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Talk丨安信基金总经理刘入领:做好“固收+”不靠趋势和热点,靠定力 目标是做养老产品替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域 深圳报道
2021-07-30 10:27

“固收+”基金并无统一的概念界定和选择标准,投资者该如选择优质的产品搭上顺风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说过,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唯一的免费午餐。在上半年的震荡市场中,这个观点再次得到了印证。

中金公司最新统计显示,2021年二季度,超过95%的“固收+”产品获得了正收益,上半年超过91%的“固收+”基金收益为正。同时,“固收+”基金的数量规模进一步攀升,突破2万亿元大关。

在备受稳健型投资者青睐的同时,攻守兼备的“固收+”基金也成为当下最出圈的投资品种。

但是目前市场对于“固收+”基金并无统一的概念界定和选择标准,投资者该如选择优质的产品搭上顺风车?

为此,我们走进安信基金,了解这家打造出二季度净申购份额居首的“固收+”旗舰产品的基金公司的投资方法论。

安信基金总经理刘入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认为做好‘固收+’业务,不是靠抓趋势抓热点,而是靠定力。牢牢地锁定目标客户群体的理财需求,把客户能够承担的风险、期望的目标收益率搞清楚,定好投资框架并且不背离,这就是定力。”

做好“固收+”不靠趋势和热点,靠定力 

21世纪:“固收+”产品成长为主流的投资品类,发力“固收+”业务的基金公司也很多,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 

刘入领:我们从来不认为一家公司就可以把“固收+”做好。我们希望和业内同行一起来界定“固收+”的赛道,一起完善相关的投资方法论,把“固收+”业务做大做强。

“固收+”业务发展起来之后,后续空间非常大。比如现在市场想到的定位是银行理财产品替代,将来可能是养老产品替代。

如果我们的仓位稍微往上调,回撤又控制得很好,投资者买这种产品就可能有信心长年累月地持有,每年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红。所以这是无比庞大的一个赛道,解决了中国老百姓最基础的理财需求。

这个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参与者需要有清晰的投资理念、选股逻辑,比如说现在可能成长股非常好,但千万不要因为觉得科技股涨得非常好就一股脑冲进去。如果在当前这个时点买了一些高估的科技股,可能会出现完全无法解释的回撤,辜负了那些买“固收+”产品的投资者的信任。这是不行的。

所以我认为做好“固收+”业务,更多的不是靠抓股票的趋势和热点,反而靠的是定力,就是说牢牢地锁定目标客户群体的理财需求,把客户能够承担的风险、期望的目标收益率弄清楚,定好投资框架并且不背离,这就是定力。不管股市多么喧嚣,不管某一类风格多么强悍,我们追求的就是稳稳当当。这种定力对于做好“固收+”至为关键。

基金公司能不能做好“固收+”业务,考核体系、底层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如果一位基金经理本来做得挺好,但公司的考核体系特别重视短期重视锐度,强调一定要跟同类的灵活配置型的基金排名,他怎么可能安心做“固收+”投资?

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赛道界定清楚,方法论进一步完善,让老百姓对这个产品的认可更到位,“固收+”就有可能发展出一个非常大的赛道,真正地解决中国普通老百姓最底层的理财需求。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固收+”业务的前景和未来。

在这种理念下,也许业内有那么五六家基金公司做得非常好,大家的格调都比较高,都坚持正确的方向,也许对我们会更有利。

做好“固收+”产品需要“表里如一,前后一致”

21世纪:“固收+”基金是资产配置产品,公募基金在“+”的策略上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固收+”产品都是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可能还有一些FOF,您对于“固收+”产品的定义是怎样的? 

刘入领:灵活配置型基金可能偏股也可能偏债,从基金契约上讲它的策略选择空间比较宽泛的。

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基金公司,当决定用一个产品做“固收+”策略的时候,是需要非常清晰地界定权益仓位中枢的,然后界定目标收益率、目标胜率、最大回撤的控制。这些问题是需要事前明确地、扎扎实实地写到考核制度里的。

在渠道端、机构销售端,我们无论跟机构客户还是普通老百姓沟通这些问题的时候,都需要事前谈清楚。要“表里如一,前后一致”,对外怎么讲的,对内就要怎么定考核标准。同时风险控制委员会对权益仓位进行严格的管理。我们的团队不会偏离自己的定位,即便基金经理受不了市场的喧嚣和引诱想去做风格的漂移,风控和考核方面也早就定好了框架,限制有关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在一家基金公司内部对“固收+”产品的认定过程非常重要。我们内部很早就完成了这个过程。目前可以说我们对每一个“固收+”产品的定位都非常清晰。

