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产生的任何行为都与个人心理有关,投资理财也不例外。
投资者想要获得长期好回报,除了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之外,拥有良好的投资心理也非常重要。有时候,收益不理想或许正是不良心态在作祟!
一起来看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投资心理误区?
心理账户
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1、你准备去看一场话剧,票价500元,要出发时却发现丢了同样价值500元的钱包,你还会去看话剧么?大部分人或许仍然会去。
2、你昨天买了一张500元的话剧门票,准备出发时却发现票丢了,如果要看话剧就必须再花500元买票,你还会去看么?估计很多人会选择放弃。
如果从损失的金额看,无论是钱包还是门票,损失的金额一样,但为什么大家的反应却不同,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理账户”。
因为在我们心里,已经不知不觉的把钱包和话剧门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所以钱包丢了并不影响看话剧。而两张门票被归入同一个账户,所以大家的心理感受变为这场话剧的成本是1000元。
其实,投资理财中也存在“心理账户”,即投资者往往倾向于为每一笔投资设置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将每笔投资单独处理且不同的心理账户产生的收益或损失会带来相差巨大的心理感受。
在“心理账户”的作用下,投资者有可能会缺乏全局观,导致整体收益不佳。假设投资者持有产品A、B、C,收益率分别为25%、-5%、15%,现需要卖出两只产品。为获得更大的回报,你是否会选择卖出产品A和C?
但事实上,理性的投资者需要做到兼顾全局,将3只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做出利于未来总投资收益的判断,而非仅仅从单个账户的盈亏选择卖出。
处置效应
生活中,你是否也会避免那些事后会懊悔的行为,去寻求能让自己感到自豪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简单来说,我们的行为趋向于避免失败、追求成功。
在投资理财中,“处置效应”非常常见。以股票投资为例,如果同时持有两只股票,股票A亏损20%,股票B盈利10%,现需要卖出一只,你会怎么选?
卖出股票A:割肉离场,默认自己这次的投资失败,进而产生偏负面的情绪,心理上不好受。
卖出股票B:获利了结,这将是一次盈利10%的成功投资经验,产生正面的情绪,心情愉悦。
换言之,大家习惯抱着“不卖出就不亏损”的心态出赢保亏,以获得自豪感而避免后悔。
从A股股民数据看,2019年有六成投资者在股票亏损10%-50%时会出现焦虑。这样的负面情绪下,投资者很难果断割肉,因为卖出即变相承认自己的投资失误,而最终可能亏损越来越大,回本遥遥无期。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也是导致投资收益不理想的心理误区之一。心理学家认为,过度自信会导致人们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估风险并夸大自己掌控事件的能力。
过度自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错误估计,对某事的概率分布范围估计得太窄小,比如说,针对“一头成年大象的体重在什么范围内”这一问题,过度自信的人往往会给出一个区间跨度非常小的范围。二是自负,也就是对自己抱有不现实的良好判断。例如,投资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拥有良好的择时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复盘过往的投资时,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超群能力,而把失败归咎于时运不佳。
投资者若过度自信,则容易产生诸如过度交易、冒险交易的错误决策,并最终导致投资组合受损。《2019年度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A股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以1-6个月的居多,持股时间不长,存在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等投资行为。从择时效果来看,在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统计区间内,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无论资金量大小,择时所带来的贡献均为负值。(数据来源:海通证券、上交所)
面对这些心理误区,投资者该怎么做?
1.复盘过往,找出存在的心理误区,逐步调整改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投资又何尝不是一个逐渐成长、不断积累的过程,目前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投资心理其实无伤大雅,毕竟人性使然。但若想以后获得更好回报,还需尽早找出自己存在的心理误区,慢慢调整,避免再次出现。
例如,针对“心理账户”误区,投资者可将所有持有的产品汇总,通盘分析后再做出合适的决策;对于“处置效应”,投资者不妨试着让收益奔跑、截断亏损,对于那些看不到前景的标的要敢于止损;而“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也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决策之前给自己多一些思考的时间,三思而后行总归不会错。
2.制定科学的投资理财规划,严格遵守投资纪律
开启投资理财之前,投资者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等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规划和严格的纪律。如果能够严格遵守投资纪律,想必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心理误区的出现。
3.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分享长期投资回报
投资不能一蹴而就,投资者需要树立长期理念,用不着急的钱做不着急的投资。若坚定理念将目光放长远,或许就能更加坦然应对情绪波动,避免非理性投资行为。
以上为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就理财业务开展的通识教育,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市场观点,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作者:汇华理财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