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今年上半年的A股市场表现,由于缺乏清晰的投资主线,快速轮动的热点、跌宕起伏的行情,让投资者眼花缭乱并纷纷感叹,“选对投资方向实在太太太难了!”

先是春节前后,市场从偏好蓝筹白马板块的“抱团”行情,快速转向因输入型通胀推升无风险利率而导致的估值大幅调整,而到了5、6月份,市场又再度迎来“吃饭”行情,不过风格却不断切换至中小盘成长板块。
大蓝筹接连承压之下,价值投资者的心态也受到挑战,“基民”更是“暴风哭泣”,对明星基金经理的称呼也在“Ikun”、“菜菜坤”,“蔡爷”、“蔡狗”之间反复横跳。
常有投资者抱怨:“昨天满仓踏空,今天满仓套牢……”,股市有风险,行情起伏在所难免。其实,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能做好“仓位管理”,也并非不能对抗波动,将现有投资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价值。
何为仓位管理?
想“穿越牛熊”,长期拿稳基金,大多数投资者首先想到的是“长期定投”。但其实,在坚持定投之外,合理的仓位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投资风险和收益。
所谓仓位,其实是指投资者实际投资资金和总投资资金的比例,仓位管理是通过合理安排投资资金的使用方法和比例,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把投资收益尽可能最大化。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仓位管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矩形仓位管理法,即将所有的仓位进行等分,每一份仓位都是相同金额,一般常见的仓位比例有三等分和五等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震荡市场,如果我们无法判断未来市场处于上升或下降行情,那么可以通过这种定额分批加仓的方式来分摊风险。
二是漏斗型仓位管理法,又称倒金字塔管理法。这种方法把仓位自下而上分成了5份,分别是10%、15%、20%、25%和30%。这种方法适合未来市场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的下跌行情。在市场下跌初期,利用该方法进场,因为初始资金量较小,也会为后面的加仓保留充足的筹码。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左侧交易,即抄底的过程,获得的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主升浪。由于我们很难知道真正的底部在哪,所以需切记每次补仓的间隔不能太近,否则市场底部还没来,就没有弹药了。
三是金字塔仓位管理法。这种方法刚好与第二种相反,它在初始建仓时投资资金量较大,随着市场上涨不断缩小加仓比例。这种方法可以看作右侧交易,在上升趋势时加仓,顺势而为获得利润,适合于上升行情。比如当牛市行情启动,需要充足的弹药来打好地基,而后面加仓的比例则出于谨慎的态度进行补仓。

基金投资如何进行仓位管理?
基金投资的仓位管理因人而异,几乎每个人的仓位都有所不同,投资者对仓位的判断依据个人自身情况而定,不过大家不妨先弄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对现在的基金仓位会不会感到不舒服?这是一个相对体感的判断方式,也是间接测试自己的风险承受范围。 假设投资者投入基金的仓位是50%,当基金下跌10%时,是否能够承受?如果市场继续下跌20%的时候,你是否还能接受?如果此时难以接受,那可能当前50%的仓位过高了点。
第二,买基金的钱是打算长期持有还是短期?长期持有,仓位可以适当高一些,而如果是短期行为,在市场波动影响下基金净值起伏相对较大,因此仓位不建议过高。
第三,话说回来,基金投资的仓位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同样是五成仓位,对于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持有的心理体验和操作方法千差万别,投资者也需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发现、摸索适合自己的仓位管理方法。

此外,建议投资者永远不要满仓,最多9成仓位,以此分散风险,还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适时调整。站在长期投资角度,如果投资者持有某只优秀基金、追随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底仓基础上,当市场发生较大回调时,可以考虑适当逢低加仓逐步提升仓位,但并不是为了抄底、博反弹、赚一波就走。
虽然底部点位难以预测,但不同市场点位/基金区间净值可作为加仓的参考, 比如当上证指数下降至3200点以下,根据实际可使用资金情况适当提升比例;当指数进一步下跌至3000点以下,可再投资适当比例。跟进自己的资金安排,制定一套自适用的仓位管理方式。
同时,投资者也须注意在较长时间内学会锁仓。基金是长期投资,但也有人忍不住频繁择时交易,当持仓基金有5%收益时就手痒难耐,急于落袋为安,当持仓基金跌了2%时又急于“脱手”,反而频频错过“牛基”。所以,在非重仓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尝试长时间“锁仓”,以免错过更多的收益。
总而言之,投资者在进行基金配置时留有一定仓位,给账户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这样才能拥有更灵活的选择权利。同时,适时根据市场变化加减仓,也可以通过定投摊薄成本。
在动态仓位管理过程中,灵活的闲置资金也可配合招商银行“朝朝宝”使用,让钱不做闲钱。朝朝宝,上线六个月即得到六百多万用户的信赖,如果按照目前3%的年化收益计算,购入一万元朝朝宝,每天产生的收益有八毛多,同时“红利再投资”,每一分钱都有用武之地,轻松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
(作者:招商银行App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