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碳汇又称“海洋碳汇”,与陆地上的“绿色碳汇”相对应,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
什么是蓝色碳汇
“蓝碳”的概念最早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年发布的《蓝碳报告》,特指那些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生态系统中的碳。
蓝色碳汇又称“海洋碳汇”,即是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表层海水时,借助波浪搅动作用,二氧化碳从大气进入海水,并以碳酸盐形式存储,形成海洋碳汇。
发展蓝色碳汇为温室气体减排、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发展低碳海洋经济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激励机制和提供了新方案。
蓝色碳汇的特点及潜力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聚集地,是维持全球碳收支平衡及物质能量循环的关键,在全球的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借助自身庞大的海洋生物资源体系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长期固定在海洋中,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碳汇作用,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存储周期长等特点。
据测算,海洋中的碳储量约为3.9×1313吨,约是大气碳库的53倍、陆地碳库的20倍,地球上约93%(40万亿吨)的二氧化碳存在海洋中,海洋每年可吸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约30%的二氧化碳。按单位面积算,海洋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草原的290倍。且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具备天然的优越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是市场机制应对“碳中和”所能产生的最直接的效果和成本低、效益高的最经济选择。
由此可见,海洋碳汇潜力巨大,推动海洋碳汇发挥作用,将有效支撑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蓝色碳汇的社会价值
蓝色碳汇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蓝色碳汇以及河口每年捕获和储存了大约870-165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运输部门年排放量的一半,能够在未来20年抵消目前3%-7%的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约27,000万吨二氧化碳),进一步防止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蓝色碳汇促进海洋生态保护观念转变。近年来,南沙滨海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呈退化趋势,固碳能力下降,自然保护区以外的蓝碳生态系统衰退加剧。
发展蓝碳,一方面将有效改变南沙现有海洋生态保护格局,实现从点状保护向全面保护转变,另一方面将有效促进生态保护观念的创新转变,实现充分养护滨海沼泽等海岸带生态区。把碳汇价值纳入经济活动流转起来,将极大提高全社会保护海洋生态的积极性,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
蓝色碳汇的经济价值
蓝色碳汇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蓝色碳汇为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海洋牧场为例,国家农业农村部统计资料显示,经过30余年的海洋牧场建设,我国现已建成的海洋牧场每年总固碳量约达19万吨,同时消减了大量氮、磷元素,产生的生态效益可达604亿元/年,大大超过牧场直接经济收益319亿元/年。
蓝色碳汇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一种额外的激励机制。通过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增加养殖面积、提升养殖技术等增汇手段,可以实现养殖产业的升级,增加海岸带生态系统和大型藻类、贝类养殖活动吸收、储存温室气体的能力,所减少的温室气体可以通过碳交易产生收益,从而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额外的经济激励机制。
蓝色碳汇市场前景极其广阔。碳金融,广义来讲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基于碳减排的直接投融资、碳排放权配额交易、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交易等。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碳达峰、碳中和背后,是海量规模之巨的蓝碳金融市场。“十四五”时期,随着市场不断完善,碳金融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为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蓝碳经济的意义
蓝碳经济就是以蓝碳为核心,以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系统相协调的海洋生态经济。
发展蓝碳经济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种新途径。作为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力量,蓝色碳汇正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治理热点领域的汇聚点。
将蓝色碳汇纳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中,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的一部分,引导和鼓励我国企业和机构将蓝碳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尽早实现“双碳”目标。
发展蓝碳经济为海洋强国建设增添新活力。中国海域广阔、生物多样性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科研条件扎实,为发展蓝碳奠定了坚实基础,蓝碳发展潜力巨大。发展蓝碳,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生态养护水平。
未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变现有保护格局,发展蓝碳还能提高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将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以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经济新模式和产业链,催生海洋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碳交易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蓝碳经济为粤港澳大湾区碳金融市场建设提供新引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外汇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以外汇或人民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
蓝色碳汇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碳金融市场。发展蓝碳经济,为碳金融市场提供一种新的产品,可为探索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支撑,并通过整合大湾区碳市场资源,助推建立大湾区区域性碳金融市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易达
(作者:广东海丝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