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建银国际首席策略师赵文利:下半年“北水”净买入港股 可达2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丽娜 香港报道
2021-07-29 05:00

港股连日大幅下挫,恒生指数今年迄今为止大跌7.28%,跑输其他主要市场。截至7月28日收盘,恒生指数收报25473点,盘中止跌回升387点或1.54%,结束三连跌,大市全日成交2813.06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数据显示,通过港股通渠道流入香港股市的“北水”正紧锣密鼓地换仓,在低位持续买入腾讯控股、美团、小米等科技龙头股。以7月27日为例,南下资金净流入美团、腾讯控股、平安好医生的资金分别达到21.32亿元、10.35亿元、9.06亿元,同时资金大幅流出港交所、中国移动、安踏体育等。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量一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流入,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港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沪港通及深港通今年上半年成交总额逾5.34万亿元,相当于港股主板成交的23.53%,占比较去年同期显著提高8.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南下”资金净买入金额达4647.62亿元,为去年全年的69.2%。

然而,建银国际首席策略师赵文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南下资金的大规模净流入难以持续,“这种净流入的趋势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今年下半年总的净流入规模预计在2000亿元左右,所以全年可能是在7000亿元的水平。”

事实上,“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的规模已从4月及5月各逾400亿元,大幅下挫至6月的仅50亿元。截至7月27日,“港股通”连续7个交易日录得净流出,创2018年12月初以来最长的资金流出纪录。

成长股有望逆袭

《21世纪》:一直以来,港股跟美股的联动性比较强,市场对于最近美联储主席的表态是怎么解读的?这对港股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赵文利:港股的流动性主要受美国影响,因为港元和美元是挂钩的,在联系汇率制度这个框架下,香港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所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香港的整体的资金面影响是非常大。可以参考2013年紧缩恐慌的时候,市场在逐渐意识到货币政策最宽松的拐点已经见到,那么未来会面临一个逐渐紧缩的情况,市场的心理上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所以2013年当伯南克在国会开始提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其实美国的股市包括大类资产已经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应。当时新兴市场其实资金外流压力也比较大,但一般是在前期体现得比较多。这一次我觉得大致节奏上也是一个类似的情况。像今年第一季度我们看到美债收益率大幅的攀升,实际上就是在体现了美联储未来在紧缩上可能必须要做的东西。现在来讲,美债收益率又回到之前比较低位的情况,所以这方面的影响变得比较低。那么下半年美国国债收益率反而不是一个主要的风险,资产波动的影响反而是美元的变化比较重要。

我们认为,美元虽然在长周期上市场普遍是看贬的,因为这一轮放水的规模非常大,美国的竞争力可能也在一个长期走下坡路,但是我们看到短周期,比如从一年的窗口来讲,特别是下半年美元还是一个偏强的情况。在美元偏强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的资金普遍是有外流的情况。稍后如果美国有明确的收紧货币政策动作,美息还是会往上走的,这个套息交易平仓的压力会比较大。后续在一些风险资产,特别是新兴市场上停泊得比较久的海外资金,有可能是阶段性的向外走。所以在这个阶段里面,前期估值比较高,涨幅比较大的一些风险资产下行压力比较大。

《21世纪》:恒生指数跟这个标普500指数的比例,已经跌到了近年来的新低。这传递了什么信号?

赵文利:我觉得一方面是跟整体的不同经济增长阶段有关。香港告别了比如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期以及香港经济起飞期之后,整体的盈利成长速度是在变慢的,而且国际投资者给香港的一些权重股的估值水平也没有之前这么高,最典型的像中资金融股,中资一些比较龙头的电讯股,估值比刚上市,或者说繁荣阶段已经低了很多,所以香港市场是一个金融属性和传统行业仍占主导,特别在恒生指数里体现得比较多。

未来我觉得一方面恒指公司在做一个比较深刻的改革,成分股的数量上未来也是扩容,从行业的结构来讲,未来一些代表新经济成长的行业也会占比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新的上市公司不断的来港上市,带领恒指向上的一些成分股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在历史上我们也看到就是恒指它不断创新高,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新公司不断的把指数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去。

《21世纪》:年初以来大宗商品就是在全球的各大资产中领涨,价值股跑赢成长股,但现在疫情、债息这些不同的因素发生了改变,下半年成长股是否可以逆袭?

