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
又有一座机场被病毒“攻陷”,这次是海口。
8月5日,海口美兰机场一名搬运工核酸排查为阳性。海口反应及时,开启一轮轰轰烈烈的机场全员测核酸。
好消息是除江苏扬州外,其它城市新增病例暂无扩大化迹象,国内疫情整体上可控。
而代价是继春运后,今年暑运也提前结束。多省发出了提前返程的建议,上千万人网上排队退票,旅游业、民航业再遭暴击。
几天前张家界为了防疫大局,无奈关闭了所有景区。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导游当场失声痛哭。在这座经济不甚发达的三四线小城,旅游业是当地最重要的生计。
南京禄口机场的事还没完,上海浦东机场、海口美兰机场又先后破防。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为何不停掉所有国际航班?
除了机场,医护工作者同样在一线。最近有15座城市发动了全员核酸,医护人员不舍昼夜,检测人次过亿,就是为了让大家放心。
如今距疫情最初爆发已经过去20个月,远没有结束的意思。哪怕眼下这波疫情被压住只是时间问题,但它对诸多城市、诸多行业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与病毒相处的方式。
德尔塔已经开挂,传播更强的病毒很可能也在路上,我们能保证每一次都防得滴水不露吗?
同样是机场失守,上海迅速控制住局面,与南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惊讶的是,上海没有全员核酸,仅仅是检测机场及周边就见的成效。
同样是德尔塔,曾经的广州也没有大范围封闭小区,精准防控让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减到了最小。
当20多个省同时陷入紧张状态,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我们不计代价的付出还能坚持多久?是否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停航根本不可能。
由禄口机场失守引发的这波疫情,已经把国内二十多个省搅得鸡犬不宁,也让机场成为众矢之的。
大家有理由愤愤不平。中国早在去年上半年就迅速控制了疫情,但国外爆发了N波,于是乎之后国内的阳性病例大多数来自境外输入。
一个月前广州是第一座与德尔塔遭遇的国内大城市,那次虽不是机场的疏忽,却还是境外输入的锅。
难怪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为何不停掉所有国际航班?
在全球都陷入防疫难题的大背景下,确实有一些国家停止了国际客运航线。但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流,很多都需要依靠国际航班来维持联系,长期完全断绝是不可能的。
几乎所有的大国以及治理能力优秀的强国,都没采取极端形式的“闭关锁国”。而是根据不断变化的防疫局势,调整航班政策。
疫情在国外爆发之初,民航局就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的通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五个一”:要求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
当时虽没彻底停航,但将国际航班数量缩小到一个非常小的数字,有效减轻了国内防疫压力。
去年两会结束后,防疫工作转入了常态化,“五个一”就略显严苛,因此民航管理部门出台了熔断机制:如果航空公司管得好,可以多飞,反之则少飞甚至熔断。
民航专家林智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五个一”,熔断机制不仅能发挥航空公司积极性,减少输入疫情压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机制,给航空公司、旅客和外国政府一个明确的预期。
另外,虽然南京禄口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台北桃园机场都是客运航班造成的破防。可上海浦东机场前后2次和海口美兰机场的失守,却是货运区搬运工或保洁员被感染。
难不成还要停掉所有的货运航线?
记得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全国人民几乎都在禁足,货运成了维系世界各国往来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时口罩等防疫物资都是通过飞机运往世界各地,不仅为中国树立了极好的国际形象。对很多国家来说,简直就是生的希望。
一个月前“带毒”航班CA868降落深圳宝安机场,最先中招的是一位负责国际航班入境旅客流调工作的海关人员,稍后又有一名机场内餐厅服务员被检出。
好在发现及时,才有了深圳教科书式补救,没造成疫情大面积传播。
文章开头上海之所以没有全市测核酸,也是因为发现早,才有底气将测核酸范围缩小到机场及周边。如果发现迟了,恐怕上海也只能全员核酸了。
最新海口美兰机场的病例,曾在7月27日至8月1日三次核酸检测中为阴性,但8月5日再测时突然转阳。还是因为高频检测发现早,海口才没全市测核酸。
其实机场接触国际的第一线,特殊情况下本来就容易成为病毒突破口,确实是防不胜防。关键在于及时检测以及出事后迅速补救。
反观南京禄口机场,7月10日“带毒”航班着陆,7月20日查出病例,此后3天没查出阳性的机场员工照常上班,7月27日才关闭机场。
时间窗口真的很重要,不然就会一步慢、步步慢。
CA910“攻陷”南京机场后,开启了漫长的传染链。其中一条是南京-张家界-荆州-武汉,让武汉这座英雄之城与病毒第二次遭遇。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防控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即紧张起来、紧急行动起来。坚决堵住外来疫情输入,坚决切断省内疫情传播。要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8月3日,武汉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需要检测的常驻人口为1232万人左右,预计8月6日前完成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截至8月5日24时,全市参与采样工作人员2.8万人,累计采样数1031.9万人次,累计完成检测551.2万人次。
从目前感染者分布来看,35例病例集中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见病毒没有大面积扩散。武汉反应有些过激,不过对于一座对病毒刻骨铭心的城市,这样的谨慎可以理解。
尽管如此,全员核酸还是不该成为防疫的首选动作。如果人口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超级城市,仅仅因为出现了几例,而且传播链条清晰,就进行全员检测,这样的应对是否过度?
