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理性看待猪肉价格反弹,合理安排生猪生产出栏

南财快评李春顶,裴韬武 2021-07-21 15:29

近期猪肉价格小幅反弹,7月份以来,猪价基本稳定在成本线附近,未来猪肉市场供需将总体平衡,呈现逐步回归理性的趋势。农业农村部特别提醒广大养猪场户,“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了,不要再赌市场”。养猪场户需要保持冷静,理性看待此番价格回升。

具体来看,供给端前期压栏大猪逐渐消化,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需求端一方面受价格持续下降影响,部分地区猪肉消费提振,消费量出现小幅上升;另一方面本月以来政府层面两次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分别挂牌竞价交易2万吨和1.3万吨,并计划于7月21日启动第三次收储,数量为2万吨。在供需两端的共同用下国内生猪价格开始波动上升。

短期内的市场供给收缩并不意味着当前国内生猪市场供给能力的下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猪存栏量为4.39亿头,生猪出栏量为3.37亿头,均已回到2018年同期水平,且略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此外,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564万头,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这说明国内生猪产能较为充裕。另外,近期大猪的消化政府托市力量不容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市场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市场的供求关系。因此,此番生猪价格小幅反弹难以为养猪场户带来长期的盈利空间,当前的猪粮比价也仍然低于7∶1的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的政策措施。特别地,为避免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今年6月9日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明确设立了三级预警机制。

《预案》规定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至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在储备启动条件上:国家层面,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二级预警发布时视情启动;一级预警发布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地方启动临时储备收储条件参照国家层面做法执行。

从当前看,一个多月以来《预案》中设立的三级预警机制在引导养猪场户适度调节生猪产能、减少投机性二次育肥、引导压栏大猪及时出栏、减缓生猪供给阶段性过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养猪场户来说,虽然七月以来生猪价格基本稳定在成本线附近,略低于成本线,但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内生猪市场供需将逐渐趋于平衡。进入秋冬猪肉消费旺季以后,养猪场户盈利水平有望回归正常。

从近日农业农村部释放的消息来看,平抑扰乱国内生猪市场的投机行为,督促养猪场户淘汰低产母猪、引导有序出栏将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企业方面应当做好长期的节本增效各项工作,杜绝盲目压栏赌市场,助力恢复国内生猪产业的平稳生产。为进一步推进国内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政企合作未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发力。

一是加强生猪产能的监测预警。通过规模猪场直连直报系统,准确掌握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18万家规模猪场每个月的生产变化情况,并利用以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率为核心的调控指标,进一步增强国内生猪生产与市场监测预警的时效性与准确性。通过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使养殖场户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理性调整养殖规模,进而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稳住基础产能,避免生猪生产大起大落,营造有利于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抓好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发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行业协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和养殖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通过生猪养殖技术大讲堂、专家巡回讲座和入户指导等方式,推广清洗消毒、人工授精、精细化饲养等疫病防控和节本增效实用技术,提升生猪疫病防控和饲养管理水平,为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三是推进生猪产业的数字化改造。目前,重庆、广东等地部分企业已设立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旨在与全国畜牧总站合力推动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促进我国生猪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致力于延长或消减“猪周期”。此外,通过共享种猪核心群育种群遗传评估公开数据,开展服务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新品种和培套系推广、外种猪引进追踪评估等工作,力争改变国内种猪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进一步降低养猪场户的生产成本。

(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裴韬武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


(作者:李春顶,裴韬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