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追星也成为“高风险行为”,你永远不知道,真人偶像们在荧幕前表现出来的形象,到底是虚假的人设还是真实的“他”。要说追星,还是“养纸片人最安全”。
新兴事物总是驱使着相同爱好的年轻人抱团。打破次元桎梏的“纸片人”亚文化分食着各个圈层的流量。对粉丝来说,虚拟偶像的出现无疑为她们“无处安放的喜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作为一名虚拟偶像的粉丝,你同样可以打卡爱豆同款、关心“她”的作息时间,甚至为“她”拿下了一个新代言而欢呼雀跃。
如今,二次元形象的虚拟偶像,或许比大众想象中的更受欢迎。虚拟偶像的粉丝团体主要由“Z世代”构成,爱玩敢花钱的年轻人用真金白银和满腔爱意向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偶像回馈。初音未来发专辑、洛天依开演唱会、王者荣耀的无限王者团拿代言、叶修跨次元直播带货,凡是真人偶像能做的,“纸片人”们一项不会落下。人工智能、虚拟成像及5G技术的赋能,也让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虚拟偶像迭代加速,虚拟次元与真实世界的边界逐渐被模糊。
“宅文化”背景下,国内虚拟偶像的市场定位清晰,氪金玩家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据艾媒咨询预计,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将达34.6亿元,带动产业规模645.6亿元。随着虚拟偶像商业价值被不断发掘,其周边产业发展的能力会愈发强劲,商业应用领域也将更为广泛。
“虚偶”的粉丝经济
虚拟偶像一词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是以2D或3D形态存在的无真实本体的虚构形象。《超时空要塞》番剧里的林明美是早期的概念性人物,但真正被众人所熟知的初代虚拟偶像则是诞生于2007年的初音未来。
提到虚拟偶像,就不得不说初音未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歌手,她会中英日三种语言,没有绯闻永不疲倦,且在全世界拥有超过六亿的粉丝。初音未来最初是CRYPTON以雅马哈VOCALOID系列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开发的音源库之一,本身是一个可以编曲、调音的语音合成音乐软件。因软件销量不佳,公司试图将音乐库拟人化,以二次元形象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底层技术逻辑是将声优的数据采集进系统中做成“音源库”,技术合成的6种音色可驾驭不同曲风,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歌词和音符的方式直接“创作”歌曲。
粉丝的氪金力及虚拟偶像多维度变现的可能性,让这一赛道充满想象空间。爱奇艺发布的《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显示,全国有近4亿人在关注虚拟偶像,二次元圈层人数逐年增加。其中,Z世代渗透率达64%。在文化产业领域,粉丝市场独占一隅。饭圈中顶级流量的粉丝经济效应,虚拟偶像有过之而无不及。于资本而言,投资虚拟偶像更等同于投资其背后的粉丝市场。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中国网民追星情况调查》显示,有八成以上的网民都有追星行为,其中喜欢追虚拟偶像的有63.6%的网民。
初音未来在国内巡回演出的门票往往几秒就会售罄。受初音未来走红的启发,“纸片人爱豆”洛天依应运而生。诞生于2012年的国内初代虚拟偶像洛天依更像是初音未来的本土化复制,同样是由VOCALOID声源库孵化的歌姬式虚拟偶像,走粉丝共创的UGC模式。不同的是形象设定,头戴碧玉发饰,系中国结腰坠的洛天依糅合了更多国风审美元素。作为二次元聚集地的B站,为洛天依等虚拟偶像们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在目前国内活跃的40多个虚拟偶像中,洛天依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定价1280元的门票在3分钟之内就会被抢购一空。她坐拥着百万粉丝,与钢琴家郎朗同台合作,各类代言应接不暇,甚至还在全国最受瞩目的春晚舞台上一展歌喉。
