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下半场猜想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07-15 09:24

红周刊 作者 | 何志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辛丑牛年,浪遏中游。”在年初,很多股民朋友们都还满怀希望,憧憬着A股能在牛年继续奋蹄,牛气冲天、气冲斗牛。转眼半年,惊回首,发现离天只有三尺三。

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但股市风雨万变,状况百出,T+1制度下,追涨杀跌,隔天打脸那是常事,安敢预测中远期走势?冲浪股海,胸前无望远镜,手中无显微镜,至于宏观、微观、财政、货币、通胀等因变量,又实在非我等普通投资者所能轻易探知。然而,既然年中已至,作个简单的半年结,展望下半年也确是一般职场人的指定作业。作为非专业人士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口碑被砸,就权当作一番猜想,当作抛砖引玉。

据公开数据,上半年,A股整体上涨,上证综指累计上涨3.40%;深证成指累计上涨4.78%。在4373家(截至6月30日)上市公司中,剔除年内上市新股,合计有2005家公司的股票实现上涨,2108家下跌。投资者方面,占比67%的投资者赚钱,且人均盈利3.5万元。

成绩似乎还不错。但一想到A股已连续两年大涨,第三年上半年又继续大面积盈利的状况下,作为一个伴随A股走过几番牛熊的老股民,就隐隐感到一些曲终宴散,甚至风渐满楼的气氛。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以下几点:

一是A股历史上很少出现三年连续上涨。纵观上证综指年线,除了成立之初,在最近20多年的历史就几乎没有出现过连续三年的上涨。A股走势与资金面、政策面的关联度较高,与实体经济情况关联度不高,比如2001至2005年A股5年的大熊市,对应的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实体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波自2018年10月2440点起步的上涨行情,走到今天3500点之上,近半年超过一半股票下跌,已经显得步履蹒跚。

二是上半年有重大利好事件加持。众所周知,政策面对A股及股民投资心理有重大影响。今年既有普天同庆的好日子,政策面又相对温和,所以上半年虽然经历过一轮调整,但红6月却是大家一致的期待。然而到了下半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在即,明年又是足球世界杯,每逢体育盛会就没行情的“魔咒”,似乎又要上演。

三是外围主要股市都高悬在历史巅峰。迭创新高的美股自不用说,包括英、法、德、日,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越南等地股市都高悬在历史的巅峰。这是疫情后,全球资金泛滥的真实写照。但美国高企不下的通胀率,必将倒逼这个世界最大的印钞水龙头最终收紧水喉,退出大水漫灌。而实体经济实际并未有多大起色,甚至还深陷疫情泥沼的国家,很可能就会气泄针芒,即将面临一场“完美的”下跌风暴。全球联动之下,一向跟跌不跟涨的A股,势必同样受压。

四是国内A股政策面趋紧。进入7月,政策风向陡然趋紧,管理层加大了对近年来野蛮生长,以知名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一些无序资本的监管力度。就在近日,更是中国资本市场难得一见的高规格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从长期看,无疑是对我们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期利好,但短期内,必将对潜伏在市场中的违规违法资金产生极大的震慑力和驱赶效应。普通股民的投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避险效应。

五是下半年国内经济势头有待观察。在“房住不炒”的大格局下,房地产销售增速下滑,投资动能减弱且短期看无转向的可能;地方债面临化解压力,基建投资动力减弱。外需在经历了年初的强劲反弹后,随着美国的刺激消费支票效应逐渐消退,加上人民币升值到合理区间,外贸出口增速可能逐渐回落。国内疫情控制较好,消费相对平稳,但关系到大量就业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经营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民众对收入增长预期比较谨慎。

国内股市投资知名人士林园说过,“股市赚钱的方法主要靠等,等泡沫形成。”林园先生资金量庞大,即使面临短期被套牢风险,固然也不轻易交易。但我等普通股民可以借鉴的也是“等”,就是见好就收后,坐等股市出现极端行情。A股的特点之一,就是每年都会出现跌了还能跌,涨了还能涨的情况。因此,看大盘、少操作,不见良机不进场,这就是笔者对牛年下半场的建议。

(本文已刊发于7月1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作者:证券市场红周刊 )

证券市场红周刊

专业媒体

《证券市场红周刊》创刊于1992年,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证券杂志。《红周刊》的读者主要为职业投资人和机构投资人。《红周刊》的内容以专业的分析和深度报道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