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为稳定通胀,美联储也算穷尽了“巫医”手段

南财快评冯维江 2021-07-30 19:31

美国东部时间7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GDP 按年率计算增长6.5%,低于市场预期。在GDP数据公布的前夕,美联储发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至0.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此外,美联储重申将保持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然而,美联储会后的利率决议声明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论令市场感到迷茫。

生病得吃药,吃药要遵医嘱,医嘱的核心是避免过量——药量不足可能拖长病程,而过量可能致残或致死——只因“是药三分毒”,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也可能有副作用,现代医师的作用是确定治疗正效益和副作用相抵之后的净收益最大化。古代巫医不分,医师的职能往往由巫师来执行。巫师比医师“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其声称可以把治疗的副作用转移到别人身上,从权势者转移到平民甚至其对手身上,自己尽收其利而不染其害。

美联储就很有巫师的“威能”。美联储的目标是促进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以及物价稳定。近期美国物价迭创新高,第二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初值录得6.1%,创1983年第三季度以来新高,前值2.5%,预期为5.9%。不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7月份的声明仍称,“通货膨胀率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暂时性因素”,“委员会的目标是在一段时间内实现适度高于2%的通货膨胀率,以便长期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在取得这些成果之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委员会认为自去年12月份以来,美国经济通过大规模资产购买等方式在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除非获得“实质性进展”,相关刺激举措不会停下来,至于是否属于“实质性进展”还有待今后的会议继续评估。

美联储在刺激上不减量,正是因为这些措施对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最大就业”确有“疗效”。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更新《世界经济展望》的说法,全球复苏形成了两组阵营:一组是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进一步恢复正常经济活动的国家(几乎都是发达经济体),美国正是其中典型;另一组是仍面临感染病例再度激增、死亡人数不断上升的国家,主要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不过IMF也直言,“暂时的通胀压力有可能变成更为持久的压力”,这被诸多媒体解读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通胀可能是持续性的”。尽管如此,即便在美国,通胀的副作用已经发生并愈演愈烈,但美联储仍然以“暂时性因素”而选择忽视,根本原因或许是美联储相信通胀副作用是可转移的、甚至可以武器化的。只要美元还是全球支配性货币,通胀就可以被其他国家分担,甚至本身就是分割全球实体财富的工具。经济增长或“最大限度就业”之利能为自己独享,而通胀之害可由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来分担,美国上下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美联储的巫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作者:冯维江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