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有望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带来新助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1-08-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 实习生冯畅 报道 随着5G、AI、边缘云算力等发展,万物互联也成为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新发展趋势。

近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斗时空研究院联合雅迪、爱玛、人保、平安共同启动了“智联电动自行车北斗应用示范工程”,计划年内向市场推出100万辆北斗智联电动车,争取在2022年实现千万级智联电动车标配北斗,率先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形成北斗数据应用产业生态。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出口国,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据兴业证券数据,预计2021年-202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将达到4500-5000万辆/年。

自行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如道路交通安全、违标篡改车速、锂电池安全等。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2万家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其中41%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万,行业还处于多、小、散阶段,技术创新力度不足。

2019年4月15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标委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的发布与执行,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新国标实施两年多以来,对于推进生产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链自主发展,稳定产业发展秩序,促进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起到了规范、引领作用。然而,新国标的进一步落地,还需要技术支持与行政支持的配合。

对此,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规划研究室主任戴帅在“2021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利用北斗等技术,推进产业智联化、数字化发展是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据北斗时空研究院执行院董王大维介绍,在产业层面,北斗可以推动智联电动车技术规范建立,能够监测违规改装行为,助力锂电池更换与回收。在公共服务领域,利用北斗技术,不仅可以收集数据、整合资源,还可以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服务系统,优化道路交通管理。

“北斗技术助力智联化的全面推进,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还推动了新国标的快速落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王大维说。

根据合作路线图,雅迪、爱玛等行业头部品牌将初步应用北斗导航技术和紫光展锐芯片,在重点的城市区域车辆标配北斗系统,建立端到云、到服务的系统,推出具备单车智能控制、联网智能服务、车速篡改监督、锂电安全监测等功能的智联型电动自行车产品。

雅迪总裁王家中表示,电动自行车产业只有依靠智联化的产品与数字化的发展,才能打造中国制造的新名片。“电动自行车产业正式迈入新时代,”他期待北斗能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作者:叶碧华,冯畅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