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3日,全国接种规模超14亿剂次,约一半人口已接种。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全球仍处于高位流行态势,增加了我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
为了早日建立“免疫屏障”,国内疫苗接种加快推进、国产疫苗出口加速。
7月14日,据人民日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13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14亿剂次,达140201.9万剂次,约50%人口已接种。
7月13日,据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宣布,已同中国国药集团和科兴公司分别签署了预购协议,这意味着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进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疫苗库,并可从7月开始向COVAX供应疫苗以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冠疫情防控。
与此同时,国药和科兴疫苗在国外本地化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国药集团海外合作生产新冠疫苗项目先后在非洲、欧洲国家签约落地。而埃及目前已完成首批100万剂中国科兴疫苗的本地化生产。
此外,随着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全国多地发布告知书,未接种新冠疫苗将影响出行。
多地通知未接种疫苗或影响出行
近期,多地出台限制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员出行措施。
浙江宁波、丽水两市和江西抚州、赣州两市下辖共十个区县等,要求在公共场所查验新冠疫苗接种情况、限制未接种者出入,并对对商家进行奖惩措施。
晋江市表示,7月22日起,年满18周岁以上人员进入重点公共场所须主动出示疫苗接种记录。以上场所业主(经营管理者)要对未接种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动员及时接种。8月1日起,“应接未接”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重点公共场所。
宁波宁海和抚州崇仁县措施相对温和,虽然提示不接种疫苗可能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并未明确具体有哪些“不便”。崇仁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会在公共场所同时查看健康码和接种记录。宁海防控办表示,未接种者信息将汇总备案,由属地或行业主管部门纳入防疫重点监管。
江西鄱阳县公告,8月1日起农村集市摊主未接种疫苗不允许出摊。其中,赣州对未接种者限制最为严格。全市18个区县中,已有七地出台强势措施,要求“现阶段凡年满18周岁及以上(户籍不限)且无接种禁忌症的人员均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赣州市政府相关人员回应,目前的政策是“倡导”居民打疫苗,并非“强制”,居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接种。七个推出限制出行措施的区县也称,能够提供禁忌接种证明者,仍可出入重点场所。
各地推出此举的目标是,让18周岁以上无禁忌症人口全面完成疫苗接种。为此,相关区县还将在车站、商超、酒店、银行等公共场所查验接种记录,并对未接种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和动员。
浙江宁波宁海县工作人员回应,最新文件删除了“原则上不允许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员(禁忌症者除外)进入……重点场所”的表述,仅要求在人员密集场所实行健康码和新冠疫苗接种后金边标识码“二码联查”。该工作人员表示,对未接种人群,只动员其进行接种,并不要求重点场所实施禁入。
根据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苗种成分过敏或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正在发热、患急性病、严重慢性病或处在急性发作期,以及妊娠期妇女。急慢性疾病发作期结束后,仍可接种。
国内开始部署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
目前,全国在稳步推进18岁以上(含6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外,已有地方在部署12-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7月13日,广西、湖北荆州接连发布消息,公布当地12-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安排。
据广西日报发布消息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总体部署,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对12-17岁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根据国家部署,7月份,广西将启动并完成15-17岁人群第一剂接种任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12-17岁人群属于未成年人,主要是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等在校学生,该年龄段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且充分阅读并现场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据湖北省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关于近期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提示》提到,8月1日起,荆州市将重点开展12-17岁人群和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7月31日前,请尚未接种的18-59岁市民尽快完成接种。
此外,根据建立免疫屏障所需,全国完成接种率要达到75%-80%,那么这意味着18岁以上所有目标人群都要完成接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此前表示,要达成群体免疫,假设疫苗的保护率是70%,中国需要83.3%的疫苗接种率;假设疫苗的保护率是80%,中国需要72.9%的疫苗接种率。
6月19日,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量突破10亿剂,达101048.9万剂次,成为全球首个接种10亿剂新冠疫苗的国家。
2020年12月15日,中国正式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今年3月下旬开始,中国加快推进国民全人群免费接种。从1亿剂次到2亿剂次,用了25天;从2亿剂次到3亿剂次,用了16天……5月以来,新冠疫苗接种进入“加速跑”,从9亿剂次到10亿剂次仅用5天,日均接种量超过2000万剂次。
从各地来看,疫苗接种率也在迅速提升。例如,截至7月13日,北京全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达到3581.60万剂次,累计接种1847.10万人。这其中,有1745.4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全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接种率为94.86%,全程接种率89.64%。
在新冠疫苗人群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的海南,截至6月底,海南新冠病毒疫苗全程2剂次接种人数突破680万。18岁以上人群两剂次疫苗覆盖率达88.5%,全人群两剂次疫苗覆盖率达67.8%。
在广西,从2020年12月底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到2021年7月13日8时,广西共完成接种4044.75万剂次,其中完成第二剂次接种1703.10万人。
国产疫苗加快出口和国外本地化生产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1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有4个疫苗在国内附条件上市,3个疫苗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8个疫苗在国外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1个mRNA疫苗在国外获伦理批准,实现了境外临床试验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4条技术路线的全覆盖。
目前世界仍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中,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据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月13日介绍,截至目前,中方已向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5亿多剂疫苗和原液,相当于当前全球疫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数量最多的国家。
当地时间12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已同中国国药集团和科兴公司分别签署了预购协议,这意味着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进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疫苗库,并可从7月开始向COVAX供应疫苗以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冠疫情防控。
COVAX由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主导。据新闻介绍,考虑到这两种疫苗已经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可以立即向COVAX各参与方供货。根据协议,两家中国公司今年10月底前可向COVAX供货1.1亿剂新冠疫苗,后续长期供货。
此外,7月12日,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公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新冠疫苗获取机制”(COVAX)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签署了一项长期协议,旨在供应针对新冠病毒病研发的“众爱可维(BBIBP-CorV)”灭活病毒疫苗。通过该协议,儿基会将在2021年底之前获得多达1.2亿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以供应COVAX先期市场承诺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以及自筹资金的参与者。儿基会表示,如果各国的疫苗接收程序准备妥当,交付时间最早可在8月开始。
在国产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加速出口助力全球抗疫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疫苗的可及性,国产疫苗企业在推动疫苗海外本地化生产上取得重大进展。
7月12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G42集团与塞尔维亚三方共同签署新冠灭活疫苗合作备忘录,启动塞尔维亚新冠疫苗原液分装项目建设。根据协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G42集团与塞尔维亚卫生部将在塞尔维亚共同投资建造分装厂,月产能约300万剂,计划分装1000万剂新冠灭活疫苗。首批疫苗下线后将供应塞尔维亚地区,届时,塞尔维亚也将成为欧洲地区第一个生产新冠灭活疫苗的国家。
7月5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还与摩洛哥王国签署新冠疫苗合作协议,国药集团将与摩洛哥 Sothema公司展开新冠疫苗生产合作,利用现有无菌灌装线每月可生产500万剂新冠疫苗,摩洛哥卫生部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此外在7月初,埃及方面宣布已完成了首批100万剂中国科兴疫苗的生产,目前日产量已达到了30万剂,如果原材料充足,日产量可达60万剂。据了解,目前科兴公司已向埃及提供了1400升科兴疫苗原液,可用来生产200万剂新冠疫苗,并派遣了相关技术人员对疫苗的罐装、包装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国积极兑现疫苗全球公共产品承诺,促进疫苗公平分配,助力全球抗疫。
(作者:唐唯珂,实习生李科文 编辑:徐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