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心切?小心高薪背后的骗局

招商银行App2021-07-16 09:34

随着6月毕业季的结束,选择就业的2021届高校毕业学子们,又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压力。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比2020年又增加了35万人,堪称“最火就业季”。


在人潮汹涌的求职路上,总有一些居心不良的人,趁机浑水摸鱼,给求职者布下重重陷阱,骗钱、骗信息的手段一招接一招,如何避坑呢?请收好以下这篇防骗攻略。

捂紧钱包摁住这些伸长的手


出门在外找工作,防骗第一条要诀——“不要掏钱”!无论遇到多高薪,多诱人的工作,这句话请大家都先在心里默念三遍。如果是正规招聘单位,根本不会“雁过拔毛”,劳动合同都还没签就让你把报名费、培训费、押金一样样交个遍。


就拿入职前钱财诈骗的经典高发区——模特招聘举例,一方面,模特行业工作时间段相对不固定,相比朝九晚五的工作难以有量化标准,即使公司不规范有时也不容易察觉;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给外界的印象比较光鲜亮丽,很有吸引力,所以成了骗局高发地。

不法分子会先骗面试者说,为了“接单”,得先有“模卡”用来展示模特,然后吹嘘这张“模卡”会用十八般武艺制作,有了单子你又能多快拥有高收入。面试者被说得非常心动,火速办理了收费几千块的“模卡”。交钱之后,公司就会开始找理由无限期拖延,乃至失联,小伙伴们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模卡”骗局已经是相对空手套白狼的了,相对容易让大家提起警惕。但有些骗局更加隐蔽,骗子公司会以招聘的名义,或以刚入职经验不足的理由,收取应聘者的“培训费”。


比如大热的互联网行业,新兴公司常如雨后春笋密密麻麻,此时就会有些所谓的“网络科技公司”,会在招聘平台上找上门来,虽然你的简介写着要应聘销售,但对方却说觉得你很有“高薪程序员”的潜力,即使现在不会写代码,入职后交一点培训费,公司就包教包会。同样的,交了钱之后,等待大家的并不是光明的前程,只有无尽的敷衍。


实际上,所有正规岗位的培训除了不收培训费以外,一般培训也是有薪水的,小伙伴们请都牢记。


除了入职培训外,入职体检这个坑也要注意。公司要求员工入职前提供相关体检报告本无可非议,一般情况下,单位会让员工自己去二甲以上医院进行,但有些公司会“热情”推荐所谓的“高端体检套餐”让员工去购买。这些套餐一般是正常市场价格的好几倍,还没拿薪水,小伙伴们又脱了一层皮。

谨防招聘时的信息诈骗


除了把罪恶之手伸向求职者的钱包外,还有一些单位会想办法扣下求职者的证件。当然,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小伙伴是不会轻易将证件交予别人的,但有时候单位会找借口说,给你办医保卡、工资卡,要用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这些原件作为证明身份的资料。


一旦把自己的证件交出去,发生纠纷的时候麻烦就来了。老板握着职员证件导致员工辞职或维权时处处受限,还有公司可能拿着员工的身份信息去办小额贷款,职员莫名其妙欠下一屁股债。


请大家记住,无论单位找了什么托词,证件原件都不要交出去,最多是出示给对方看,如果要证件复印件的,记得在合适的位置标明用途。

此外,身份信息不仅可以让无良公司贷款变现,还有其他变现渠道。网络时代,大家找工作都习惯点开各大招聘APP,但是很多年轻人没想到在这第一次见识到了天黑路滑,社会复杂。2021年“3·15晚会”点名了多家招聘网站巨头,在这些网站上,求职者个人简历可以轻松海量下载,不法分子得以批发转卖坐收渔利。


7月5日,网信办还对“boss直聘”实施了网络安全审查,并要求其停止新用户注册。在各大网站上集中投递时,小伙伴们可以先尽量少披露一点非必要个人信息,真有单位联系线下面试等后续再看情况提供。


一些公司、中介等千方百计地想要套取求职者信息,但是在自己的岗位及公司信息上经常含糊其辞,甚至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形。如果大家遇上岗位描述含糊不清,薪水又明显高出正常水平的岗位,都要多当心,多求证,多询问。最好是去看看公司有没有官方平台,一般招聘也会同步发送。

最后,如果骗子实在是套路太多,不幸上当受骗的小伙伴们,记得一定要向公安机构报案,还自己也还社会一个公道。

(作者:招商银行App )

招商银行App

官方账号

任意银行卡,一个财富生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