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改革“加速度”:“十四五”将增30万公办普高学位,职业教育迎发展机遇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
2021-07-14 22:03

今年,广东多地中考改革迎来“首考”。

7月10日,2021年广州中考正式开考。今年,广州中考备受关注,原因不仅是因为疫情导致中考延期举行,更在于今年广州中考迎来改革之年,从考试内容到招录机制都有不少变化。

作为中考改革的试点城市,广州是全省新一轮中考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广州全市共有中考考生90544人,普通高中计划共56157个,中职计划共40894个,“普职比例”大体相当。从全省看,深圳、汕头等改革试点地区也均实现了“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格局。

一直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增约30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同时,也提出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行动计划。

当前,广东省职业教育也迎来发展机遇。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素质技能人才紧缺,职业教育迎来一系列利好政策。不过,当前职业教育仍面临质量不高、认可度较低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内容和招录机制均改革

2020年,全国初步形成一个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中考招生录取模式。广东省中考改革今年进入“加速期”,韶关、汕头、深圳、广州等8个试点城市都在积极推行中考改革,并且按照计划,2023年广东全省都将正式实施中考改革。

进一步深化中考改革,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解决“唯分数”论等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广州的中考改革就在考试内容上提出对13个科目“全科开考”,文理兼顾;同时,广州还明确在总分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体育与健康分值,降低语文、数学、英语分值。

此外,广州实施中考改革后,中考录取更看重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参考不仅包括录取参考科目的计分等级,还包括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等全面发展情况。这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全科、全面学习。

韶关市则要求中考改革实现 “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例如学生学业水平结果呈现采用“分数+等级+评价”的形式。同时,为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把选择考试的权力还给学生。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到 2025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8%。

而在招录机制上,广东省中考改革试点城市按照国家要求合理引导考生分流,推行“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招生计划,但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仍然在稳步增加。预计“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增加约30万个公立普通高中学位,培育 100 个省级特色示范高中和100 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并且,今年广东中考试点城市多扩充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比例,让普中高中优质学位最大程度在各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例如,今年广州中考招生录取计划中,公办省一级普通高中被纳入“名额分配”学校范围,考生能够跨区共享更多的优质高中学位。

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提出“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要求。此轮中考改革中,“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更被列为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并随着近两年各试点地区的改革实施而得到逐步落实。

佛山市顺德区容里中学学生林焕胜在6月27日已结束了他的中考考试,他有把握考上普通高中,但也在老师的提醒下,填报了中职学校的志愿作为保底。这在他所在的班级,成为了普遍现象。

按照“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分布逻辑,这意味着有一半中考考生的去向将是中职学校,而在长期以来的考生和家长观念中,考上高中成为了更获青睐的选择方向。这也使得中考竞争愈加激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考“普职分流”实际上成了“普职分层”,许多家长认为中职教育是更低层次的教育,因此就有了“教育分层”的焦虑。

对此,这轮中考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有关推进“普职融通”的具体举措在各试点地区纷纷出台,创新综合培养模式以满足考生的多样性需求。

广东省进一步扩大中高职贯通(含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试点院校的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三二分段制”培养模式,可让考生进入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升学考试次数。深圳市则打通了职业教育“中职升本科”成长通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事实上,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深化“职普融通”改革,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不仅如此,此轮中考改革政策还注重普职协调均衡发展,着力优化录取批次和培养模式。今年,广州中考招生减少了普通高中录取批次,并首次将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提至第一批次招生。广州市招考办主任唐宏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调整中职招生录取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中职教育质量。

全国制造业人才缺口将扩至3000万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现实动力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缺少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结构性问题明显。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透露,2020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和新材料四个领域,2025年预测人才缺口均超过300万。

这也意味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经济模式变革的加快,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教育上必须有所改革。

今年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30%的目标;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则要求,要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对地方而言,发展职业教育已与创新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这将解决当前现实的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将是对城市发展竞争力的巩固提升甚至重塑。

广东省提出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行动计划,到 2025 年,全省中职学校数量整合到 350 所左右。同时,建设一批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 80 所左右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

《2019年度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显示,该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及培养的人才类型、层次和数量,与其产业布局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较好吻合,为汽车、精细化工、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不断输送人才。

因此在中职教育招录机制层面,地方纷纷在中考改革中加大对中职教育的关注,提高优质中职教育吸引力。例如,汕头市在中考改革中要求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注册入学机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但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仍任重道远,中考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导向下,还需要在全社会形成认可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氛围和政策机制,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具有同等地位。

熊丙奇认为,应把职业教育办成与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解决职业教育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这一现实问题,让家长真正认可中职教育,这将是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职业教育发展成类型教育?熊丙奇建议,第一要消除一系列歧视职业教育的政策,包括教育的管理政策以及评价体系,不能够导致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其次,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需要打破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和唯学历论,要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氛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改革。同时,还要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让职业学校能够提高办学质量、办出专业特色。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编辑: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