赵文利:上半年价值跑赢成长也是跟经济周期本身的一些特征有关,所以上半年美国经济加速复苏的过程中,这些受益于经济周期的一些品种涨幅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今年第二季度美股表现已反映出美国经济达到最高点,未来也会逐渐向下走,受一些经济复苏影响的强周期的股票,在下半年的表现可能没有上半年这么强。从价值成长切换的一些主要因素来讲,一方面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半年对整体的成长股的打击比较大,但是下半年我们看到货币政策实际上对利率的影响本身已经没这么强了,下半年科技成长股的估值有修复的空间。

从疫情本身的变化来讲,上半年疫情是持续向好,所以第三季度如果经济解封本身没有市场预期的这么顺利,甚至有一些反复,那么对价值股的打击也会比较大,反而会有利于科技成长股。尽管上半年科技成长股的盈利下修的幅度比较大,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高,所以从中报以后,一些核心盈利维持动力比较好,可见度比较高的公司,在估值回落之后,我觉得性价比还是比较高,可以理解为已经利空出尽的。

科技股抄底买入机会

《21世纪》:从港股市场来讲,南下资金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今年来看,南下资金在港股市场有哪些变化?

赵文利:今年一季度南下资金放量流入香港,当时大家都说新一轮的港股大时代来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一轮虽然南下资金流入的速度很快,但它的持续性并不是很强,某种意义上来讲主力军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次是以公募基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前几次像2015年、2018年等则是以私募散户,还有一些银行保险系的资金比重比较高。相对来讲公募基金的管理能力,对于市场的把控可能会更强。但问题在于产品发行的高峰期,其实机构也有抱团取暖或者扎堆的一个情况,所以造成了一季度的流入速度非常快,但可持续性就比较差。今年上半年净流入香港的南下资金接近5000亿元左右,大大超出以往同期的水平,那么下半年可能是回归一个细水长流和双向波动的情况,就是短暂有流入有净流出。

但是整体来讲,这种净流入的趋势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今年下半年总的净流入规模预计在2000亿元左右,所以全年可能是在7000亿元的水平。从长期趋势来讲,南下资金还是在不断增加对港股的一个配置,特别是我们看到一些中概股回归,港股科技成长股、生物医药股,以及一些特色消费股,对机构投资者的长期的配置价值已经很高。

《21世纪》:港股持续调整,南下资金近期是否出现了换仓潮,或者是在板块或个股配置上有哪些变化?

赵文利:这个现象是因为上半年的时候流入港股的资金在科技龙头上配置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现在是减仓的时候,所以一些拥挤化的交易就使得前期比较热点的品种在近期资金流出的程度也较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机构投资者,长线投资者他们在选择香港投资标的的时候还是会考虑更长期。

所以,短期虽然有一些资金的波动,但是最近的一两个月,这些个股的抗跌能力已经比较强了。有些资金还在继续减持,但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些资金也在不断的在底部买入,所以我们觉得可能下半年这些超跌的成长股,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长期逢低买入的机会。

《21世纪》:从港股上市的科技股来说,投资者可能最关心的是现在是不是该抄底买入的好时机?

赵文利:这些股票增长最快或者说估值最高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一个是全球流动性最宽松的阶段正在画上句号,或者进入一个拐点期。他们的高增长阶段,其实以往有些是来自于垄断的利润或者外延式的并购,所以这就造成了它未来可能会回归一些比较内生增长的情况。这些龙头的先发优势还在,而且核心竞争力还是比较好,所以去除了过高的估值以及一些虚增的增长之后,它的核心的价值还是在的。

当估值回落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我觉得长线投资者在这个阶段上逢低买入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另外一些中小型的公司也是值得关注,美国的漂亮50行情结束之后,中小盘的科技成长股还经历了长达10年以上的比较繁荣的阶段。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在配置上可能一些大型的中型的龙头有长期配置价值,一些中小科技股,在个股的深挖上,可能会走出阿里、腾讯、美团这样的一些企业。投资者的目光就应该着眼于未来一轮科技创新。

(作者:朱丽娜 编辑:陈庆梅)

朱丽娜

记者

21海外版资深记者,关注香港财经、科创、大湾区所有好玩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