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中国经济上半年稳中向好,但需谨慎乐观

南财快评姚树洁 2021-07-16 14:44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折射中国经济在全球新冠肺炎持续流行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喜人成就,在十四五开局的前半年,出现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但是,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特别是投资和消费增长速度不算太理想,需要有谨慎乐观态度,通过补短板、强长版、寻机遇,持续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稳中向好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上半年GDP增长12.7%,高达53.2万亿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引擎作用更为明显。过去两年的平均增速为5.3%。考虑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GDP萎缩1.6%,中国上半年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二是中国对外贸易高强度增长。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创造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8.1万亿元和1.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和25.4%。其中,民营企业,特别是中西部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额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展现区域对外贸易更加均衡发展,民营经济在疫情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磨练,彰显强大的发展韧劲和潜力。

三是经济更加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产业的产出和投入持续高于全国相应的平均水平;全国失业率下降0.6个百分点至5.2%,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全年63%的预期增长目标,高达698万人;城乡人均收入与人均GDP增长速度同步发展,城乡差别系数缩小0.07至2.61,居民消费指数(CPI)低位运转,增长0.5%,百姓手里的钱比较好用,投资或者存款“净收益”比较可观。

四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相对美元比去年增值大约5.7%。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未来半年能够维持在6.5左右,另假设中国今年上半年GDP占全年GDP的比重等于2019年上半年GDP(45.1万亿元)占该年全年GDP(98.7万亿元)的比重一样为45.7%,那么,中国2021年全年GDP有可能达到116万亿元。如果考虑到今年上半年GDP有一部分属于是对去年损失的补偿性增长,我们可以保守性地调高上半年对全年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至47%,那么,2021年的GDP总量还是可以高达113万亿元。

按照6.5折算率计算,中国2021年GDP将等于17.4万亿美元,比2020年高出2.7万亿美元,增长18.4%。人均GDP按照美元计算可以达到1.23万美元,比2020年高1900美元,增长18%,不仅轻松超过全球人均GDP水平,还将大踏步逼近全球高收入经济体人均GDP的最低门槛。目前世界银行界定高收入经济体的最低门槛是1.27万美元。因为今年的巨大进步,中国有望2022年进入全球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这当然要取决于上述两个假设条件,也需要国内GDP持续稳定增长。

不管今年最后的结果如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中国的确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却大幅度加速了中国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拉大了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这些成就,主要得力于中国防疫有效,经济发展有力,特别是利用抗疫时间差,抓住世界贸易结构性变化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绝好时机,在加速中国全球化进程中,明显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国际地位。

诚然,中国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也暴露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潜在风险及不确定性。

一是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两年平均都是4.4%,明显低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2.2%。过慢的投资增长速度,一方面说明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判断较不乐观,也是中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短板。

二是上半年的对外贸易超常增长在下半年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因为上半年的一些出口产品与国外经济恢复缓慢有关,也与防疫物质以及与防疫相关的消费品(如自行车、手提电脑、儿童玩具)有关。随着国外经济逐步恢复正常,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超常需求有可能会逐步回落。

 三是国内“双碳”目标可能会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中短期内可能需要减缓GDP增长速度,特别是污染严重但是对GDP增长贡献比较大的钢铁、煤炭、电力、水泥、汽车、房地产、传统基本建设等行业的发展,将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四是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倾向,没有因为疫情的蔓延而减弱。技术封锁,必将促进中国自主研发,但是,一些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成本和时间倍增也在所难免。因此,过去快速增长的期望需要有所调整,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需要一种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姚树洁,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社科学部副主任)

(作者:姚树洁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