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十四五”规划出炉: 携手港澳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湾区金融家俊辉 2021-08-05 21:44

广东到2035年将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及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资产结构、社会融资结构,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金融科技发展引领行业方向,金融开放达到更高水平,金融治理体系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家俊辉 广州报道 作为领跑全国的金融大省,广东金融业在“十四五”时期将如何发展?

8月5日,广东省政府在其官网发布《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金融规划》”),明确了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

在今年4月25日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首次将“金融”单列成章,提出从构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等四大方面,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据此,《金融规划》进一步指出,广东到2035年将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及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资产结构、社会融资结构,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金融科技发展引领行业方向,金融开放达到更高水平,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全面建成金融强省。

多位广东金融领域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规划》进一步细化了“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发展路径,是广东省各级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各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规范经营的重要依据。

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金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深化金融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规划》指出,要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带动全省金融优化发展。

具体而言,广东将围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目标,加强体制机制和标准对接,促进粤港澳金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一方面在金融运行机制、行业标准、监管规则等方面深入对接,推动金融制度变革;另一方面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为主要载体,与港澳共建金融深度合作平台。

“在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过程中,广东应该发挥基础支撑与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向中央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以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辐射带动全省乃至整个大湾区发展现代化金融、优化金融布局,全面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基础,构建现代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坚持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安全、普惠、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提供借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易行健向记者表示。

此外,在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方面,《金融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优势,从资本市场和银行保险市场两方面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通”。

对此,易行健认为,“金融通”将起到促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关键作用,对于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服务业开放起到一个可控的通道和试点作用,有利于构建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其一,通过资本市场联通,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交易所之间合作,支持大湾区内地主体到香港、澳门发行债券筹资以及进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其二,通过银行保险市场、征信体系的联通,拓宽了跨境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增加了银行保险服务的种类和服务范围。”

全面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定局。

“目前来说,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前沿趋势,更是广东金融改革发展与‘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易行健向记者说道。

显然,为了实现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的目标,广东对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了重点部署。一方面,《金融规划》要求在固守安全底线基础上包容合理创新,营造良好生态,支持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机遇,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融合发展,大幅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促进金融创新。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全力推进金融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不过,《金融规划》特别强调,在推进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完善监管技术、监管手段,以科学有效的监管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家俊辉 编辑:林虹)

家俊辉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喜欢挖掘数字背后的故事,常驻广州,辐射湾区,放眼全国,欢迎交流啊!微信:jjh_991927(添加请注明来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