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因检测被大众熟知,虽然还有不少人还停留在“科学算命”的思想上,但是相关市场发展不断壮大。
近年来,基因检测被大众熟知,虽然还有不少人还停留在“科学算命”的思想上,但是相关市场发展不断壮大。
自2018年开始,基因检测市场似乎打开了加速键,据公开资料数据显示,业内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10万人增加至2018年的104.3万人,融资金额在2018年也高达27900万元。2021年融资和上市热潮还在持续。
港交所官网披露,8月16日,美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美因基因)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
作为中国最大型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年收上亿,但就美因基因目前的现状来看,似乎并未完成与公司股东的对赌协议,那么,它的发展情况到底如何?
消费级基因检测破亿元大关
美因基因成立于2016年,隶属于美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基因检测平台公司,专注于消费级基因检测及癌症筛查服务。美年健康控股18.6%,为其大股东,郭美林控股11%,为最终受益人。
自成立后,美因基因共进行8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0亿多人民币;迈克生物、江苏三友、东熙资本、天亿投资、世纪金源、瑞华控股、中财投资、生健科技等为其投资。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0年,在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市场的龙头企业中,美因基因是唯一一家实现盈利的公司。自2018年至2021年6月,美因基因的总收入分别为1.95亿元、1.24亿元、2.03亿元和9683万元。
其中主要收入来源于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占总收入高达71%以上,其服务主要包括包括营养与代谢、癌症风险评估、慢性疾病易感基因检测、药物基因检测及传染病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筛查服务在2021年为止的六个月占总收入的41.2%,与去年同期相比,占比增加了38.5%,其原因可能在于在疫情原因影响下,大众也越发重视自己的生命健康;另外也是由于癌症在中国高的死亡率而造成影响。据IARC2020年12月对数据库(原GLOBOCAN 2018)的更新数据显示,在2020年大约一半的新癌症病例和58%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就特定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言,中国占全球新诊断病例的24%,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30%。
另外,美因基因能够获得高收益的原因也在于自己本身是一家一体化的基因检测公司,实现了产业链的全覆盖,也采用了采用服务与产品研发和商业推广双轮驱动的平台型业务模式。
因此,美因基因能够从开发与商业化的结合中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业务增长。这种结合使公司能够成为具有高增长、可持续盈利能力及可扩展业务模式的遥遥领先的市场领导者,筑起极高地进入壁垒。
股权转让,对赌协议尚未完成
虽然美因基因的涨势喜人,但是就其给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来看,美因基因似乎并未达到当初的发展预期。
股东方面,资料显示,美年健康作为美因基因的大股东从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两次股权出售,一次战略融资,共让出近20%的股权,最终持股20.9999%,退居第二大股东。
据美年健康称出售股权为美因基因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并进行股权结构优化,是为了美因基因后续独立上市创造条件,其回答是否属实并不知晓。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年健康于2018年收购完成美因基因,根据与天亿资产于2018年5月8日签订的协议,天亿资产作为盈利预测补偿义务人承诺:美因基因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对应的合并报表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美因基因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得低于4262.73万元、8866.08万元、12330.33万元。
然而,美因基因2018年至2020年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289.04万元、4112.15万元和8897.76万元,完成率分别为100.62%、46.38%和72.16%,累计完成率为67.95%。两年里美年健康收到天亿资产关于美因基因业绩承诺的补偿款1.24亿元。
也就是说,对比2018年的签订协议时的美因基因,现在美因基因的发展似乎并未像当初预期的那样好,虽然破了亿元大关,但是还是较预期差了一些,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来源于疫情的突发,而造成的公司发展增速较慢。
基因检测赛道的交锋
而在市场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人民币151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3%,预计到到2030年增至1536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8%。
较2020年翻了九倍多,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增长,另外这种趋势也体现在消费级基因检测上,从2020年的6850万美元增加至2030年的261010万美元,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另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渗透率仅为0.8%,远低于美国的8.8%,可挖掘的市场巨大。
这对于美因基因来说,是较为有利的形式,作为中国最大型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市占率达到了在2020年达到了34.2%,意味着在之后的市场发展中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今年行业的投融资情况也佐证了基因检测赛道火热。据动脉网统计,2021年上半年,一级市场上,基因检测共有30家公司完成了32次一级市场融资,累计金额超过70亿元;二级市场上,共有21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上市,其中基因检测和高值耗材企业就占八成。
A股基因检测板块51家上市公司中,已有29家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企业21家,占比超七成。
如此来看,在这个赛道上的企业发展良好,但换一个角度而言,也意味着美因基因的竞争更多,压力更大,无论是行业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贝瑞基因几大巨头的压力,还是其他新秀的崛起,对美因基因来说都是一次“交锋厮杀”。
华大基因形成了科学、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且涉及多个领域,如医学、农业、畜牧等,有着雄厚的科研积淀,其产业链和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在行业内处于较高地位。
而达安基因在国内分子诊断试剂核行业和酸诊断试剂行业的龙头,也是少有的触及到了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企业。而在这些方面,美因基因还处于发展中,所涉及的领域也没有那么广。
另外行业本身也存在着还存在着数据挖掘存在瓶颈的问题,并且出现了产业协同趋势。
如存在市场认知度仍然很低,部分民众对基因检测停留在”科学算命”等不合理的认知层面,并未深入地了解到基因检测,也未知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所以在推广和销售渠道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企业来讲,也是能否营收营收和扩展的根本所在。
行业监管方面,相关政策跟不上基因检测市场的发展,有不少法律空白;而在之后相关政策提上日程之后,颁布出来却又有可能限制相关企业的发展,总的来说在政策上存在不确定性。
产业协同方面主要为基因检测的门槛不高,很多机构可以通过投资或合作的方式深入基因领域,药企如大参林天士力、互联网类如阿里、新零售类如三胞集团、体检类如美年大健康等;这些企业和基因检测公司有着相似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在基因检测的赛道上,美因基因虽有一定的优势,实现了产业链全覆盖,但是新老企业的包围中,光是依靠IPO是不够的,因为在为未来更高维度的竞争中,更看重的是对基因数据的存储力和深度分析能力,而目前业内对消费基因检测产品的解读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美因基因同样需要完善上述闭环,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文|IPO捕手
(作者:IPO捕手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