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40元,就能获得一种吃火锅的错觉?因为方便、快捷,自热火锅成了很多消费者的“新宠”,但它背后的安全隐患,你了解吗?
7月13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一段测试视频,发现有多款火锅自热锅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就包括陈赫火锅店的产品。
有专家直言,自热食品行业亟待统一的国家标准。
陈赫火锅店产品被点名
最近,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从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购买了“自嗨锅”“莫小仙”“三只松鼠”等品牌的20件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进行了比较实验,产品价格从9.9元至48.5元不等,试验项目包括发热包遇水反应放出气体、锅体表面温度、锅体材料及受热变形、外观标识及包装检查等。
本次测评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下遇水起剧烈反应并且所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倾向的发热包数量为4个,样品标称分别为“贤合庄”“蜀姑娘”“真心”和“牧歌”。这四个样品的发热包遇水反应后,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过快,安全隐患过大。
公开资料显示,贤合庄成立于2015年,投资人里面包括演员陈赫、歌手叶一茜与主持人朱桢。据媒体报道,目前其门店在全国分布已达800多家。
试验发现,20件样品中有16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材锅底部变形。其中标称“咔咔莎莫小仙”“蜀姑娘”“真心”“牧哥”的4件样品的食材锅底部出现了较明显变形。
自热锅加热时包装盒变形测试
试验还发现,注水量的多少会对锅体变形、发热包反应、蒸汽产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部分厂家通过在外锅内壁标注注水线的方式来指引消费者更为安全地使用产品。检查发现,20件样品中有14件在外锅内壁标注了注水线,其余6件未标注。
这是继2019年后,上海市消保委进行的第二次自热锅比较试验。
结果显示,相较于2019年,自热锅里的发热包遇水放出易燃气体以及反应时锅体温度过高的风险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在包装材料、锅体结构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在使用自热火锅前应先查看发热包有无破损,如有破损一定不能使用。此外,与发热包反应必须加入凉水,加热时盖子上的透气孔一定要确保通畅,以免盒内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加热时建议把盒子放在隔热垫上。发热包使用后,应该先冷却再处理,切勿堆积,更不能与水再次接触,以防二次反应。
专家呼吁制定标准
自热食品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中信证券曾表示,从行业空间看,乐观估计自热火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
然而,自热火锅走红以来,关于其安全性的探讨从未停止。
根据媒体报道,自热火锅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10月29日,山东聊城市民汪先生第一次吃海底捞自煮小火锅,因操作不当产生爆炸,屋内一片狼藉。
2019年9月,上海的方先生由于加热时,倒完水怕不够热,在盒盖上又加了个盖子导致爆炸,溅出的汤汁致使右眼受伤。
2020年1月,生产自热小火锅的重庆琪馨食品有限公司因为没有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食品有效期,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3000元。
黑猫投诉信息显示,陈赫的贤合庄自热火锅因出现塑料、客服处理不当而被消费者投诉。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热火锅,常由食材、发热包、食材锅和锅盖组成。其基本原理为分层结构,下层利用释放热量化学反应(生石灰反应或金属粉末原电池反应)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将上层全熟或半熟食材加热。
在湖南从事加热包生产销售的徐先生表示,自热火锅加热包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主要是加热包当中存在一定的铝粉,属于易燃易爆品。而这个行业刚刚崛起,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属于监管空白。所以为了食品安全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是按照危险化学工业品的标准来生产加热包。”徐先生说。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由于目前市面上的自热食品普遍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尤其是发热包执行标准,导致有产品并未明确标注执行标准。
2020年3月15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发布了《自热方便食品标准》团体标准,对食品用发热包从范围、术语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和贮运等11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规范要求。但统一规范的行业安全标准尚未形成,仍有不少相关企业并未遵循以上团体标准,依然沿用自己制定的执行标准。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对相关生产企业提出建议:企业在对发热包等特殊包装物的选材用材、结构设计、使用标识以及防范措施等坚守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大程度地消除产品安全风险。此外,应普及自热方便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据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未来随着“宅经济”逐步深化,自热火锅有一定的市场,但在国标还没出台之前,市场规模以及增速都将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1综合自澎湃新闻、上海市消保委、新华网财经、食安时代、中国经营报、北京青年报
(编辑:冯欢婷,实习生,崔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