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千里: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科创专题对接,现场签订6项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融合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深圳报道
2021-07-29 23:10

7月29日,2021年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专题活动——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接会在深圳举行。

会议现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有关单位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深圳方大智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创新主体签订6项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项目覆盖轨道交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视频文创等产业领域。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颜丙花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此次湖南农业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签订的是《生物资源与农业研究所合作协议》,将为湖南省农业有机固废高效资源化和农业领域碳减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我们属于高校合作项目,香港浸会大学在功能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湖南农业大学在工艺设计、工艺流程方面具备创新优势,通过双方的技术合作能够形成优势互补。”颜丙花表示,“而且湖南是农业大省,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及畜禽废弃物需要处理,存在技术转化市场。”

湖南省科技厅披露数据显示,目前湖南全省共拥有8家国家高新区,13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水稻、生猪、油料等农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面向“十四五”,湖南进一步提出实施十大农业千亿产业链创新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发展的侧重点不太一样,湾区可能更偏向电子信息及金融领域,湖南因为在农业资源方面具备优势,可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研究更为深入。”颜丙花表示,针对不同的比较优势,未来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合作可实现错位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王素梅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与湖南两地具备不同的比较优势,比如深圳拥有很多高新技术产业,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机车制造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湖南株洲。湖南省科技厅披露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均占全国四分之一。

“竞合是常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与全国其他省市的合作应当是全方位的,“内地部分核心城市在基础研究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大湾区的科创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创新方面。”

汪云兴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约有8600万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量的6%,粤港澳大湾区GDP约达11.5万亿,约占全国11%,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R&D)占全国比重约达12%,“大湾区是一个人才、科技、经济都非常密集活跃的区域。”

“在今年香港城市大学创业培训计划首批遴选出的21个天使团队中,就有将近60%-70%的团队愿意落户大湾区。”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陈俊铎表示。

在粤港澳大湾区11地市及特别行政区中,深圳的产业创新优势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2020年,深圳辖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600家,创业密度也达到全国第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邱宣表示,湖南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合作空间非常广阔,深圳也将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深化与湖南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两地在搭平台、聚人才、兴产业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携手谱写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新篇章,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