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三大铜矿面临停工风险,中国连续抛储稳“有色”,铜价中长期依然上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舒晓婷 北京报道
2021-08-05 11:48

当前环境下,对有色金属而言,需求边际提升是持续景气的常量,供应不足则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变量。

智利的三家铜矿正面临停工风险。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占全球铜产量的28%。

上周,必和必拓集团(BHP Group)旗下的Escondida铜矿、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旗下的Andina铜矿和日本矿业金属公司(JX Nippon Mining & Metals)旗下的Caserones铜矿的工会均拒绝了公司管理层对于劳工合同的最新提议,矿工投票决定举行罢工。

有分析指出,停工并非已成定局,投票支持罢工通常被视为工会的一种谈判策略。目前,双方进入5-10天的政府调解期,如果此后仍未达成协议,工人则有权罢工。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停工真实发生,铜价的短期上涨不可避免,上涨的时间窗口与幅度取决于需求是否会减少。“当前全球疫情反复,对中上游工业生产需求的打击可能会被低估,前期带来价格上涨的供给刚性,可能由于需求的迅速收缩而造成价格的向下压力。”

光大期货有色金属研究总监展大鹏则告诉21记者,从历史经验来看,铜价总体表现为停工前走势偏强,停工后走势转为震荡偏弱。原因在于:全球铜库存的调节作用开始显现,无论是铜矿企业还是精铜本身的上下游库存都承担了停工带来减产的影响,此前推动市场运行的主流逻辑并未改变;罢工一般发生在铜价上行阶段,铜矿企业利润转好,而当地矿工未能分享到相关红利,因此,铜价上行已隐含了工人工资上升带来的成本提升。

展大鹏强调,铜现货的升水将异常坚挺,如果价差持续走扩,投资者需注意由此可能引发变盘风险,并关注罢工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引起其他矿企效仿,届时再衡量罢工带来的减产风险以及风险外扩带来的影响。

智利三大铜矿罢工风波

目前,投资者关注着Escondida铜矿、Andina铜矿、Caserones铜矿的工会与公司管理层关于劳工合同的进一步谈判。

有分析认为,如果罢工发生,全球约7%的铜生产将面临风险。

据了解,Escondida铜矿是全球最大的铜矿,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该铜矿的铜产量约占全球铜供应量的5%,2020年和2021年前5个月的铜产量分别为118万吨、42.67万吨。

历经两个月左右的谈判,Escondida铜矿由2000多名会员组成的工会与必和必拓集团对于新的劳工合同仍存在较大分歧。工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谈判未能就其主要要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一次性奖金、职业发展、健康福利等。

工会称,7月31日的投票显示99.5%的工人赞成罢工。这一结果或许会为必和必拓集团敲响“警钟”,毕竟公司并不愿意看到罢工可能造成的损失。

距离Escondida铜矿工会组织的上一次罢工已过去4年半左右。当时,罢工导致生产中断44天,给必和必拓造成7.4亿美元的损失,并导致智利的GDP下降1.3%。

7月29日,位于智利中部的Andina铜矿工人拒绝了Codelco的最终报价,从而引发调解谈判。劳动整合产业工会(SIIL)和统一工人工会(SUT)的835名成员以97.1%的投票结果为可能发生的罢工铺平道路。

据悉,Codelco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该公司发布的声明显示,其2020年产量达160万吨,录得的税前利润比2019年高55%,为智利的经济发展贡献超20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产量达79.6万吨,比2020年同期增长7%;2021年上半年税前利润达36.75亿美元,是2020年同期的近10倍。

Codelco旗下的Andina铜矿2020年生产了18.4万吨铜,约占Codelco总产量的11%,占智利总产量的3%。

Caserones铜矿的工会也在上周投票决定举行罢工。市场预期,三家铜矿的罢工风波可能导致生产中断而影响铜价。

陶金指出,国际铜价是否有明显波动取决于政府调解之后是否发生大规模罢工。此外,新冠疫情的反复对铜矿开采活动也有一定影响,较为严格的防疫举措可能拖累开采和加工效率。

展大鹏则表示,罢工会减少全球铜精矿的供应,使得铜矿供需进一步紧张,从而推动铜价上行。不过,罢工引起的盘面异动往往偏短期,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领域对有色金属需求的提振、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有色金属价格的超常态影响等才是长期因素。

“目前来看,有色金属库存普遍处于历史低位,一旦成‘势’而起,库销比低位压力会成为做多助力,做空则存在交割品不足带来的多逼空隐忧。”展大鹏补充道。

铜价长期存在上行空间

近期影响铜价波动的因素之一是智利铜矿面临的罢工风险。

高盛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重申了看涨铜价的预测,认为2021年年末铜价将达1.1万美元/吨。

陶金表示,长期来看,铜价存在上行空间。驱动因素主要有:一是供需存在缺口。由于各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进展差异较大,发达国家的需求复苏与新兴市场资源国的供给恢复未匹配,需求富有弹性,但供给刚性较大,导致供需缺口一直存在甚至在拉大。二是市场投机行为。宽松流动性给予市场操作空间和情绪支持,从而加剧价格波动。三是能源结构调整。相关国家的能源转换速度加快,铜需求处在持续扩张周期中。

Capitalight Research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电动汽车、储能领域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等对红色金属的需求可能超800万吨。

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欧洲正在增加铜消费。据悉,2020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领先全球,共售出约200万辆;分析人士预计这一趋势在2021年会持续。

而中国近十年来一直是全球主要的铜消费国,也是智利的主要铜出口国和Codelco的最大客户。

根据拉美经委会(ECLAC)的最新报告,2020年中国占全球精炼铜总消费量的53.6%;根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的报告,初步数据显示2021年前四个月全球精炼铜使用量增长4.5%,中国的使用量增长约9%;根据Statista公布的数据,到2022年,中国的铜消费量预计达1365万吨。

此外,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铜143.6万吨,同比增加11.7%。

今年以来,为抑制大宗商品上涨、实现保供稳价、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负担、保障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中国已陆续采取一系列举措,近期通过抛储稳“有色”。

7月29日,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网上公开竞价销售方式,向市场投放第二批国家储备物资17万吨,包括铜3万吨;此前,中国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国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通过网络公开竞价方式投放了第一批国家储备共计10万吨,包括铜2万吨。

展大鹏表示,中国之所以出台一系列措施来“稳价”,主要因为:一些资本借助国内外流动性宽松环境以及概念性的炒作哄抬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起通膨快速上升担忧,这不利于经济复苏。而中国下游中小企业因订单定价模式或者直接面向终端客户,定价能力偏弱,价格调节周期也较慢,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能导致诸多中小企业面临关停风险,这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不过,展大鹏表示,中国政府的抛储会导致国内价格被刻意压低,形成国内外价格的倒挂。由于中国是铜进口和消费大国,长期的进口价格倒挂不利于中国精铜供应和国内铜价稳定,因此,他预期抛储是短期的稳价手段。“铜价的稳定需要上下游的合力以及衍生品市场的有效发挥;长远来看,铜进口和消费企业都应积极做好风险管理。”

此外,自5月有色板块整体回调以来,铜铝锌三个品种因中国政府抛储供应增加、供求平衡表得以暂时缓解,价格出现高位调整,而镍锡铅三个未涉及抛储品种价格都创下反弹以来新高。

“这表明当前环境下,对有色金属而言,需求边际提升是持续景气的常量,供应不足则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变量,在供应(产能释放)未能有效缓解前,有色板块中长期仍然以逢低做多为主。”展大鹏强调。

(作者:舒晓婷 编辑:李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