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快手的股价是被低估吗?
今年以来,快手的股价始终是“跌跌不休”。
从上市之初的最高点417.8元/股,到现在的80元,半年时间股价已经跌去八成,股民们恐怕当初入场时,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快手上面腰斩再腰斩。
上市之前,快手就已家喻户晓,作为国内两大短视频巨头之一,快手顶着“短视频第一股”的光环,股价很快被捧到了极高地位。
然而过了半年时间,快手的股市表现就已经“跌妈不认”了,8月5日,高达38.94亿股的天量股份解除禁售,进一步推动该股股价“崩盘”。当日,快手于开盘直接跌穿100港元后,最终收报89.1港元、基本是全日最低点,单日跌幅高达15.3%。
8月6日,股价持续走低,当天一度跌超10%。截止收盘,快手跌4.71%,报84.9港元/股,再创上市以来新低,总市值报3531亿港元,与其2月冲击2万亿港元市值的盛况相较、已难同日而语,市值规模缩水近80%,较今年的高点蒸发近1.4万亿港元,蒸发大约一个美团,2个小米的体量。
截图日期:2021年8月10日
同一天,快手官方订阅号发布了一篇文章,疑似回应近期股价的震荡。快手以歌单形式发布这样一段话:朋友,冷静面对非理性震荡,潮起潮落是什么都不为,明天会更好,另外在最后,快手更是夸张地用987个“长”字表达自己的长期主义。
在上月,作为快手三大联席保荐机构之一的摩根士丹利连续两次下调其目标价,从300港元下调至120港元,下调幅度高达60%。但上市之后,主营业务——直播的收入却面临下滑,但营销成本却因为竞争激烈而不断攀升,亏损也因此持续放大。
一季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实现总营收170.19亿元,同比增长36.61%,但净利润亏损577.5亿元,同比扩大89.4%。从最近的财务报告来看,快手的亏损额都在总营收的两倍甚至以上。
具体来看快手的三大业务之中,直播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20年同期的72.3%下滑到42.6%,由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90亿元减少19.5%至73亿元,主要是由于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由2020年同期的6700万减少为2021年第一季度的5240万。
不久前,快手表示将在8月关闭快手海外版Zynn。之前Zynn一直被视为tiktok的有力竞争对手,去年5月9日,Zynn在北美上线。其上线19天就挤掉tiktok成为appstore总榜第一。
另外,宿华还公布了一个数据,快手的全球月活达到10亿,不过,这一数据可靠性遭到质疑,有专业人士指出,宿华的数据存在虚高,可能是将快手app、极速版、微信小程序、海外版Kwai的用户全部统计在一起,累计10亿,其中的用户重复率较高。
同样虚高的,还有快手彼时的股价,有接近快手的行业人士告诉笔者,快手当初上市的发行价本身就不合理,400的价格太高了,现在的股价,对于快手来说,其实就是正常的价格。
对于早期的投资人来说,如果已经套现,那就没什么好焦虑的了。腾讯、五源资本等通过旗下数只基金参与了快手的早期投资,其中,腾讯通过Morepark、Parallel Nebula、意像构架、TPP Follow-on等合计持股21.82%,五源资本(5Y Capital,原晨兴资本Morningside VC)通过数只基金合计持股16.84%。但上市前,很多散户、券商、投资机构携巨资蜂拥挤入,一些投资机构甚至不惜动用私人关系预定份额,这些投资人现在肯定脸色不好看了。
快手上市前进行早期投资的“大户”,内部的成本相对较低,账面回报仍十分可观,想一上市就把钱赚够。至于后面快手股价下跌,买单的更多是买在高点的部分散户。
02 快手有护城河吗?
