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黄翔:疫情走势成美联储缩表关键因素 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

21世纪经济报道 施诗 上海报道
2021-07-30 05:00

美国东部时间7月28日,为期两天的美联储议息会议落下帷幕。在会后的利率决议声明中,美联储表示,在实施缩减购债规模计划之前,美联储希望实现的两大经济目标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看到就业市场的复苏之前,美联储货币政策仍有需要挖掘的空间。

美联储鹰鸽不明的表态令市场略感迷茫。事实上,此前美联储官员们的表态也意见不一。对此,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黄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美联储官员们出现分歧很正常,美联储缩表的时间仍需观望疫情的发展。

受全球主要央行退出QE、疫情反弹、通胀风险攀升等因素影响,包括A股、恒指在内的全球主要股指波动加剧,引发投资者的担忧。不过,黄翔认为,“除非美股指数出现大的回调,触发了投资者对经济重新开放,以及对需求方面的进一步忧虑,否则外围市场对A股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小的。”

黄翔预计,虽然下半年低基数效应正在消退,但是总体而言,如果对比2019年的水平,中国经济还将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复苏状态。

美联储缩表时间需视疫情决定

《21世纪》: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央行,美联储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近期,美联储官员们对缩表和加息的意见出现分歧。你认为美联储何时会开始收紧货币政策?

黄翔:我觉得出现分歧很正常。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实际数据表明通胀的压力正在上升。这不单单是在局部地区,而是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从债券收益率的角度来说,前期到了一个相对高点,当前又慢慢往下回落。

我觉得,现在大家的确在市场和央行的动作方面都有一定分歧。这个场面,以前还是不多见的。接下来要看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疫情怎么发展。如果疫情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重启仍有拖累的情况下,整体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间点可能要进一步往后推。因此,疫情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

《21世纪》:如果美联储宣布缩表的话,是否将导致新的“缩减恐慌”?

黄翔:如果开始缩表的话,倒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大家已经谈论过很多次,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预期。当然,从静态角度来看,缩表肯定会对债券收益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不是当前最重要的,当前最重要的点是大家对经济重启前景如何判断。这也是我觉得目前还存在分歧的一点。

中国政策有较多弹性

《21世纪》:一旦美联储宣布退出QE,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黄翔:我觉得中国的政策其实有很多弹性。比如,从2020年疫情刚开始时,中国迅速推出一轮货币和财政的宽松政策。进入2020年下半年,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快速重启的前提下,政策开始向稳健常态化回归。目前从经济恢复角度而言,各方面数据显示经济已经恢复正常化到一定程度。当然,并不是每个领域都是非常均衡,有些领域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但在货币、财政政策,包括TSF(社会融资规模)、M2及银行信贷数据来看,现在也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中国在政策方面有很多的弹性,可以应对全球一些比较突如其来的事件的发生。

《21世纪》:中国人民银行在7月上旬已经全面降准,在你看来,全面降准是否利好A股?

黄翔:从政策信号角度来说,应该是。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在降准以前,基本上政策方向上还是偏紧一点的。不管最后央行给外面的基调是怎么样的,动作方面还是比较紧的。但是从降准开始,我觉得释放出的信号是,接下来进一步偏紧的政策立场会有所微调,后续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宽松动作出台。不过,这要看外围市场的以及国内的一些事件的走势。这样反而会有更多的自由度。

投资者仍需消化监管变化

《21世纪》:回顾上半年,创业板指数远好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上半年A股行情出现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黄翔:对,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如果看MSCI、海外中概股、恒指的科技板块的话,其实上半年的表现跟A股是相反的。我觉得可能需要研究每个子板块的驱动因素。可能因为这些互联网平台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所以相对没有下调的压力。但是,一些新兴行业在创业板上市比较多,对整个板块产生往上带动的动力。

不过,香港正好是相反的情况。这些平台类的公司因为监管环境发生变化,都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同时,其他的一些相对旧经济的板块,反而在行业基本面改善的情况下,都有转好的趋势,所以它们的表现相对是比较好的。恒指里,具体的板块也面临分化的趋势,但跟A股正好反过来。

《21世纪》:随着对赴美上市企业的监管加严,这是否会利好港股呢?

黄翔:对,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从去年5月开始,美国政府和证监会(SEC)出台了关于会计审计底稿政策调整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我们当时也写了个报告,探讨海外回来上市的动向,过去一年多时间一些头部公司基本已经完成港股二次上市。有些中型公司则选择回到A股上市。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感觉是有一些本来还想去美国上市的公司可能要三思而行。有一些在那边已经上市的中型公司也有动力来香港做二次上市。整体来说,对香港资本市场而言,我觉得还是比较正面的,在行业的代表性以及整个行业的宽度和深度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加强。

中长期看好新能源行业

《21世纪》:我们再来看看下半年A股。在你看来,下半年A股的行情将如何演绎?

