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本轮疫情中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病例较多,在院危重症患者数多,但最终无一感染者死亡。
随着本土在院病例清零,标志着广州此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胜利。
7月15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抗疫医疗队首批撤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122名队员,结束隔离顺利回归。
此前6月14日,中山三院派出71名医生、151名护士组成222人的支援抗疫队伍进驻广州唯一的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市八医院,整建制接管本土确诊病例所在的全部四个病区。
在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后,首批122名队员于7月2日撤离奋战多日的市八医院进行隔离休整。7月9日,医疗队其余100名队员圆满完成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任务,前往集中休整,预计本周返回。
对不同类型患者精准施救
本轮广州疫情中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病例较多,在院危重症患者数一度达10例。
6月27日,本轮疫情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清零;7月8日,包括曾经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在内的所有在院感染者清零。广州本轮疫情中,无一感染者死亡。
对危重症、重症患者,在一线的三院人不断增强救治团队配置,严密监测每例患者体征,细扣每个指标每项用药,充分预研病情变化,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最大限度提高救治质量;对老年病患及有重症倾向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提前干预,全力防止轻症转重症;对儿童患者,配足儿科专业医师、护士,与病区传染科、呼吸科医师共同做好诊疗工作,加强儿童心理关爱,落实儿童专科护理。
中山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宇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进市八医院就遇到了一位不吃不喝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后得知其妻子也因感染住院,于是将两人调入同一病房并在医护人员的耐心劝导下老人开始慢慢配合治疗。
进驻病区之初,医疗队通过专业问卷等形式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展开摸查,护理团队中的心理治疗师为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中山三院医护人员还充分利用该院打造的智能化音乐治疗平台“粤心情”小程序,帮助患者舒郁解困。这款小程序在去年武汉抗疫期间大获成功,此次运用在市八医院,同样收到奇效。病房里传出的美妙音乐,鼓舞着患者们坚持治疗,加速康复。
周宇麒介绍,起初因不熟悉工作环境和大量的数据工作显得比较忙乱,但队员们很快克服困难与市八医院同志一同战斗,“现在我们122人满血复活,以满腔的热情回归岗位,随时准备投入新的战斗。”
长期保持备战状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表示,三院人在本轮广州本土疫情最危急的时刻,勇于担当,奔赴一线,与传染性极强的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正面对抗,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发挥了中山大学医科的力量,显示了三院人的实力与担当。
疫情反弹之初,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护士长孙珂及中山三院的300多位护士快速响应行动,奔赴荔湾、天河两区协助展开大规模核酸检测。
孙珂已有过三次一线抗疫经历。2003年曾参与抗击非典;去年初受命驰援武汉,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前不久,广州疫情反弹,孙珂带领产科护士再一次冲在一线,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在病毒大规模扩散之前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肖海鹏指出,此次战“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尽显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王牌军”、主力军的作用。可以说,在综合性医院建立起传染病防控的立体体系,附属第三医院摸索出一系列经验,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未来,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仍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和人类健康,肖海鹏希望医院在未来建设当中,瞄准这一领域,在传染病防控科学研究、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疑难危重症诊治和医院管理模式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向着新征程不断迈进。
据悉,此次本土疫情中,广州共有990人支援市八医院救治工作。医疗队员于6月13日进驻市八医院,分别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等36家医疗机构。7月9日,广州地区各医疗机构支援市八医院救治工作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整体撤离。
(作者:唐唯珂,李科文 编辑:徐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