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群需要引起关注。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5亿人遭受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这一数目可能会增加到25亿。其中至少4.3亿人需要康复治疗,还有11亿年轻人因不良聆听习惯而处于永久听力损失的危险中。保守估计,我国的单侧性耳聋听障人士至少在4000万左右。”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主任卜行宽教授在“第十二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九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指出。
如何会造成单侧耳聋?卜行宽解释称,这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病毒感染以及耳及蜗神经发育不全等,后天因素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突发性耳聋,即“突聋”;第二是外伤,如车祸等事故造成;第三是听神经瘤。此外,如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和梅尼埃病等也常表现为明显的单侧听力障碍,但通常对侧也会有一些听损失。
实际上,耳朵一旦有一只听不清或听不见,会给正常的社会生活、学习等带来诸多障碍,甚至影响心理健康,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有人将单侧耳聋的危害比喻为“飞机缺少一侧发动机,虽能为飞行提供动力,却让转向等功能大打折扣。”
对此,也有多位行业专家表示,单侧耳聋不仅会对声音来源的定位有困难;同时,在言语理解和整个言语中枢上,对患者都会产生影响,尤其在噪音环境中,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会降低,从而严重影响生活影响品质。此外,对于非对称性耳聋,如果差耳一直不进行干预,更会产生听觉剥夺的现象。
在卜行宽看来,单侧耳聋已成为我国亟待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健康课题。单耳聋不但丧失了声源的定位能力,还严重影响双耳聆听在大脑的整合效应,造成沟通困难,工作和生活精力分散,长此以往,患者将逐渐失去自信,表现焦虑、抑郁等,影响身心健康。
对于突发性聋,卜行宽建议在三天内干预,如果未能及时诊治,恢复听力的难度变大甚至丧失。
而对于先天性因素,卜行宽认为,预防最为重要,如防止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做好遗传性聋的咨询等。在处理方面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以手术、药物或助听辅具使其康复。
后天性因素造成的单侧耳聋,例如突发性聋,发病后应作为急诊,首先使用药物进行抢救治疔,对听力恢复不了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可验配不同类型的助听器,甚至人工耳蜗植入。在实际临床中,多数患者愿意选择助听器。
不过,目前在国内实际临床中,对传式助听器、骨传导听力系统设备及人工耳蜗等方式都存在如音质欠佳、佩戴不适、手术风险大、价格高昂等痛点,市场上能够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也很少。
北京听力协会常务理事郗昕教授以基于非植人式骨导助听装置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为基础研究形成的《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对成人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干预早期的听力学成效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非植人式骨导助听装置对单侧耳聋患者听力状况有明显改善。
郗昕介绍称,本次“牙骨传导听力系统成效分析”共有18名单侧听力损失人士中参与调研,其中包括先天或自幼单耳失聪8例,突发性耳聋7例以及梅尼埃病、听神经瘤术后、慢性中耳炎术后等听障人群。
“牙骨传导听力系统成效分析”表明,参与研究的18名单侧听力损失人士在佩戴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产品后,空间听觉、言语识别及听音质量的得分均有显著性的改善,并且品音能够改善患者克服在噪声环境下的语言识别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据介绍,声佗医疗旗下品音牙骨传导系统产品将牙作为一个“天然与颅骨整合在一起”的基座,替代了BAHA外科植入的钛钉基座,既能完全无创地达到外科植入式骨导解决方案的效果,又能保证声音传导质量,效果可与奉为“金标准”的外科植入相媲美,但是其价格却仅有三分之一。”
卜行宽表示,希望未来能与更多临床专家、科研机构和院校携手,持续加大听力损失的预防、诊治和康复的研发力度,积极探索创新耳科和听力保健整合进全民健康覆盖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萍 编辑:徐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