当然还有一些产品的权益仓位是可以调整的,通常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比如每一块钱净值挣到了六分钱收益,那么根据契约约定,权益仓位可以根据一定比例往上调(比如“安信民稳增长”就是这样设定的),当然也还是有一个上限是不能动的。这个比例上限也是由风险控制委员会设定的,基金经理如果要想突破,必须向风险控制委员会进行汇报并获得批准。总体而言,“表里如一,前后一致”这8个字是对“固收+”业务取信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特别重要的一个原则。

“固收+”这个业务发展速度会非常快,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这一背景下,早期我们先行半步的机构特别希望把这个业务做得比较规范、有格调、有规则,这样就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做好“固收+”投资需要“拆墙”和“立柱” 

21世纪:资管新规后,刚兑预期逐渐打破,银行理财面临净值化转型压力,固收+产品从投资的“可选项”变成“必修课”,安信基金作为业内较早试水“固收+”业务的公募之一,请谈谈公司“固收+”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刘入领:为了向客户提供绝对收益策略产品,从2015年开始,公司做了多种尝试。随着资管新规出台并落地,银行产品净值化和信托产品打破刚兑的方向得以确定,“固收+”产品的潜在市场从朦胧变得非常真实,我们决定进一步拓展“固收+”产品线。

为此,公司设立了混合资产投资部,专注发展“固收+”业务,对“固收+”产品线做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并开始布局持有期的“固收+”产品。

目前根据初步估计,业内已经有十余家基金公司设立了混合资产投资部类似的部门。

安信基金设立这个部门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拆墙”:长久以来,基金行业里,固收、权益投资团队各自为政,仿佛中间有堵无形的墙。我们设立混合资产投资部反映了公司管理层拆除这堵墙的决心,目的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固收+”业务发展的内部环境。第二,“立柱”:商鞅变法有所谓“城门立柱”,我们也希望让有专长、有经验的团队做出个样板,给他们足够的肯定和奖励,从而带动其他团队从事“固收+”业务。

股票和债券本质上明显不同,投资和研究都必须实现专业化。所以在投资层面,公司鼓励权益基金经理与债券基金经理自愿地“结对子”,形成默契的“双子结构”,为客户打造靠谱的“固收+”产品。在研究层面,我们强调研究平台的开放性,即权益研究部要支持全公司所有组合的股票选择工作,固收研究部也要支持所有组合的债券选择工作,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研究成果的共享。

与渠道合力“挑选合适的投资者”

21世纪:“固收+”产品对于投资人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在“+什么”和“+多少”的策略上,请谈谈安信有没有给投资者画像,适合公司产品的是哪一类投资者,他们的收益预测和回撤容忍是多大?

刘入领:安信“固收+”产品的定位是为客户提供风险较低、业绩稳健的产品,满足低风险客户的广泛理财需求。通过充分发挥公募基金在股票和债券这两类资产上所积累的主动投资能力,在产品净值化时代为客户提供“高可靠度”的产品。

我们的旗舰基金是已经连续24个季度获得正收益的“安信稳健增值”,采用的就是以风险预算为核心的投资组合技术,投资策略包括靠利率债和少量高等级信用债打底,靠高确定性、高分红股票增厚收益、严格控制权益仓位等基本原则。

我们的合作渠道一直在做“挑选合适的投资者”这件事,我们则全力提供配合。比如说有些银行原来基本上不做“固收+”业务,但是今年以来发展了好几百亿,为什么?因为意识到这类业务是非常稳妥可靠的,对于客户资产的累积,包括吸引一些新客户加入他们银行平台,都至关重要。

安信基金注重投资者教育,大力推广“固收+”理念,开发出专门的投教材料,在银行渠道拓展和服务层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面对面地向渠道理财经理沟通清楚我们的投资理念和产品设计,并通过他们给客户解释明白。如果客户认同我们的理念,认同产品定位,再来买合适的目标产品,我想这是一种相对靠谱的做法。

(作者:李域 编辑:朱益民,剪辑,许婷婷,实习生,朱榕)

李域

资深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长期关注券商、公私募等领域,喜欢研究投资这件事,常驻深圳,欢迎交流和提供线索!请联系:liyu@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