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大跌两周后,港股市场在上周获得明显反弹。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41%,报28004.68点;国企指数累计上涨2.71%,报10152.95点;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2.49%,报7614.35点。受央行于前一周宣布降准影响,港股上周一大幅高开,尤其是连续数个星期“失血”的科技股大幅反弹;后半周,随着央行降准落地、宏观经济 “半年报”出炉,银行股也接棒助推大盘继续向上。此外,港交所两周连涨、涨幅达到15%,但周内密集上市的12只新股却冷热各半。
在早前数周,港股大型科技股多数连续下跌,但在上周不少股票 “止血”反弹。市值龙头腾讯(700.HK)、阿里巴巴(9988.HK)分别周涨4.74%、7.11%,其中阿里巴巴回到了每股200港元以上的水平、周五收报于209.4港元。
周内一则重磅的市场消息称,阿里巴巴与腾讯正在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但直到周末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不过如若消息成真,将令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的进程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在此 “世纪大和解”的利好预期之下,不仅阿里巴巴和腾讯获得资金加仓,而且带动BATJ中的其他两家公司、及其体系下的公司也普遍回调。其中哔哩哔哩(9629.HK)涨势迅猛,周涨8.65%、报每股867港元;网易(9999.HK)、京东(9618.HK)表现亦不俗,分别周涨6.28%、6.81%。此外,京东健康(6618.HK)累涨2.18%、报100.6港元,百度(9888.HK)累涨2.81%、报179.3港元,美团(3690.HK)累涨4.15%,报290.8港元。
然而,快手(1024.HK)后半周失去支撑连日下跌,令一周累计跌幅仍然达到1.18%,收报每股151港元。该股较今年417.8港元的最高位已经下跌了接近64%之多。
除了互联网科技股,硬件龙头小米集团(1810.HK)表现不俗,连续第二周上涨,上周累计上涨5.81%,报收每股28.25港元。7月16日,科技产业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了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显示小米手机销量超越苹果、跃居全球第二,且市占率已经达到17%,这距离排名第一、市占率19%的韩国三星集团仅一步之遥。
然而,在研判这一波港股科技龙头股的走势方向上,市场观点仍然存在分歧,也受到美股市场的表现拖累。在美股方面,有“科技股女神”之称的方舟投资管理创办人Cathie Wood认为,从估值的角度,中资科技股仍将继续下跌。数据显示,方舟旗下Disruptive Innovation ETF对中资科技股的持股量已经从2月的8%降低至不足1%、处于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在近期沽出了300万股虎牙、100万股腾讯和超过60万股京东的股票。外资基金在美股市场上对中资科网股的操作,仍然将联动影响港股动态。
在整个6月,内地银行板块在沪深股市、港股的表现都差强人意。然而进入7月中下旬,两大利好因素给内银带来转向上升的动力。一方面,央行货币政策缓解市场对经济走弱的担忧,另一方面,即将陆续发布的半年报或有“超预期”表现。
上周的港股中资银行板块方面,部分银行显露转向上升的迹象。其中,招商银行(3968.HK)周涨5.28%、报每股64.8港元,邮储银行(1658.HK)周涨4.16%、报每股5.03港元,建设银行(939.HK)也周涨0.54%,报5.58港元。
利好消息的一方面来自央行货币政策。上周四(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落地“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并开展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继续向市场注入资金。业内人士分析称,MLF利率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均维持不变,有助于降低银行长期流动性约束,全面降准则利于增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未转向,意在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这缓解了市场对经济走弱的预期。
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二季度数据发布。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7.9%,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国家统计局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持续稳定复苏态势,有望实现全年3%左右的CPI调控目标。
在中期业绩的发布到来之前,市场也希望对有可能“超预期”的板块进行提前配置。7月14日,银保监会披露银行业上半年运行情况,预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增速会有明显的回升。目前已披露业绩快报的两家上市银行对此有所印证,常熟银行、张家港行上半年业绩增速均超预期。
自2月曾创每股565港元之后,香港交易所(388.HK)已经连续数月行情低迷,不过在近两周,该股重拾升势持续走高,上周再涨6.94%、令两周升幅达到15%,上周五收报每股524港元。上周的碳交易行情成为港交所上涨的新一轮动力。
香港证监会于上周四发布推进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策略相关通告称,督导小组已成立由香港交易所担任联席主席的碳市场专责团队,评估将发展香港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碳市场”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上周五(7月16日)正式启动,首日成交额逾2.1亿元。
碳中和热度持续走高,也引起港股板块的多数碳中和概念股上涨。周内,兖州煤业股份(1171.HK)累涨16.73%,报每股12.14港元;东岳集团(189.HK)累涨13.11%,报每股11.30港元。
此外,上周的医疗器械、汽车经销商板块出现个股异动。在前一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上半年汽车销量后,上周的港股汽车板块也普遍造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6%。
上周,正通汽车(1728.HK)周涨50.59%,报每股1.28港元;美东汽车(1268.HK)周涨11.51%,报每股47港元;和谐汽车(3836.HK)和永达汽车(3669.HK)周内分别累涨8.54%和6.03%,报每股3.94港元和16.52港元。
医疗器械方面,复锐医疗科技(1696.HK)周累涨51.97%,报每股29.30港元。公司公布,完成收购上海复星医疗系统全部股权,全资附属公司复锐天津已与复星医药全资附属公司复星产业订立再许可协议。除此之外,微创医疗(853.HK)于上周三猛涨9.46%,但周五热度有所回落,下跌4.06%,周涨7.36%,报每股68.6港元。爱康医疗(1789.HK)亦于周三上涨4.68%,周五则回跌5.15%,周跌0.63%,报每股12.52港元。春立医疗(1858.HK)在周三上涨3.74%后,周四周五持续走低,上周平收,报每股21.15港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异动股是中国恒大(3333.HK)。该公司于上周四宣布将在7月27日召开董事会,就特别分红计划进行讨论。周五,中国恒大(3333.HK)飙涨9.5%或0.85港元,周累涨3.48%,收报每股9.8港元。同系恒腾网络(136.HK)当日上涨2.68%,报每股4.59港元
上周共有12只新股上市挂牌,是最热闹的上市周之一,然而新股表现冷热各半。本周一(19日)上市的三巽集团(6611.HK)在上周五的暗盘表现一般,仅上涨0.63%。
首日上涨的新股包括百得利(6909.HK)、环球新材(6616.HK)、医脉通(2192.HK)、腾盛博药(2137.HK)、喆丽控股(2209.HK)、融信服务(2207.HK)。然而,优趣汇(2177.HK)、华南职业教育(6913.HK)、康圣环球(9960.HK)、康桥悅生活(2205.HK)均下跌,中国通才教育(2175.HK)、德信服务(2215.HK)无升跌。
7月15日上市的百得利控股(6909.HK)表现突出,首日高开34%,当日涨幅25%,周累涨28.86%,报每股5.67港元。作为一家中国汽车经销服务供应商,其业务主要集中于豪华及超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是其主力军。按2020年的收入计算,百得利控股在中国超豪华品牌汽车经销服务供应商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约为4%,并且自2018年起营收均超80亿元,2020年的经调整净利润达3.29亿元。
此外,有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已于5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了“双重上市”申请,紧跟当下新能源板块风口。若申请上市顺利,理想预计在8月底左右于港交所挂牌上市。继小鹏汽车(9868.HK)在港“双重主要上市”后,中概汽车股回流趋势愈发明显,“双重主要上市”或将成为中概股提升流动性的重要选择。
周一(7月19日):三巽集团(6611.HK)上市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实习生吴笛 编辑:陈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