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明确“十四五”金融路径:“123+双10”引导金融强省建设提速

区域金融要参家俊辉,翁榕涛 2021-08-06 23: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家俊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广州报道  随着《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金融规划》”)出炉,“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业发展蓝图徐徐打开。

回顾“十三五”时期,作为领跑全国的金融大省,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但省内金融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金融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的短板弱项都要加快补齐增强。

“‘1’是‘一个枢纽、三方发力’,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2’就是‘双城引领、全省联动’,加快建设金融强省;‘3’是以‘金融改革开放、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生态安全区建设’为三大动力,实现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双10’是指抓好壮大金融产业‘十项任务’和实施“金融+”十大工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发挥好金融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健全现代金融体系。”8月6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于海平在介绍《金融规划》总体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在“十四五”时期将以“123+双10”为战略导向,加快金融强省建设。

按照上述发展战略,《金融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量化目标,即到2025年,广东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0万亿元,贷款余额达30万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保费收入冲刺8000亿元。“这些目标跟‘十三五’期末的数据相比基本上都提升了50%左右。”于海平指出。 

完善区域金融发展布局 

广东金融之所以大而不强,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各区域之间金融产业发展不平衡。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比例大约为1:9,不均衡程度大于经济发展差距程度。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无论是在金融资源的规模还是配置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各地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规划里面要着重考虑区域金融发展的布局。” 广东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童士清在发布会上表示。

为了完善区域金融发展布局,《金融规划》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和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粤北生态发展区的金融发展都作了具体规划。

具体而言,金融的空间布局大概有五个层面:一是协同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二是加快提升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能级。三是强化珠三角金融带动作用。四是在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金融发展极。五是加快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短板。

童士清指出,空间布局的总体目标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澳门在金融发展上错位协同、深度融合,广州、深圳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能级和全球金融中心排名进一步提升,辐射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珠海、佛山、惠州、东莞、江门、肇庆等地建成一批特色金融功能区,配套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在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海洋金融等方面形成一批有特色、小而精的先行示范项目,提升金融对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加快壮大绿色金融产业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也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时期。

在《金融规划》中,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壮大绿色金融产业被纳入广东“十四五”时期壮大金融产业“十项任务”,同时也是广东十大“金融+”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而言,《金融规划》要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强化绿色金融创新,充分发挥广东环境权益交易所功能,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广州、深圳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发展,开展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

“一直以来,广东金融系统基于政策保障、产品和服务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为广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介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广东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2万亿元;全省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达到25家;绿色融资对接系统依托“粤信融”平台已有绿色企业或绿色项目3138家(个)。此外,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林链贷”“绿票通”“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排污权抵质押融资”等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绿色融资。

林平表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重点从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机制,持续扩大绿色融资规模,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金融支持,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内部管理机制建设等四方面推动省内绿色金融发展。 

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生态圈” 

金融科技代表着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此次金融改革也聚焦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金融规划》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等地丰富金融科技场景,积极探索法定数字货币应用,建设金融科技高地,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生态圈。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逐渐成为驱动金融发展的新动力,对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产品使用率、金融监管渗透率发挥决定性作用。

据林平介绍,“广州已将两批共计9个创新项目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场景覆盖监管科技、普惠金融、智慧金融、跨境贸易结算、风险防控等领域,体现了金融科技兼容并包、融合赋能的特点。”

他向记者举例,“比如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贷模型,多维度采集、挖掘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建立贷后监测模型,提高信贷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利用金融科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服务难题。”

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等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可信联盟链,将相关信息上链存证,辅助银行对报关信息进行真实性核验;外汇局广东省分局运用神经网络、知识图谱等技术可以实现穿透业务表面,捕捉信息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及规律性,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线索。

未来,广东将推动深圳在数字人民币应用领域先行示范,建设若干个金融科技专业园区,引进10家以上国家级金融科技研发机构,培育10家以上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和5家以上金融科技上市公司,进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机构数量达到15家,建成国际化金融科技产品开发、企业培育、推广应用高地。 

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血脉”作用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为了发挥好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广东将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金融+贸易、消费、科技、高端制造、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海洋、文化、民生、生态等十大“金融+”工程。

此外,《金融规划》要求,加大金融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定外资外贸、扩大内需、加快创新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利性、可持续性,增强普惠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

对此,广东银保监局的副局长陈晓勇表示,按照《金融规划》要求,广东接下来将持续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鼓励银行业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鼓励保险资金、符合条件的资管产品投向支持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

普惠金融方面,通过银行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政银担”“政银保”等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方式,提高融资便利性。农村金融方面,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设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实现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入持续增加,农业保险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民生金融方面,加强对教育、医疗、水利、交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的融资支持。大力发展大病保险、巨灾保险,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支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此外,陈晓勇还表示,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把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等业务全流程,大力支持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尤其是我们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设立绿色专营机构提升绿色产业专业服务能力。特别是绿色保险,这一块还是一个探索起步的阶段,之后会加大力度推动创新。” 

深交所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 

自2019年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以来,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两年先后经历了新版证券法落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退市新规正式落地、深圳主板与中小板合并等“动手术刀”式的改革。

《金融规划》指出,支持深交所实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以注册制改革为契机,推动优化完善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具有创新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推进“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向创业板转板上市。

“扩大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任务。”广东证监局副局长黄王侯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部门将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密切协同,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广东新增A股上市公司58家,同比多增29家,新增新三板精选层公司4家;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各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7432亿元,同比增长27%。截至8月5日,广东共有境内上市公司73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45家。

“广东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少,今年之前只有深交所,历经14年申请的广期所在今年终于刚获批成立。”于海平指出,支持深交所打造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围绕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

据了解,广东将以广期所为抓手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组建省属法人期货公司;加大大宗商品装运、仓储设施建设力度,打造期货交割库聚集区;组建期货与金融市场研究院,提升对产业链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完善期现货联动的交易市场体系,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套期保值和开展风险管理,打造风险管理中心。 

“零容忍”重拳出击证券违法行为 

近日,广东在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上率先做出了典范。7月23日,证监会通报首批适用新《证券法》惩处的财务造假案件,拟对宜华生活、广东榕泰和中潜股份三起案件的违法主体罚款约7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企业都是广东上市公司,侧面体现了广东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打击证券违法行为的决心。

根据近期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下称“《意见》”),广东将在“十四五”期间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广东省证券监管执法司法工作。

黄王侯表示,“广东证监局依法查办了一批重大违法案件,今年以来共主办案件50件,包括广州浪奇财务造假等重大案件8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1份,罚没款金额合计约5006万元,同比增长349.37%,将3起涉嫌证券犯罪案件和2起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广东证监局坚持市场化、法制化退市的方针,今年以来,广东共有4家上市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条件,实现平稳退市,1家B股公司通过吸收合并主动退市。此外,还有5家上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或预重整程序,有望通过破产重整出清风险。

未来,广东将协同加大刑事追责力度,省公安厅、证监部门合作搭建案件信息共享常态化协查机制;持续高压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开展“非法荐股”“杀猪盘”等多个打非专项行;以央地监管协作新模式开展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处置工作。

(作者:家俊辉,翁榕涛 )

家俊辉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喜欢挖掘数字背后的故事,常驻广州,辐射湾区,放眼全国,欢迎交流啊!微信:jjh_991927(添加请注明来意,谢谢)

翁榕涛

记者

南方财经大湾区记者/研究员,重点关注券商、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用通俗语言报道行业深度,欢迎大家分享、交流以及爆料。
微信号:wrt74088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