关键问题是,全员检测是否是我们可以长期负担、频繁进行动作?
凤凰网肿瘤情报局工作室指出:武汉、南京、郑州、扬州等15个县市的全员检测,估算已超一亿次。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招标价为15-20元/人份,目前全员检测费用都由政府负担。但政府财政不是大风吹起来的,不能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此外,进行检测需要大量人力,民众也需要非常配合。
特别是医护人员顶着高温酷暑甚至暴雨,太辛苦了。
上海近日发现浦东机场的新增病例后,只进行了6万多人的检测,主要在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以及重点人群之中进行。结果都是阴性,推测疫情没有扩大,就没有进一步进行全员检测。
用最低的成本,检测最关键的人群,才是最科学的操作。只不过瓷器店里抓老鼠,需要依靠先进治理能力的支撑。
德尔塔真的太狡猾了,原来防疫中不是问题的漏洞,现在都成了问题。
研究发现,感染德尔塔毒株后,感染者呼吸道中的病毒数量暴增,是原始毒株的1260倍。而且病毒并不是仅仅藏在被感染者的呼吸道中,还会大量释放出来。
然而面对这样凶悍的德尔塔,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选择“躺平”:英国取消了几乎所有疫情限制措施;德国允许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出行而不必隔离;意大利在户外戴口罩的规定大多已取消;新加坡的购物中心正常营业……
不同于一年前,这回国人对国外防疫不再是一边倒的嘲讽。谁不想好好过正常日子呢?我们也想!
南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地还顶着压力开放了玄武湖公园,南京人民拼命捍卫自己正常生活的权利。不过后来网上反应太大,南京最终还是关闭了公共场所。
疫情一旦严重,上面高度重视,只能再度拿出硬核防疫,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清零。结果疫情是防住了,却也让社会和经济伤了元气。
中国这一年几乎就是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下摇摆,非此即彼。
南京疫情,更是彻底打破了国人短期内结束战斗的幻想。
之前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或与人类长期共存,可能要定期打疫苗。”
张文宏也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可与病毒长期共存,真正做起来考验更大、更立体。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想要实现和病毒共存,一个前提是医疗系统不崩溃,不发生医院感染,再者对民众的要求也很高,不动辄出现医疗资源挤兑、超市被抢空的现象,这其实对于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治理水平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就这轮疫情来说,我们还要交一些学费,回头再考虑怎样和病毒共存。
中国之所以严防死守,很大一个原因人多而接诊能力不足,所以只能通过尽可能的防控来减轻对医疗体系的冲击,这也是根据国情作出的合理选择。
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在8月5日发表了题为《德尔塔突变株会改变“清零”防控策略吗?》的访谈,透露了重要的信息:
一份流传于网络的会议纪要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防控疫情需要改变心态,目标不再是消灭病毒,清零感染病例,“清零”策略长期执行承受力低,疫情完全结束没有可能,适可而止,采取常规防控。
可见也有人在思考新形势下的防控政策、防控目标。
接下来的难题是:公众如何转变思维,消除对病毒的心理恐惧,既不过度反应,也不疏忽大意,渐渐习惯由它伴随的风险。
战疫远未结束,无论如何,起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起码不要让古文献专业出身的冯军去负责受疫情高度威胁的机场;起码不要让长期从事农业口的官员,出任重要城市的卫健委主任。
如果骚操作多了,之前防疫付出多少代价都是白搭。
参考资料:
《德尔塔变异株突破南京防线,中国抗疫压力几何?》中国新闻周刊
《疫情从南京机场扩散,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叫停国际航班?》新周刊
《15城16天检测上亿人次,545例确诊,上海没全员核酸为何就能控制疫情?》CC情报局
《郑州疫情源头在哪?德尔塔毒株攻破14省,严防死守策略面临考验》CC情报局
《南京、扬州、郑州,纷纷告急!德尔塔不讲武德,中国怎么办?》冰川思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