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股和债市接受了鲍威尔“通胀暂时论”,几乎选择了“无视”通胀,但众多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通胀和供应链压力。
众多美国企业已经对物价上涨压力担忧不已,通用电气、3M、联合利华、宝洁等一批企业都成了“受害者”,通胀成了笼罩火爆二季报的高频词。
美国银行本周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上市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及“通胀”的次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超过1000%。在过去几周,很多公司都在电话会议上提到将用涨价的方式来对抗劳动力、原材料和其他成本的上涨。
不过,从长期的角度来看,通胀和供应链问题可能不会长久持续。联博股票资深投资策略师黄森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通胀问题是暂时性的,明年应该会恢复到相对正常的水平。假设通胀真的非常严重,美国国债收益率会大幅度下跌,收益率则会上行,但近期国债收益率却有所下降,这说明市场预计未来通胀会回归到比较正常的水平。
被抑制的需求、全球供应链短缺和不断飙升的大宗商品价格共同导致了通胀上升,迫使各大企业做出艰难抉择:要么自行消化成本、眼睁睁看着利润缩水;要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涨价举措具有滞后性,利润也会受到一定挤压。
美国通用电气27日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尽管收入显著增加,但与多家近期公布财报的公司一样,业绩前景面临通胀压力的威胁。
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表示,通用电气也受到通胀的影响,下半年通胀压力将更大。通用电气通过提高售价、改善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消除浪费和提高生产力等手段来管理通胀压力。
工业生产商3M公司27日在公布最新季报的同时也警告称,原材料和运费成本飙升将影响其年度利润,也影响了其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3M上调了产品价格,但未能抵消成本上升的影响,这也对部分业务的利润率构成压力。3M将全年原材料和物流费用从先前预测的每股0.3-0.5美元上调至每股0.65-0.8美元。
对此,3M首席执行官罗曼表示,下半年通胀将对公司持续形成压力,从聚丙烯、化学品到其他原材料,以及物流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步伐仍没有平息的迹象。
此外,跨国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也表示,公司正面临着10年来最大的成本上涨压力,利润率受到大宗商品、包装和运输价格飙升的挤压。联合利华二季报显示,由于成本通胀加速,今年上半年,其基本营业利润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至18.8%。
具体来看,联合利华个人护理产品生产中使用到的棕榈油价格较去年上涨了70%,此外,大豆油成本增长了80%,原油成本上升了60%,海运成本增加了40%-50%。
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乔安路(Alan Jope)指出,成本波动和价格上涨让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得更难以预测。随着原材料、包装和运输成本飙升,公司正面临1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压力。
为此联合利华将加速上调一系列产品的价格,应对各环节成本全面上升的局面。联合利华首席财务官Graeme Pitkethly对记者表示:“我们将不得不采取幅度更高一点的涨价措施……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成本影响和价格落到我们的客户和消费者手中之间有一个滞后期,这在某些国家是很大的一个影响。”
联合利华竞争对手也面临相似局面,宝洁正着手将纸尿裤和女性护理产品的价格提高5%至10%。宝洁首席执行官大卫•泰勒在《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示,通胀是“真实存在的”。“纸浆、纸张、一切和油有关的东西、塑料包装都在涨价。卡车运输成本大幅上涨,海运运费大幅上涨。各方面的成本都在上涨……”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可口可乐也已经表示,将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应对大宗商品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除了通胀问题,供应链问题也让企业饱受困扰,已经成为“卡脖子难题”。回顾二季度财报,绝大多数公司业绩都轻松超过了分析师预期,但同样很多公司也都对供应链紧张的局面颇有微词,这在零售、建筑、食品等行业最为常见。
受疫情干扰,供应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困扰,从亚洲到美国和欧洲的集装箱运费早前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全球知名集装箱企业赫伯罗特公司表示,“航运业的现状极具挑战性:船只运力非常紧张,空集装箱稀缺,某些港口和码头的拥堵状况始终未成出现真正改善。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到第四季度。”
让众多公司更加困扰的是,不但是航运,卡车司机紧缺让陆运也成了难题。去年疫情暴发后,美国卡车司机成为了头一批被解雇的人群。尽管今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卡车司机的招聘步伐却远远跟不上市场的脚步。
而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发放失业救济补助十分慷慨,令许多此前遭遇解雇的卡车司机并不急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同时这份工作强度也相对较大,阿拉巴马州卡车运输协会的马克·科尔森表示,“这无疑是一份重要的工作,薪水相对较高,但在公路卡车运输的工作中,他们的劳动强度也比正常工作要高许多。”
美国运输部长Pete Buttigieg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眼下供应链正出现中断现象,包括港口堵塞、卡车司机短缺问题等,美国政府将即刻研究解决供应链问题的方式。
从不同行业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对供应链问题的感受恐怕最深,最先遭遇缺芯冲击,相关影响也真切地反映在了财报上。
28日福特汽车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二季度汽车产量足足下降了一半,而元凶正是芯片短缺。其他汽车制造商大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日产CEO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上半财年芯片短缺对其产量的影响足有50万辆之多,日产还警告称,芯片短缺将会持续影响公司第三季度的汽车产销量。
而在供应链问题持续紧张之际,即使强大如苹果也未能幸免,未来芯片短缺可能会持续限制苹果的硬件供应。库克表示,如果能解决芯片短缺有关的问题,苹果二季度可以做得更好。“这极大程度影响了Mac和iPad的销售。”
对于未来业绩,库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苹果公司正面临与芯片相关的供应限制,这将影响公司第四财季的iPhone和iPad销售。
但库克拒绝预测芯片短缺是否会持续到截至12月底的2022财年第一财季,这一财季通常是iPhone销量最高的时候。研究公司CFRA分析师安吉洛·齐诺(Angelo Zino)表示,苹果可能会囤积下一代手机所需的芯片,而这可能会损害现有型号产品的供应。
电子供应链分析公司Supplyframe近期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全球半导体短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第一季度,并持续限制汽车等行业的生产。在芯片市场本就已经严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近期中国台湾地区又出现缺水和新冠疫情二次暴发,当地半导体生产和封测环节都受到了阻碍,芯片供应短缺问题进一步恶化。
AKHAN Semiconductor创始人Adam Khan表示,芯片供应紧张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第二季度,他强调,“这个期限是比较保守的,实际上短缺情况可能持续更长,而且影响面更大。”
展望未来,黄森玮表示,疫情扰乱了供应链,芯片等一系列产品出现短缺现象。但从长期来看,这个问题不会一直持续,未来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作者:吴斌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