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长征·梅岭》

广州美术学院
2021-08-09 10:31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启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从江西信丰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进入现在的广东南雄,粤军余汉谋部赶至南雄乌迳新田构筑工事,组成封锁线。10月27日,我一军团直属侦察连奉命奔袭,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成功突破封锁线。这是红军入粤的第一个胜仗,极大鼓舞了士气,为其顺利通过乌迳,沿着梅岭山麓西进提供了保障。

2017年夏天,我参加了“重走红军长征路”写生团,重点考察了粤北红色革命遗址,也实地感受了乌迳新田。作品《长征·梅岭》以中国山水画的形式艺术地再现红军长征的史实。这是本人的长征系列作品之一。

画面以1934年冬红军主力翻山过岭的场景为主体,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形式,把山岭、松树、梅花、战士队伍组合在一起,以象征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山腰松梅傲雪,山头红旗飘扬,队伍艰难前进的感人画面。画面上,苍劲的粤山上松梅相颂、风雨夹雪中红军战士勇敢前行。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语言的表现上,画中山石皴染追求雄劲豪放,线条勾皴和水墨渲染力求浑成一气。互相挽扶的人物、艰难行进的驴马辎重,形成的“之”形队伍构图,体现了山水画点景人物的巧妙经营。同时,主题创作注重象征意义,例如人物身躯的刻画,于疲惫中抒发昂扬的斗志;松梅雨雪的场景渲染,则于艰难中衬托坚强的意志。远山上的点点红旗,突出队伍的壮大,也寓意革命必将胜利的决心。

毛主席《娄山关》词中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我在创作长征组画的内涵精神要素。《长征·梅岭》的创作,我希望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表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情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这百年的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睹画思人,希望《长征·梅岭》能对此有所帮助。

(编辑:吴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