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长江之歌》

广州美术学院
2021-07-10 09:20
[4]当前系统环境不支持播放该视频格式

悠悠长江,万里奔腾,劈开崇山峻岭,奔过急流险滩,孕育了中华千载文明,成就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文与丹青。

近年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党中央对长江进行生态治理,长江最终形成前所未有的水绿山青之境,如:原陡峭的山峰渐成青翠欲滴的山峦,原湍急的江水变成清澈碧绿缓流。受中国美协的约稿,我与林杨杰、莫菲、黄涛的共同创作的《长江之歌》,试通过国画的形式,反映新时期长江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伟大构想。

作品立足当下,将长江放置于当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动态地呈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是探索新时期以山水画形式,叙述宏大事件作为载体创作的新中国画样式,继而体现中国的时代特征。画卷以全景的视野,构图长江中上游宏大宽广的地貌,描绘其源远流长、曲折婉转、生生不息的磅礴生命力;如实记录其中的自然与人文风光,包括瞿塘峡、巫山长江大桥、巴东桥、三峡大坝、风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画卷采用“平远”构图,通过勾、皴、点、染、积等多种手段,运用透亮的翠绿色调和苍润的笔法,描绘了青山叠翠、浑厚苍茫、奔流不息的意境,最终塑造出当代长江百转千回,浑厚华滋,多样共生的景象。

在创作上,结合这次参加创作主创青年艺术家的体会:

莫菲:

我们新的一代,从岭南画派到后岭南,各自提出的问题,在短短十数年间,要解决的问题仍未充分或悬而未决。从解决绘画的气氛、深度、空间、图式、题材等来看,当代绘画的观看方式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观看角度,图像的平面化、笔法的当代性、作品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是我们应该深入探索的方向。

林杨杰:

我们在慢慢了解了,岭南百年的美术历史,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关键在于不断革故鼎新、及探索诠释观点的方法。秉承这样的革新精神,我们在近十年的新城市题材的尝试中,作了大量试验。通过不断的对“错”位的探索,寻找到消除既定熟识对象的认知,从而开发新的图像和新的技法。

黄涛: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如何构建新时期属于岭南美术的新状态,我们面对生机勃勃的新都市,是绘画表现中新的挑战。探索当代水墨,给我们提供巨大的实 验空间,无论我们将面对 什么样的结论和争议性,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长江之歌》形象反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05年的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首次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江之歌》也体现了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01月0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的利益去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长江之歌》入选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 为完成这一鸿篇巨作,团队多次到长江实地考察,把蕴含巨大能量与生命力的长江经济带融合在构图中,最大程度还原长江流域新时期新风貌,充分体现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特征,无疑在新时代的美术创作中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