需要5G产业继续加大发展。从成本角度来看,以电网为代表的关键基础设施,需要的是高安全、高可靠、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比如端到端的网络切片、固定时延通道,成本能不能被电力系统接受。从网络覆盖角度来看,电力自身的通信网络比较发达,在自身网络覆盖不到、需要5G网络的情况下,往往5G也没有覆盖,需要5G按需布网,形成对电力系统通信的有效补充。

(作者:王晨 编辑: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