话说回来,在外界看来,快手还是一个有长期主义战略的公司。
2013年,包括孟远涛在内的十多个人,挤在华清嘉园的三居室里创业,快手从GIF工具转型到短视频社区。
2016年,一篇名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刷屏”,这篇文章将快手推向更多人的视野。
快手的诞生,是伴随着长视频割据竞争的背景,那时打着“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走UGC平台路线的土豆,最终和优酷合并。长视频平台在UGC路径上的探索并不顺利,而另一面,快手则率先从工具应用切入UGC领域,以新鲜的概念优势打入人心。
彼时的快手在蓝海市场,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几个顶着大厂光环的创始人开发程序,程一笑在做IOS客户端开发,杨远熙做安卓客户端开发,银鑫负责后端开发,宿华同样会重度参与到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现细节,快手的用户增长也是极其迅速。
几年内快手成为短视频巨头,外界评价快手,多是停留在一串数字,而忽略了更多深入的东西。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快手始终没有构建起很强的护城河。
难听点说,其实快手基本盘目前的估值还要打个问号:
第一,没有行业技术壁垒,快手没有什么技术专利,如果论算法,信息流效率,快手始终比不过抖音,另一方面,用户增长就成了快手的优势,但论用户也比不过抖音、甚至是视频号。
后入者视频号背靠腾讯大树,硬生生从抖音快手手里切走了用户蛋糕。2020年6月,微信方面公布视频号日活已经突破两亿,这距离视频号上线才不到半年时间。同比来看,达到这一数字,抖音花了两年时间,快手则直到成立的第八年,才宣布日活突破两亿。
在快手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快手第一季度平均DAU为2.95亿,MAU5.2亿,同比只增长了5%,这还是上市以后的成绩。快手核心日活跃用户增速也趋于放缓。根据Questmobile数据,二季度快手日活用户环比下降5%,基于快手第一季度春节用户高基数叠加季节性因素,预计快手用户数较上季度环比或有小幅下降。
除此之外,二次元破圈玩家B站野蛮增长,对短视频领域虽尚未染指,依然还是快手的威胁。
第二,社区基因始终难以改变。快手成于老铁,也只能困于老铁,尽管快手这几年做了很多改变,比如花钱请周杰伦等明星、购买赛事版权,但快手始终难以改变大众对其的印象,依然是那个渗透下沉市场的软件。
用户属性使然,这也造成了快手自身在广告、电商方面的局限性。
第三,从产品的社会意义上看,短视频不是现在政策鼓励的方向,也没有任何对三胎政策利好的方向,当所有的人都去看短视频,对社会发展并没有好处,从量化估值的角度来说,快手现在是超跌的,讲不出什么新鲜的故事,又不像茅台等股票有长期持有价值,所以被加速抛售也是合理之中。
03 快手差异化竞争避免掉队
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快手,还是箭在弦上的抖音:他们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内容入口”,的确不缺流量,尤其现在流量逼近天花板,早就不是过去那个环境了。
虽然是趋同进化,但快手和抖音的基因还是极为不同,市场只有一个快手,用户不同、变现方式不同,这也是快手不会轻易被抖音替代的原因。
快手一直在去中心化,现在又在大力去头部主播化,快手对头部内容进行限流,为的是保证新发布视频的“素人”也拥有一定的曝光量级。抖音则采用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机制,注重完播率和点赞率。
但无论如何,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找到、不断夯实海量流量变现的渠道。
拿电商变现来说,快手与抖音在打法上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私域流量,而后者更偏向于公域流量。抖音偏于媒体属性,自己也提出了兴趣电商概念,快手则是社交属性,偏向于社交电商。
短视频平台要自建电商体系并不容易,比如商品供应链不全、商品管控以及公域流量匮乏等,今年快手加大了电商的动作,在公域流量方面,快手加大品牌推广及广告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19年的98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66亿元,主要推广快手极速版及其他应用程序,并且将主页的双列改成单屏,迎合品牌主投放。
快手和抖音在竞争策略上,始终在进行“田忌赛马”,也就是差异竞争。快手这些年在电商模块,确实已经跑出一些成绩。
在电商上,据快手Q1财报显示,以电商为主的其他服务板块,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589.1%。电商复购率达到65%,同比增长77%。
太平洋证券在7月26日的研报中称,对快手的用户增长保持信心。该行称,抖音、快手竞争趋于激烈,因此内容丰富度、算法、内容质量将成中期用户增长的核心因素。
知情人士告诉笔者,7月初快手进行过一次组织架构调整,现在的状态,就是大家都在似乎蒙眼往前跑,一切业务依然保持正常,但具体跑到什么程度,用户增长能有什么新突破,恐怕连高层也不清楚。
“中国短视频第一股”如何“自救”?短视频的长期性价值到底在哪?目前还没人能完全说清楚。
在笔者看来,唯有先减少不必要的亏损和内耗,保持住现金流,才有机会在后续的差异化竞争中继续巩固自己的独特价值。
参考资料:
《上市半年快手股价跌超八成 老铁们还撑得住吗》,证券之星;
《市值半年跌近8成,业绩持续低迷,快手的未来在哪?》,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首席商业评论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