黄翔:A股方面,我们对沪深300维持5600点的目标展望。现在有10%左右的一个幅度。我觉得,基本上整个经济的复苏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可能从边际上面来说,是慢慢在好转,对股市也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21世纪》:你最近建议投资者应坚持配置新经济行业和新产业。这背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黄翔:我们刚刚发布了半年的策略报告。我们的目标,这个基准是用MSCI中国指数。这一指数里平台公司的比例较高。在这方面,我们反而是减少了平台公司的投资比重。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投资者,特别海外投资者,对最近的监管变化存在一些忧虑,他们需要多一点时间消化。三到六个月,可能对它们平台经济板块的表现是有一定的压力。但对一些传统经济板块,目前看来,由于存在供应紧缺的情形,同时局部地区的需求仍然旺盛,我觉得接下来也会支持这些公司盈利进一步提升。所以,要从两个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从我们用MSCI中国指数这个基准来看的话,我们下半年反而加多了传统板块的比重。

《21世纪》:当前碳中和、碳达峰是非常热门的话题,这利好哪些板块的表现?

黄翔:这真的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们今年早些时候也出了个报告,是讲能源安全的。其实主要是讲中国以后怎么样往零排放的方向走。这个不单单会影响到传统行业的转型,也会对新能源行业有进一步的促进。像新能源车、新能源设备公司这方面的发展,从中长期来看,都会是比较良性的。

《21世纪》:从去年至今,新能源板块已经涨了一轮。那么,涨势能否延续?

黄翔:有一部分也有一些回调。因为有些是在美国上市的,他们可能受一些事件的影响,有一定回调。但是,从整体新能源行业发展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看远一点,五到十年的话,这个投资方向还是比较确定的。

《21世纪》:我们可以注意到,7月以来,欧美股市波动的加剧。这对A股和港股有哪些影响?

黄翔:这对A股的影响没有香港的市场的影响大。因为香港市场也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跟全球资金的对接就比较明显。A股现在虽然有深港通、沪港通,但是总体来说,它还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所以从我们历史数据研究,以及大家最近可以看到,A股的表现跟美国科技股指数的表现相对相关性是比较低的,没有香港指数跟美国指数的相关性那么高。所以,除非美股指数有一个大的回调,触发了大家对经济重新开放,以及对需求方面的进一步忧虑,否则外围市场对A股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小的。

《21世纪》:具体到投资机会上,投资者应该如何操作?

黄翔:从板块来讲,我们如果还是用MSCI中国指数来看的话,现在我们相对重仓的行业是能源行业,还有公共事业板块的大部分新能源行业。更重要的是高端制造业板块,这部分我们现在的比重很大。

三季度将是通胀关键节点

《21世纪》:6月,中国和美国的CPI、PPI仍在高位运行。对此,你怎么看?

黄翔:这个还有待观察,因为PPI很多都是受到进口的大宗商品的价格的影响。这部分我们要观察是不是在未来几个月可以稳定住。另外还要观察的是PPI向CPI传导的程度和速度。CPI目前因为一些猪肉价格因素而面临下行的压力。所以目前来说,通胀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还没有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21世纪》:根据你的判断,是否已经出现PPI到CPI的传导现象?

黄翔: 从公司角度来说,有一些。但是从数据角度,我们看得还不太明显。比如,有些制造业的企业通过一些加价的行为把输入成本的一部分转嫁到下游的产业。但是,从一个整体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到这个迹象还不是特别明显。

《21世纪》:你预计何时可以判断通胀指标见顶?

黄翔: 我觉得主要看三季度。因此,我们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观察一下。

《21世纪》:哪些因素会成为通胀见顶的标志?

黄翔:主要还是外围的大宗商品。目前也处在一个波动的阶段。如果外围经济对整体经济重开、对疫情的进一步发展都有一些忧虑的话,可能通胀压力还不会像前面几个月来得那么猛烈。

《21世纪》:市场关于通胀的讨论愈演愈烈。你认为通胀是短期还是长期问题?

黄翔:我不倾向于说通胀一定形成一个长期问题。现在很多讨论,都觉得通胀是一个非常长期的问题,但是我觉得里面最大的变量,就是我们对疫情的控制,还有经济重开的速度和幅度,这些我们都要进一步观察。

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依赖度正在降低

《21世纪》:你怎么看待下半年全球经济跟中国经济?

黄翔:我觉得全球经济在一个很好的复苏阶段,但是最近的一些疫情变化,让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重开蒙上了一定的阴影。

中国经济方面,相对来说,透明度是比较高一点的,能见度也是比较高。虽然我们看到下半年低基础效应正在消退,但是总体来说,如果我们对比2019年的水平的话,其实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复苏状态。当然像出口、房地产投资等板块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可能在下半年要面临一定的压力。那么,我们要看看其他的投资方面能不能维持一个相对好的水平。但总体来说,整体经济仍处在一个复苏阶段,然后随着低基数效应消退之后,会有一定放缓的迹象。但是,从货币和财政政策角度来说,灵活度是比较高的。

《21世纪》:在你看来,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增长点在哪里?

黄翔:我觉得还是依赖于基建,包括在制造业的投资方面能否触底反弹。出口方面,我个人不是看得特别悲观。因为如果疫情方面有变化的话,可能对出口还是有一个比较正面的支持。

(作者:施诗 编辑:陈庆梅)

施诗

海外版记者

长期关注美国政经动态和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情况,追踪娱乐、体育、医药、文旅等领域的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