在虚拟偶像的本土化过程中,愈来愈多的互联网大厂加入,孵化模式也由单一的音源库向多元化场景过渡。2018年,B站增持洛天依母公司上海禾念股份。2019年,B站与原股东奥飞娱乐达成股权转让交易,交易后持有上海禾念85.92%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洛天依也成了“B站一姐”。
“虚拟偶像与真实偶像存在本质性差别。”旗下拥有众多流量虚拟偶像的ASK动画CEO于沺向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解释称,从根源来说,虚拟偶像对于“打造”本身能够获得更强的回馈感,从视听感受到性格,都可以人为制造并进行最深度的后期持续干预。
虚拟偶像的成功并非偶然,国内不少社区对ACG(动漫、漫画与游戏)一直有着非常高的热情。虚拟偶像在设计之初就有明确的受众群体和主攻领域,其中,洛天依、ASK朵拉、王者荣耀“貂禅计划”及乐元素推出的“战斗吧歌姬”更倾向男性消费市场,而《恋与制作人》与无限王者团更着重女性消费市场。据艾媒咨询调研报告,53.2%的网民喜欢虚拟偶像是出于其形象设计,50.5%的网民是因为性格、定位等人物设定而喜欢虚拟偶像。
当然,在一定流量积累后,虚拟偶像IP开始逐渐商业化变现,跨次元合作将放大虚拟偶像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必胜客就曾邀请洛天依担任代言人,并且制作了相应的主题曲。此外,洛天依还与康师傅、护舒宝、KFC、欧舒丹、雀巢等知名品牌建立商业合作。品牌代言与跨界联名授权是虚拟偶像在B端的主要变现方式。截至去年11月,洛天依斩获的商业合作与代言超过30家,横跨快消、美妆、餐饮、洗护、时尚、汽车等多个行业。
资本入局 C端投入尚有限
与其说资本方关注虚拟偶像,不如说他们更关注与之相关的新技术。
就洛天依来说,“她”的声库使用基于日本雅马哈公司开发的VOCALOID歌声合成引擎,因为引擎需要不断更新,这使得洛天依做一首歌或开一场演唱会的成本都很高。有业内人士估算,如果算上供应商,制作洛天依的人数将达几百人。“这是一个高成本行业,需要不断研究科技的新玩法。”
中国的虚拟偶像经过多年沉淀后,不仅技术升级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次元壁,其商业生态也正逐渐成型。虚拟偶像不再只有歌姬角色,还有主播、网红、超模、idol等多种身份与职业。近年来,各大文娱厂牌也纷纷跨界联动推出自己的虚拟偶像。
“虚偶的投入是可量化且能够以阶段性进行拆分的,并非会比真人偶像的养成有更高的投入。”于沺向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介绍,目前看,赛道未来的变现端口是多元且极具想象空间的。“需要明确自家虚拟偶像的方向及人设,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技术研发和硬件投入及渠道分析,才能在未来获得优秀的变现效果。”
3月,虚拟偶像赛道头部企业“万像文化”已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领投,且是万像文化在10个月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万像文化自2019年底成立以来,已和摩登天空、保时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及B站、爱奇艺、日本Goodsmile等多家头部平台和行业高端品牌达成深度合作。公司业务范围集虚拟偶像的经纪代理、内容孵化、技术支撑、商业变现为一体,为虚拟偶像产业提供综合性服务。万像文化创始人夏冰曾任职于知名互联网和游戏公司,她认为,中国虚拟偶像市场正在以极快的破圈速度在泛娱乐、大众消费、公共服务等诸多场景里落地应用。
总的来说,虚拟偶像仍未成为投资界的热门赛道。
当下,虚拟偶像赛道的初创公司多为技术提供商,它们实现虚拟偶像的动作捕捉、图像合成、AI动作处理及图像处理等技术。2020年间,一批公司获得了天使轮、Pre-A轮、A轮等融资,融资金额在百万至千万元左右。其中,有公司获得大厂加码,如获B站融资的日本XR技术(是一种融合VR、AR、MR技术的扩展显示技术)公司LATEGRA。
另有IP运营公司,同样在2020年间获得了投资机构的注目。这些公司旗下的虚拟偶像大多已有足够庞大的粉丝群体,如去年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的一几文化,其公司旗下的虚拟偶像伊拾七已在抖音平台拥有1265万粉丝,获赞1.8亿。
(作者:许梦旖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